如果说,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通向21世纪的通行证,那么,宫云战教授就是一位为21世纪的人才颁发通行证的人。如今,任何一名军校的学员都不可能不知道宫教授的大名,因为全军通用的计算机系列统编教材中,便有《计算机导论》、《军用计算机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6部教材是由他主编或主审的。同时,这些教材还被许多地方著名高校采用,并引起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为规范全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教育部特别委托宫云战编写了“国家‘九五’重点教材”中的计算机教材一套四本。
宫云战教授还有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计算机学报》等国内知名的专业报刊上,他的声音更是屡屡响彻在国际容错会议、亚洲测试会议、中国测试学术会议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会场上,他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国家“求是”奖、军队教学成果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领奖台上。
苦菜花开闪金光
1962年,宫云战出生于胶东半岛一个贫困的乡村。这里是著名小说《苦菜花》的故事发生地。宫云战不仅是伴随着《苦菜花》的小说、电影及电影插曲长大的,而且是咀嚼着苦菜花的苦涩成长起来的。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漫山遍野的苦菜花有时候就被用来伴着地瓜面和窝窝头充饥。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割草、放羊,或跟随大人下地干农活时,经常会呆呆地注视着苦菜花。苦菜开花时,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是那样美,那样烂漫,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
童年时代的记忆,使宫云战的心里一直潜藏着一种苦菜花情结。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尤其是早年的苦难。回首往事,宫云战对此深信不疑。早年生活的苦难已成为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上高中时,由于穷,他一直没有吃饱过。他没钱买菜,只好从家中带去咸菜,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变样,那种清苦只有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的学子才深有体会。
凭着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苦菜花精神,宫云战一路披荆斩棘,于1979年顺利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当许多同学沉浸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活而放松了学习,流连于花前月下之时,他依然保持了刻苦奋发的精神,一心扑在学习上。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刻板”生活,成为他大学生活的写照。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他曾三次获得学校数学竞赛的一等奖,并在航空部组织的大学生数学考试中名列第一。1983年大学毕业时,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就像蜜蜂找到了花丛,宫云战一头扎进计算机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钻研着。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下来,宫云战感到自己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打下了深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研的方法和技巧。
1986年1月,宫云战被分配到装甲兵工程学院任教。不久,他又考上了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魏道政教授。在魏教授的辛勤栽培下,他参与了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先后在计算机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1991年,宫云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由计算机专业领域里的一株幼苗迅速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无限风光在险峰
正像宫云战当年在博士论文后记中所写的:
生命,就在于不断超越。人生,就在无数次超越中臻于充实和完美。超越自我意味着不断追求,顽强奋斗;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出前人没有开创过的新天地。
这些年,宫云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一诺言。
早在25岁那年,他完成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法研究”,其成果就已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先后取得了1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研项目的达30多项。
近年来,他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国家“九五”重点教材4部,出版军队统编计算机教材6部,自编教材4部,还参加了教育部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计算机系列教材”和军队系统“全军计算机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1998年他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他获得国家“求是”奖。这个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13位在工程科技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2001年他又摘取了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顶桂冠。
如今,他是全国容错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CAD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是总装软件评测专家组成员、全军计算机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总装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博士生导师。2000年他以大会主席的身份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测试学术会议,并当选为中国测试学会首任会长。
宫云战的研究专长在测试方面。计算机软、硬件的测试就像一位高明的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要准确判断出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对症下药,开出处方。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自身没有过硬的本领,又怎么能找出别人的错误来呢?计算机技术领域云集了各路精英,要想做好测试工作,就要跑在潮流的前面。
在宫云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究的“武器装备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成果鉴定会上,我国系统工程质量评估的权威、航天部质量总工程师何国伟教授称宫云战等人的研究是“中国第一个软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项目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宫云战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与战斗力,他不仅成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测试领域的顶尖人才之一,而且在国际软件测试领域也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为此,不少跨国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早在1993年,加拿大一家跨国公司就邀请他担任中方技术总经理,开出的薪水是他当时工资的百倍以上,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应有尽有。几年来,类似的诱惑出现了多次,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于是,又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如果你是受制于军纪而不得不摆出这种姿态,那么你完全可以少接几个国家和军队项目,而多为大公司、大企业做一些商业性研究,这样不就几百万轻轻松松挣到手了吗?而且别人对此还说不出什么。
