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973国家重点研究规划的十年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中国科协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召开大会特邀报告会,周光召院士作特邀报告《973国家重点研究规划的十年》,全面回顾了我国设立973计划以来,科学各界积极围绕这个主题,取得的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也总结了973计划为推动我国科技原始创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基础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在973计划的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我现在分五个方面来讲我的报告。97年6月4号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在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性成果,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要成为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前沿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对基金挑选的基础研究项目,要组织精干队伍,保证需要的警备强度,给以为期五年的稳定支持,五年之后经过评审,还可以继续给予支持。我们知道,在全国前沿的基础研究,大多是小科学课题,探索新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一般开始时便明确了应用目的,主要采取专家自由选题和自主探索的方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以支持。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加,社会需求提出越来越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上世纪中叶,长途电话线路信号衰减需要中继放大的这个问题,就涉及很多的基础研究课题,这就是从需求方面来的,需要由上而下组织研究队伍加以解决的。

今年是半导体晶体管发现50周年,晶体管是AT&T公司为解决长途电话信号衰减需要中继放大的重大需求提出的基础研究课题。由于公司组织从事理论、实验和工程的专家团队,经济几年的努力,而发现的晶体管和随后发现的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和互联网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到了信息化社会,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晶体管发现的例子,可以看到,立足科学前沿,面向今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建立新方法为目的的关键基础科学研究和大科学课题的预演,应当组织多学科专家形成团队,给予的经费和充裕的时间,进行协同的创新,这是973规划的主要着眼点,也是我们基金会支持的项目的差异所在。

规划的目的是要鼓励优秀科学家,根据基础研究自身的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集中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心挑选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迁延性的基础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和其他国家科研计划衔接配合,发展相应的技术和创建相关的企业。

关键是要重大,是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能否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还有就是项目是否属于基础研究,能否体现科学前沿发展趋势,或者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把重大和基础的结合,作为在973计划中能否立项的基本依据。

管理机制是设立高层次的专家顾问组和领域评审组,对规划的发展战略,项目指南的制定,项目的评审和研究成果的评估作出科学民主的决策,对整个评审过程实行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决定入选的课题,实行分项目的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将聘用人员的紧缺,研究费用和一起设备通过合同落到实处。

973要从国家的需求出发,所以我们要确立国家目标,973计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立足世界科学前沿,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中药科学前沿领域进行前沿性的研究。

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我们人口总量继续增长,人口比例失调,出生缺陷增加,传染病和代谢病相当严重,全民文化、科技道德和身体素质不高,就业不足,又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的耕地减少,过度施肥,不当施肥,水土流失,城乡贫富差距扩大,使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关键领域和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依靠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能源土地和矿产资源短缺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另外信息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凸显。这都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些挑战。

我们的973计划要面对这些挑战来确立课题。截止到2006年,973计划国家财政投入62亿元。农业领域36项,能源领域31项,信息领域34项。承担973计划的1.8万人中,有两院院士502位,国家基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7位,“中国科学院人计划”入选者140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2位,以及一批学有所成的海外学者等高层次优秀人员。十五期间,973计划立项项目出席科学家中45岁以下的占44.6%,课题负责人总45岁以下的占62.8%。

农业领域,我们围绕促进农业科技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未来农产品竞争力等目标,重点支持了以新品种的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以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生物固氮,光合作用,作物抗逆和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研究,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部署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生物农药与绿色化学农药等。

我们先后完成的水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构建了全基因组芯片和CDNA芯片和克隆了以MOC1为代表的水稻功能基因,阐明了水稻的分子机理,发现了拟南芥蛋白集美CIPK23正像调控铣刨机粒子通道AKT1以及参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

举个例子,能源领域,针对我国能源结构将长期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严重缺乏,及能源消耗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部署了煤炭汽化,液化,多联产,燃煤污染物脱除,以及天然气,煤层气成藏机理和煤的高效催化转化,提高石油采收率,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支持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探索,指导了氢能规模制备与储运。提出了中国叠合盆地详情原研的四种分布预测模式,对天然气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准则,设计并生产出廉价,高效,无污染的驱油用顽疾苯黄酸活性剂,经大庆油田现场实验,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5-20%,成本显著提高。

