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网转型发展需要政策扶持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今时不同往日,固网在与移动网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在竞争激烈的语音市场上,固网用户数、ARPU值以及收入都在下降,发展形势严峻。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日前在“2007中国固定网络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政府在考虑固网运营商全业务经营的方针。

  固网与移动网的不同增长轨迹,反映出移动通信已经是电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移动网全面超越固网绝非偶然,除了技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外,政策扶持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在固网前进的脚步已显“缓慢”,非常需要有人扶一把。

  固网深陷困境不堪重负

  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固网用户增长乏力业务收入增幅放缓发展举步维艰。

  信产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205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0.1%;而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1031.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5.1%。

  话务量流向发生转移,固网话务量节节下降。信产部统计显示,1到7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3965.5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4.2%;移动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12576.4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37.4%。

  从四大运营商上半年财报来看,移动运营商净利润普遍上涨,而传统固网运营商利润不断下滑。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同期降幅分别为4.8%和5.4%,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同比增幅分别为25.7%和34.6%,差距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固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支柱,是“国家通信命脉”,一旦固网难以发展,国民经济的通信支撑也难以保障。毕竟,一旦固网过度萎缩,仅靠移动通信来实现社会信息化、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

  当前,固网业务增长乏力,固网运营商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固网又担负着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如何承受得了?

  转型放不开手脚导致收效不大

  面对传统语音业务的日益萎缩,固网运营商惟有转型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为此,两大固网运营商都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将经营重点逐渐转向信息服务,包括语音信息搜索、企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等,通过挖掘增值市场,以获得新的增长点。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收入亮点都来自非语音业务。其中中国网通上半年增值业务收入增长23.6%,达到31.29亿元;中国电信上半年非语音业务收入达到299.61亿元,占经营收入比重达到34.5%。

  但由于转型刚起步,信息业务对收入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况且,以现有的信息业务规模,依然不足以弥补语音业务收入下降。

  一直被视为中国电信最大盈利板块的本地电话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97.72亿元降至362.53亿元。中国网通上半年本地通话费收入倒退9.5%至102.81亿元,本地电话通话量则下降7.4%。

 固网运营商由于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而缺乏活力,缺乏施展的空间。移动化的、宽带化的、融合的信息服务是大势所趋,固网转型如果仍只能囿于固定网络上,发展就很有限。

  扶持固网正逢其时

  固网在整个社会经济应用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今,固网转型受限,全凭自救难以奏效,这不但关系到电信业发展大局,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因此,政策应给予固网发展一定的倾斜。

  电信专家陈金桥认为,从政府政策设计的角度来讲,应该鼓励拆除限制有效竞争、拆除投资热、拆除投资壁垒,使固网运营商不局限在目前的业务领域去发展,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去完善自己的网络资源,去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去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3G为固网运营商进入移动市场提供了契机。通过3G牌照的发放,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相互进入的平等竞争环境,促进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中国网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左迅生就表示,“网通非常期盼国家在适当时间能颁发移动运营商牌照给我们。”

  3G牌照一旦发放,意味着运营商能够同时开展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国内电信业真正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当然,在启动全业务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时间差以保证弱势运营商尽快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3G牌照发放后,现有移动运营商和新的移动运营商起跑线并不相同,为了使固网运营商在新兴业务领域具有一个相对好的竞争起点,在必要的时候,应该采取非对称管制措施,比如号码可携带、网间互联结算等。

  解决目前固网运营商的发展困境,需要监管决策者尽快拿出决心和勇气。重组时间拖得越久,中国电信业的失衡局面只会继续恶化。全业务经营不仅有助于固网运营商的成功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更好地满足社会通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