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2B上演针锋相对口水大战
来源:商界评论 更新时间:2007-09-10

 

  郭凡生:B2B是苍蝇趴在玻璃窗上,有光明没前途。

  马云:不能让网盛在我的眼皮底下蹦跶,干掉它!

  孙德良:网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都不是那么容易被击垮的。

  作者简介:曹增光,财经记者

  恕我直言,在我的印象中,杭州拥有太多过于厚重的文化烙印,虽然城里城外商贾云集,搞电子商务却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更何况,玩玩电脑,炒炒概念,为电子商务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惜互揭老底,更适合网络扎堆的北京。

  但是,电子商务时代偏偏为这个千年古城赋予了新的角斗场使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在杭州比邻而居的阿里巴巴和网盛科技注定是两个绕不过去的企业,而马云和孙德良注定是两个针锋相对却又惺惺相惜的英雄好汉。

  在2007年之前,网盛科技还是一个低调潜行者,阿里巴巴则借助马云的“大嘴”传播得蜚声海内外。正如马云当时所言:拿望远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但踏过2007年的门槛,随着网盛科技登陆国内A股市场,并创造了互联网第一股的神话,网盛科技与阿里巴巴这两条一明一暗的平行线开始倾斜并交织在一起。过去一直不曾进入视野的隔壁邻居,仿佛一夜之间在马云眼皮底下成长为一只大鳄。有业内人士戏言,过去马云光顾着望远了,结果没有耷拉眼皮瞧一眼。

  7月9日晚18∶24,网盛科技董事长孙德良的桌面上放着来自阿里巴巴的一纸传真函:“一、马云先生从未发表过‘不能让网盛在我的眼皮底下蹦跶,干掉它!’的言论;二、希望网盛不要听信流言,共同向媒体澄清事实。”

  一向喜欢与对手针锋相对的马云,首次在两军对垒之际,主动让步。在媒体炒作马云“要干掉网盛”之后,孙德良迅速通过媒体回应:“网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都不是那么容易被击垮的。”一场口水战眼看就要在同城博弈的两家公司升级的时候,“消除误解”是平息战火的最佳选择。

  事件的起因还要将画面切换到网盛科技承办的“2007中国行业网站投资与发展高峰论坛”上。6月27日,人们期望的“三方会谈”并没有在杭州世贸中心如期出现。阿里巴巴马云、慧聪郭凡生、网盛科技孙德良,人们期望这三个最有争议,经常在媒体上打得不可开交的人物,能够聚首出演一场唇枪舌剑、火药味浓厚的辩论赛,却未能如愿。马云原本是论坛力邀的重量级嘉宾,他的缺席让整个论坛失去了一些看点,却丝毫没有影响一场B2B大战的必然开幕。

  马云的缺席,并没有让一直对阿里巴巴心怀芥蒂的慧聪郭凡生失去辩论对手。面对网盛科技孙德良向各个行业网站伸出的橄榄枝,郭凡生面露不屑,语出惊人:“孙德良的借壳上市计划是上帝也是恶魔!”并全面否定了孙德良诱惑中小网站的四个合作层面。孙德良抢过话筒反唇相讥:“郭总是往虚里做,我是往实里干。”郭凡生更是嗤之以鼻,一句“B2B是苍蝇趴在玻璃窗上,有光明没前途”,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相较郭凡生铿锵豪语的斗嘴,马云无疑要务实很多。就在今年2月,网盛科技宣布共同打造100个类似“中国化工网”的行业龙头网站计划之后,阿里巴巴立即做出反应。在网盛科技举办的第三届行业网站联盟大会上,阿里巴巴派人偷偷潜入会场,在每个与会代表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小纸条,上书:“在未来几个月内,阿里巴巴将与优秀的行业网站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正当媒体为马云缺席的“沉默”而遗憾时,没过几天,就有一些好事的媒体为马云导演出了新的台词:“不能让网盛在我的眼皮底下蹦跶,干掉它!”

  针对这种带有攻击性质的言论,一触即发的战争虽然没有爆发,但双方“相敬如宾”的外交辞令也并没有消融暗中涌动的爱恨情仇。正如一位专家所言,阿里巴巴的马云向来对武侠和江湖青睐有加。从早期的互联网门户时代,马云遍邀门户网站各大掌门西湖论剑,到电子商务时期,马云频频露面和不断放出“冷箭”,让人感觉到了在江湖的血雨腥风面前,马云气定神闲、无惧无畏的架势。

