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瞄准实际需求推进农村信息化
来源:前线 更新时间:2012-04-15

 

  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启动了推进郊区信息化专项工程——“燎原”行动计划、北京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设等重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较好地促进了郊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型的做法北京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进入了整合与应用并重的新阶段。目前比较成型的做法有:资源共享、多网合一。

  顺义区与歌华有线公司合作,用政务信息化带动农村信息化,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四网合一的信息化道路。2006年初,启动了集电子政务、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四网合一”村村通光缆网工程。到目前,已为15个镇、320个行政村铺设了“四芯”光缆。其中两芯用于电子政务和远程教育,两芯用于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和有线广播频道开设。技术系统与组织工作体系相结合的数字农业管理。大兴农业“三网”是指大兴农业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北京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和大兴农业信息网。“大兴农业资源管理决策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遥感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手段, 整合区内各类农业资源信息,建成融数据采集、录入编辑、图形展示、查询定位、统计分析、决策支持为一体的农业资源管理体系,支持生产管理决策(如安全生产施肥决策)、应急预警决策(如动物疫情决策分析)、宏观规划决策(如生产适宜性评价)等。

  “北京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了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基层信息,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企业监测、专业合作与专项补贴等13个方面的内容。“大兴农业信息网”,是一个集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公共农业信息网站。自主创新、低成本建设农村信息化。平谷区以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应用系统自主研发和信息化队伍集约发展为支撑,走出了一条低成本信息化的道路。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在投资与效益上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营造了“人人受益、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信息化氛围。还有密云县与网通公司合作实现光纤网络村村通、房山区由歌华分公司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都是我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农村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信息化合力尚未形成。目前还有多家市级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具有投资权限、管理职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协调成本增加,投资体制不统一,整体推进效率受影响。 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农村信息工作人员短缺;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还没有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缺乏科学依据。农村信息设施使用的资费偏高。农民负担不起或不愿负担相对偏高的资费,导致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

  农村信息化发展要遵循的原则总结以上郊区各区县的实际做法和目前问题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有效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农村信息化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实践证明,信息化是效率的代名词,凡是信息化搞得好的,都能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反之,效率低、成本高,信息化肯定没有搞好。农村信息化建设,适当的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但投入不宜过大,不能浪费。农村信息化要整合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信息化建设具有初期资金需求大、知识含量高、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离开政府支持不行,但完全靠政府投资也不行,必须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道路,必须鼓励、支持、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要提高农民素质、满足农民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信息化的工作任务是通过信息化调整农村的生存状态,要和城市文明接轨,从封闭走向开放;要通过信息化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通过信息加强农民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把城市的文明习惯带入农村;要通过信息化拓展农业的生产途径,从而实现提高农民素质、满足农民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要求。

  (作者: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