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认识和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切入点及理由,制造业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大多数学者对这个举世瞩目的大工厂目前的生存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乐观,在制造业繁荣的表象下面,潜藏着某些被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
在“制造业信息化成果交流会”上,广东省信息产业厅领导指出,此次交流会的大背景为中国制造业陷入虚假繁荣,信息化改造迫在眉睫。在超过150%的产出增长速度与不到4.5%的销售利润率的鲜明对比下,关于“中国制造业是否陷入虚假繁荣”的争论已经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伪命题。
来自国际的数据也不容人乐观。摩根大通和研究与供应管理机构公布报告: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状况最重要指标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的54.7降至10月份的53.9,已经达到了14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不仅如此,全球产出和新订单增长跌落到了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趋于缓慢。摩根大通分析师DavidHensley表示,这个不断降低的PMI指数已经预示着全球制造业将会继续走软。
这无疑给中国制造业拉响了红色警报。在经过了10余年的迅猛发展期后,以近6200亿美元的产出规模,一跃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中心区域的中国开始面临高速成长后遗症。“目前中国制造业每年156%的产出增长令人惊叹,可悲哀的是,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不到4.5%。之前依靠全球制造业整体上扬的趋势,中国企业即便在较低利润率状态下也能维持生存和成长,可是如今状况却有所改变。”业内专家提醒道。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低利润率早已被产业界所关注。“低成本既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同时又让这个产业陷入两难境地。”该专家认为,“低成本在初期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迅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可观的份额,然而随着制造成本和员工工资的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却不断下降,因为他们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和固有客户而不敢在价格上稍有异动。”
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单纯依靠订单生存的产业模式是造成中国制造企业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由于缺乏有效的流程控制和管理体系,造成了大量国内制造企业只能对眼前的订单疲于应付,而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未来目标缺乏规划。这种状况使得许多制造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持续增加的状况下,利润不断缩水。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整体一直未能摆脱高损耗和低效率的困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但如此的高速发展是以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产出为代价。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创造世界4%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消耗着世界上15%的淡水,25%的氧化铝,50%的水泥,28%的钢材,如此巨大的损耗触目惊心。可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3.8万元/人年,是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5%。面对上述状况,中国专家都呼吁:“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改革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