  然而,网盛科技来了,身边的一个小行业网站猛然间成长为自己的对手。对于一贯追求笑傲江湖称霸天下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如果中国的电子商务真的有一本江湖史,我坚信马云是一位开山立派的大宗师。在国内互联网商业模式始终争相效仿的美国都没有B2B成功先例的时候,当马云的B2B不为纳斯达克的投资者所接受的时候,马云却一直执着追求,上下求索。从阿里巴巴到淘宝网,一招一式间,都大开大阖,颇具大师风范。而孙德良更像是一名出身卑微的江湖闯荡者,从淳朴的招式开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如一日,扎实又勤恳,终于修成正果,得以与大师决战山巅。

  二人在电子商务的道路上出发的方向虽然不同,却殊途同归,在同一个决战的岔路口狭路相逢。

  当前国内B2B领域,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行业垂直B2B网站,针对一个行业做深、做透,比如网盛科技旗下中国化工网、我的钢铁网、全球五金网等;另一种则是综合类B2B网站,针对几乎所有的行业设置频道,在资讯广度上下功夫,比如阿里巴巴、慧聪等。但整体上看,中国B2B行业已拥挤不堪,3000多家,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除阿里巴巴、慧聪等少数收入超1.5亿元外,65.17%的行业网站年收入低于200万元。

  在最初中国互联网的版图中,马云堪称是中国B2B行业的独行客,在别人都不看好B2B行业前景,甚至在纳斯达克都很难找到B2B追捧者时,马云一直坚持“B2B行业是个前景广阔的行当”。马云也以一系列的“狂言”让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他是一个“疯子”。“叛逆者”、“没谱”、“满嘴跑火车”似乎是描述马云时经常使用的词汇。尽管马云在国内饱受质疑,但是在国外,马云却是第一个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CEO。《福布斯》数次将阿里巴巴评选为全球最佳B2B商业站点,哈佛商学院也多次将其选为MBA教学的案例。

  2001年到2003年,全球互联网泡沫之下,阿里巴巴经历了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的三年。但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巴巴开始逆风飞扬。2004年2月17日,中国互联网业界自“.com”泡沫破灭以来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最终敲定——以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日本软银为首,包括富达、TDF风险投资邮件公司和Granite Global Ventures在内的四家风险投资公司再度注资8200万美元,用于阿里巴巴市场推广及完成针对国内网站的战略并购。自2003年底开始,阿里巴巴进入了B2B业务的上升期,马云甚至冒出了“日交税百万元”的惊人言论。

  慧聪则是第一个与阿里巴巴抗衡的B2B企业,郭凡生曾炮轰马云,称其一天交税一百万是谎言,而后马云则公开指责郭凡生是在“坐井观天”。紧接着又传出阿里巴巴将要收购慧聪,阿里巴巴再度发表声明:“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一家业绩一年比一年差,亏损不断扩大,缺乏创新,崇尚抄袭,不求诚信的企业,我们没有一点收购的兴趣。”两者之间旷日持久的口舌之战,最终以慧聪的连续亏损划上句号。

  截至2006年9月,慧聪营业额达2.09亿元,与上一年同期惊人的相同;但亏损翻番,共计6067.8万元,上一年同期亏损则为2553.2万元。在彗聪逐渐失去与阿里巴巴掰手腕的资格后,凭借A股上市大肆圈钱的网盛科技成为阿里巴巴新患。

  2006年12月,拥有并经营中国化工网、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医药网等行业类专业网站群的网盛科技,正式在深圳证交所A股市场挂牌,开盘报68.10元,收盘报62.8元,较发行价14.09元涨345.71%。按照62.80元的收盘价计算,网盛科技上市创造出了两个亿万富翁,5个千万富翁,另有两个将近千万的富翁。截至2007年8月6日,网盛科技收盘价高达82元。

  自从这一天起,拿到从A股市场圈来的近2亿元资金,网盛科技有了在B2B行业做“加法”的资本。至此,中国B2B电子商务的格局开始出现扭转,高速成长起来的网盛科技具备了与阿里巴巴抗衡的能力,慧聪则在短暂的辉煌之后陷入了亏损的怪圈。围绕着这三条大鱼,还有近3000家行业和综合B2B网站,从业人数超过12万,但90%都在或大或小的亏损中挣扎。“三条大鱼+一群小虾米”构成了B2B行业的大轮廓。

  此外,随着B2B行业的整体升温,买麦网、中国供应商、中国制造商、雅蜂、九城集团、商格里拉、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相继成立,这中间既有政府背景的国家队,也有民营资本的民兵团,行业争霸的局面正在形成。网盛科技的异军突起和慧聪的日渐衰落,使中国的电子商务经历短暂的三足鼎立后,再次演变成为两强相争。只不过,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已经由慧聪变成网盛科技,而后者似乎来得更猛。

  一个早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一个萌生拉拢群英的壮志,一场轰轰烈烈的行业大洗牌已经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