信息领域,重点支持了面向未来竞争的数字机械化,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及软件设计新概念,微纳电子,光电子与芯片的新原理,新结构雨欣分子,下一代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存储模式及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处理新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等。对数字信息和理解与融合,和谐人际交互环境,信息与网络安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围绕信息科学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前沿性地部署了量子信息,量子通信和量子期间方面的研究。

我国科学家开创的数字机械化已经进入国际前列。

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协议理论,传输管理控制算法,网络服务机制等已和863项目结合应用于基于IPV6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在实验室研制成功。

资源环境,针对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生存环境质量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严峻现实,部署了以下课题,对我国东部太平洋,西部古亚洲,西南向(碳酸盐延佑其层系)等重要矿区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探索进行了部署,重点支持了长江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演化规律,主要淡水湖泊的研究。

重点支持,研究围绕气候变化,青藏高原,西部干旱区,北方干旱和荒漠化地区,我国水资源演变,西南纵向陵谷地区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针对首都及周边地区,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要经济发展地区的环境污染控制部署了相关项目,对气候灾害和地震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首次获得了中国10种陆地生态系统通量/储量的连续观测数据,提出了气候变化并非仅由北半球高位过程引起的观点。

在人口健康领域,加强了严重传染病,生殖健康出生缺陷和中医药基础研究。

重点开展了肿瘤,心脑血管,免疫系统,代谢和老年重大疾病,发病机理研究,部署了基因治疗,器官移植,严重创伤等临床相关,引出在创新药物方面有针对性的安排了研究。

这里面的一些成果。进行早幼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全凡是维甲酸能诱导APL细胞分化,临床研究表明应用两药联合向治疗使出发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生物移用材料物诱导理论得到国际认可,基于该理论研制的新一代骨诱导人工骨,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

在材料领域,重点安排了钢铁,铝,水泥通用高分子材料等结构材料优化和提高性能的基础科学,对新功能材料,超导材料,稀土材料,催化材料等高新技术新材料,复合材料等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钢铁凝固和结晶控制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系统继承高洁净钢生产技术,高均制凝固组织技术和形变诱导相变组织细化技术,发展出新一代钢铁材料,以高洁净高均制和超细组织为特征,其强度约为目前普通钢材的一倍。已经在一批钢厂推广使用。

针对一水硬铝石型矿,品位低极难分离与熔炼的瓶颈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水硬铝石型的研究。

综合交叉和中药科学前沿领域,强调了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重点支持脑与人之科学,非线性科学,基础数学等等方面的非线性光学晶体,OPCPA超强超短激光研究。

下面讲讲经验和改进建议。

以基础研究的手段,弄清事物内在规律,去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973规划项目的主要目的,为此加强对国情和科技发展趋势的了解,定期进行战略研究,确定每个领域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制订课题申请指南,并在初评和中评专家中取得共识,是做好规划最重要和优先的工作。

它必须和国家基金攀登项目,863项目及其他相关国家和企业项目建立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的关系,使得从立项开始,就能确定最优基础和实力的团队,就能保证研究取得进展后,成果和人才能及时向下游转移,在各个国家计划的共同努力下,迅速转化为使用的咨询建议或创新技术和现实生产力,在这方面,我们虽进行了一些工作,但不理想,需要加强项层设计,加强各业务部分管司局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流。

第三我们立项时的预计成果,仍然是以发表论文为主,而对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缺少可检查的硬指标,但值得高兴的是,针对企业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在由现在或曾在企业工作过的科技人员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中,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虽然是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不仅发表了水平很高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很快在相关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今后,应当吸收更多的在企业工作过或有组织重大项目经验的科技专家,承当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条,也不仅是针对在这个企业里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而是对于一些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比如像人口与健康的问题,就是要更好的和临床医生,相结合,像白血病的这个研究,就是和临床结合的研究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吸收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一些同志来参加我们的项目。

另外我们一开始,就提倡协作和强强联合,提倡团队精神,但不赞成为争取项目经费而达成的联合,这种联合貌合神离,经费到手,就分道扬镳。项目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首席科学家统一领导负责,集中引领和资源完成项目的任务,这方面有过教训,今后要努力避免。

最后讲几句话,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从97年3月开始组织实行,已经经过了十个年头,从近几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所暴露的矛盾,更加显示出当初的决策是正确和十分必要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和参与发现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投身到这个工作当中来,克服一切困难,攀登世界科学的最高峰,为中国的振兴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