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信息化企业赢在起跑线
来源:计世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运输、仓储、装卸……,时下传统的人工式物流作业边际收益无限趋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疲软阶段?在寻求解决方法之前,追溯第三方物流的根源,或许能帮助困惑中的思考者找到答案。

 

追根溯源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社会分工的一步步细化,物质流通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其宽阔的空间,对于连接整个庞杂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得不交付给一个强有力的专精于一点的纽带,才能集中群力,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纽带环节就是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是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内部成本控制而转移业务的成果。专精于提供物流服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海量信息,对第三方物流业务商提出的作业要求是能够精确、快速地运转客户交付的业务。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客户双赢的真正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应该是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方物流。


据了解,一辆丰田轿车的零件有3万个之多,但是丰田汽车公司却是零库存企业,“以信息替代库存”可谓丰田公司制胜的法宝之一。可见,中国物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仅依靠提升“运力”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化技术


在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提起的一个竞标故事给业内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家是我国的物流企业,一家是国外的物流企业,两者在竞标同一笔生意时,后者竟以高出前者20%的价格拿到了标的!为什么别人心甘情愿多花20%的资金也要选择外国物流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一样,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难满足发标方的要求,只能看着“肥单”流进别人的口袋。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管理依赖信息系统工具。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应用的重要标志。然而,即使这一切也还只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单点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化技术仅仅被用作个人使用的工具,并未涉及到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多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互。


物流信息化管理


较为周全的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应该是针对整个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即物流信息化的综合管理阶段。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各种物流企业专用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在这一阶段,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跨越部门的信息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整合,真正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整体协同作业。


中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处于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国内本土物流信息化服务商上海博科在扩展公司业务的同时,积极关注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际状况,推出的专门为中小成长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定制开发的成长型物流资源计划MyLRP系统,既可以满足中小成长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的业务需求,又可以满足成长型持续发展的特殊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需求,保护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IT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是缓解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尴尬处境的一场及时雨。

 

市场的缺憾是转机的开始。处于发展瓶颈的中小物流企业,谁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领先一步寻找到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谁就能赢在起点,占尽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转型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