对此,宫云战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军人,也是部队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我承接科研任务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需要或军队急需,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有时候,他也不无幽默地对那些想“挖”他的猎头公司说:“中国知识分子有一大‘弱点’,就是怕被人尊重,一受尊重,肯定他的价值,好啦,他就可以为之卖命。现在上上下下都很尊重我,我还有啥脾气呢?”的确,他33岁就被破格晋升为教授,35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并先后被总参谋部、总装备部评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
在同事眼里,宫云战是一个乐天派,不论工作多苦多累,他都毫不在意,依旧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应当说,在科研中,遇到失败、挫折或弯路是常有的事,每完成一项科研任务,都要经历一番曲折、坎坷和磨难,对此,宫云战已习以为常。他的一位同事曾经说:每当我们在课题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宫教授就给我们讲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试验,在每次失败后他都能不断寻求更多的东西。因此,爱迪生认为那么多失败实质上都不能算是失败,“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而已”。这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从自己“屡败屡战”的经历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宫教授就用这一故事激励课题组的成员们从失败中爬起来,再接再厉。
他不是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也不是只知苦思冥想的迂腐学究。他在科研上很有一股子钻劲,但不是走路撞电线杆子的那种科学家形象。遇到难题后,他不是紧紧关在屋里“闭门造车”,而是与同事一起下围棋、打桥牌,换一副脑子,要不就爬山,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从中找寻一下灵感。他还喜欢看小说,喜欢看看电视剧,尽管真正拿出大块时间从事这些“消闲”活动的机会很少,但它们毕竟调剂了他的生活,开阔了他的思路。
追赶太阳的人
多年来,宫云战承担的课题一个接一个,没有空闲的时候;同时,他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深化,由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测试到国内最早从事软件测试,他总是紧紧追踪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
从2001年起,他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从行为级到版图级的设计、验证与测试生成研究”,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研究”,北京市奥运会项目“HDTV(高清晰度彩电)测试系统”,国家“863”项目“SOC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总装备部“十五”预研项目“软件需求与软件过程技术”,教育部项目“容错系统研究”等。
他多次对课题组的成员说:信息技术是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前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迅速加速的,跳跃式的。在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人要有一股子创新劲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追赶潮流,否则就会被甩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列车。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宫云战全身心投入到了科技攻关之中,以至直到已届而立之年才结婚。本来已属晚婚,但他还要再进一步——晚育。他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不想过早地陷入家庭的琐事之中。
为此,他与妻子商量,婚后先不要孩子,并仍然维持婚前的单身状态,减少家务拖累,各自以事业为重。妻子勉强同意了。于是,妻子婚后仍跟父母一起吃住。宫云战每当完成一项较大的科研项目或紧张的工作暂告一段落时,才约上妻子在一起度一个愉快的周末。结婚多年,宫云战竟没有陪妻子看过一场电影,进过一次商场,当然更没有“游山玩水”过一次,甚至连花前月下的时间都很少。他不是不够爱自己的妻子,也不是不懂生活情趣,不懂儿女情长,只是他太忙了,只是他的时间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国家,属于军队。慢慢地,妻子感到这种生活很不方便,多次跟他商量想过上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但宫云战总是说再等等。每次妻子想跟他大闹一场时,一见丈夫那种忘我工作的情景,心就又软了,只能使点小性子草草收兵。后来妻子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在父母身边呆下去,就“赌气”读硕士去了。这倒好,两人只有在假期里才能见上面。读研究生期间,妻子多次“威胁”他说:如果自己研究生毕业了,仍然是这种有婚无家的生活,她将“赌气”再去读博士。对此,他总是歉意而又宽厚地一笑了之。就这样,这种不是分居的分居生活,他们一过就是九年。
宫云战很少有娱乐活动,他几乎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并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一种紧凑有序高效的工作状态。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始终备着饼干、点心、方便面和火腿肠。如果到开饭时间仍处在工作的惯性中,他就边吃点心边工作。
当然,无论意志多么坚强、工作热情多么高,人总会有疲惫的时候。为此,他用浓茶提神,用抽烟解乏。他的办公桌上有两件东西醒目得近乎刺眼:一个是能装三斤水的大茶缸,一个是用大罐头瓶充当的烟灰缸。之所以选取这大大的二缸,是为了减少倒开水和倒烟灰的次数,而把省下的时间用来工作。类似这样奇怪的节约时间的方法,他还有许多种。
宫云战曾被同事善意地称为“拼命三郎”,他一工作起来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一分钟也不愿白白度过。到了科研课题的攻坚阶段,有时候他在电脑前一呆就是一整天,像机器一样似乎从不知道疲倦。有一次,在一项国家级课题的最后攻关阶段,他与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竟然连续一周没出实验室的门。饿了就泡包方便面,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或躺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有一次,他负责的一项军队课题正要结题,而此时妻子正在医院待产。没办法,他搬来老岳母照顾妻子,自己又投入到了科研活动当中,只是中间抽空去医院看了一次。过后,为这事,他没少向妻子道歉。
宫云战的侄女曾在一篇作文中这样描述他:
我的叔叔是头“懒牛”,不过不是吃草的牛,而是一头吃书的牛。他呀,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工作,就知道钻在实验室里。我的叔叔还“好逸恶劳”,不爱干家务。每次,婶婶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他都慢吞吞地在一旁嘀咕:“扫什么!这不是挺干净的嘛,休息休息吧。”这句话尽管包含着叔叔对婶子的爱和歉意,但每当这时,婶婶都会假装嗔怒地说:“不扫怎么会干净,难道灰尘会自己长腿跑掉,干家务苦点、累点我都不怕,我最苦恼的是无论怎么扫也扫不掉你身上的傻气、书呆子气!”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叔叔的学生送给他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婶婶看了就开玩笑说:“你叔叔在外面是黄牛,在家是‘蓝(懒)牛’!”
燃烧的红烛
三尺讲台浓缩人生空间,宫云战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毫无怨言地奉献在了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由于工作认真扎实,教学成绩突出,他获得了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课堂上,他善于将那些高深枯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严谨的逻辑推理与渊博的知识相融会,精深的专业知识与诙谐风趣的语言相结合,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受益无穷。学员们都说,听宫教授讲课不仅能学到深奥的知识,而且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他自己也说:教学的化境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地讲出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难,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则不那么容易。
他在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并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他上课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发言踊跃。他的一位研究生曾经说:宫教授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布置大量作业,他的作业是少而精——每道题各有特点,很少有重样的,做过以后,能让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有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就顺手写了下来。发作业时,宫教授举着我的作业本大大表扬了我一番,并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宫教授鼓励我们:“学习就要有积极思维的精神,要采用灵活的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对我们来说,作业从负担变成了智力游戏。
2002年人代会期间与张万年合影
备课、讲课、辅导……宫云战就这样为学生日夜操劳着,无怨无悔。他像一颗铺路的石子,为年轻一代的崛起默默铺筑着起飞的跑道;又像和煦的春风,无私地滋润着花木,让它们在春风中尽情吐露芬芳。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宫云战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曾一再谈起他的博士生导师魏教授说过的话:要做好学问必须先做好人,而做人比做学问更难。他自己当了导师后,又拿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他给自己的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做人课。他谆谆告诫他们: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要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成为自己内在的涵养。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军官。
他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员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有一次,某部队在冬季演习前一天计算机出了故障,于是他们连夜向宫云战求援。此时已是夜里10点了,北京傍晚时刚下过一场雪,寒风刺骨,但他二话没说,马上拿着有关资料和工具,连夜向那个部队出发。此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路上只有他们那辆疾驶的车。
等他赶到驻地时,已是深夜12点半了,部队的同志劝他先休息一下,吃点宵夜,但他婉言谢绝了。连水也顾不上喝,他就直接进了计算机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在这寒冷的冬夜,万籁俱寂之时,宫云战他们这里却是灯火通明,神经高度紧张亢奋。经过他们五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圆满解决了有关问题,计算机重新高速运转起来。
第二天早晨7点,演习按时进行,宫云战一双眼睛熬得通红,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类似这样的事,他这几年遇到的太多了。
他还多次给学生们讲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很着急。他6岁的儿子总是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那,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撕碎,递给儿子说:“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把这张世界地图拼回原样,我就给你五美分买糖吃。”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哈,这下可清静了。”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说地图已经拼好了。他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张撕碎的世界地图已经完完整整地摆在了地板上。
“怎么会这样快?”他不解地问儿子。“是这样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爱抚着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说得好,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了!”
宫云战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在科研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含糊,必须做到高度的严谨和细致,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有半点虚假。而故事中的牧师所说的“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正体现出一个人做事、做学问的前提。因此,一个人要想成才,仅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
宫云战对待学生既和蔼诚恳又关心体贴,但他同时也对他们要求很严。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由于论文老是写不好,直到5年后才得以毕业。在学生眼里,他不仅是名师,还是良师,更是严师。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他带出的研究生不仅业务上出类拔萃,而且思想作风上也是顶刮刮,受到军队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同时,他还是同事眼里的“益友”,下属眼中的“好领导”。在他的带动下,信息工程系上下一条心,关系融洽,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作为系主任,他在各方面都能以身作则,在荣誉面前绕着走,在困难面前迎着上,而且求贤若渴,极其爱惜人才,力争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人生的价值。他把他领导的信息工程系建设成了一座小小的“核反应堆”,随时都可以裂变出巨大的能量。
计算机是当今的热门学科,有几位教员因为耐不住寂寞,很想转业下海,工作热情大大下降。宫云战深知: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怕的不是忙,而是闲。为事业拼搏,累倒累垮都毫无怨言,同时,心情也会格外舒展;反之则会难受得要死。于是,宫云战提出了以事业拴心,以感情留人的人才思路。他积极从国家教委、信息产业部、总参、总装等部门争取科研项目。接到项目后,通过集体研究拿出最佳方案,然后组织课题组攻关。由于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再急的项目也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漂漂亮亮地完成了几次任务之后,他们系声誉鹊起,各种急、难、高、新的项目源源而来,使每位教员的价值都得以充分实现,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宫云战在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参与了多项人大代表提案,如军人身份证问题、国防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国家人事体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等。他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过信息网络安全立法方面的讨论,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所贡献,作为一名战斗在国防科技事业领域的军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就是通过科技攻关,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尤其是国防科技事业跨进国际先进行列。
人生之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宫云战教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