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全生产规划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新的更高的要求,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按照实施中原崛起的战略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整治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强化防范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依法查处事故为重要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和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从源头上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加快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颁布了《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加快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动了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科技和中介服务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追究了事故责任;

  ——强化了源头管理,严格了市场准入制度,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

  ——推动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质;

  ——加强了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安全文化促进会,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并趋于好转,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十五”期间,全省各类事故及死亡人数虽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5年内共发生各类事故236041起、死亡34463人,平均每年发生47208起、死亡6893人。

  二是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728起、死亡3279人,平均每年发生145起、死亡655人。

  三是职业危害严重。全省有1万余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近100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省职业病累计42705例,累计死亡6744例。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发职业病400例以上。

  四是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396起,占各类事故总起数的75%;平均每年死亡达5670人,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9%。

  消防火灾:“十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发生火灾11416起,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社会影响较大。

  煤矿:“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煤矿事故556起、死亡1344人,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11起、死亡269人,其中重特大事故88起、死亡855人。特别是2004年连续发生了2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分别死亡148人、33人;2005年又相继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别死亡34人、42人。

  非煤矿山:“十五”期间共发生非煤矿山事故255起、死亡352人,其中重特大事故28起、死亡121人。

  建筑业:2003-2005年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003年发生事故17起、死亡28人;2004年达到28起、死亡62人;2005年又上升到52起、死亡69人。

  (二)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除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职工队伍的变化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原因以外,还有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

  一是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未能贯彻安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忽视安全发展。

  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尤其是部分负担较重的老企业和中小企业工艺设施落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缺乏,本质安全程度低,致使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三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一些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不负责、不认真,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低下;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一些行业或领域存在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虽已全部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普遍存在组织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同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合力。

  五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安全生产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六是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不足,科技力量分散,人才、基础设施、资金支持严重缺乏,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就业人员急剧增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中工艺技术落后、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中小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是我省资源型工业多,随着资源型企业过渡到开采中后期,自然条件不断恶化,造成危险危害程度增加,危险危害因素更加复杂,治理难度加大,对安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超大型、高参数、高风险的生产装置、储存装置日益增多,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

  四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将不断加大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预计未来煤、电、油等能源供应趋紧的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导致煤炭等基础产业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和交通运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凸现,安全生产面临新的考验。

  五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人员流动性加大,而安全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六是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挑战,“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止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此,迫切需要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对“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逐步好转,实现我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针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坚持安全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构建平安河南的宏伟目标,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建设安全型社会,全面促进和保障我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发展方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原则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规,完善监管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安全投入。注重源头管理,立足事故防范,健全保障体系。依法强化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完善治本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0%以上。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明显控制,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四)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控制目标

  道路交通:到2010年,万车死亡率及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

  煤矿:“十一五”期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力争到2010年,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分别下降18%和15%以上。

  非煤矿山:到2010年,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到2010年,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建筑业:到2010年,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特种设备:“十一五”期间,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0.8人以下。

  消防火灾:“十一五”期间,年均死亡人数比“十五”期间平均值下降4%以上。铁路交通:到2010年,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落实各级政府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理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责分工,强化对煤矿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建立安全监察与安全监管协作协调和分级检查指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充实监管力量、明确监管内容、落实监管措施,形成“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深化专项整治,推进资源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关停整顿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煤矿,巩固小煤矿整顿关闭成果。建立和完善督导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严肃事故查处,落实问责制。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加大瓦斯治理工作力度,提高矿井瓦斯抽采率。以“抓大系统、查大隐患、防大事故”为切入点,推动和监督煤矿企业瓦斯、火灾、水害等主要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骨干煤矿的技术改造,监督乡镇煤矿提高各种灾害的防治能力,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防瓦斯、防尘、防水、防火灭火系统。推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督促监控系统进行区域性联网,加快省安全监控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强力推行矿用产品的安全标志,对在用煤矿设备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强制淘汰更换。加大对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强对低透气性“三软”煤层瓦斯抽放、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和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并对现有技术进行筛选和集成示范。

  非煤矿山:深化非煤矿山的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整顿关闭违法和非法的非煤矿山,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重点开展地压、水害、高硫矿火灾等灾害的专项治理。推动非煤矿山的联合、改造和重组,促进非煤矿山企业完善更新生产系统和主要安全设施。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建立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突出对采空区、露天矿山边坡失稳等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要求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尾矿库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推进其他尾矿库安装监控装备。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机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协查,对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关停、搬迁等整治措施;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注重源头管理,实施工厂化改造,推行专营批发配送和定点销售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生产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密防范重特大烟花爆竹事故。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许可、安全评价制度。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单位。督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单位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运输车辆推广行车记录仪和安全监控装备,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及废弃处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体系。

  铁路运输:加强机车车辆、危险和特种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监控网络,实现对主要运输生产设备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行车安全保障能力。在铁路干线建设集安全监测、信息传输、分析管理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初步形成辖路主要干线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到2010年,建成高速宽带数字传输网络和综合移动通信系统。整合现有救援列车,形成兼具救援演练功能的救援中心;依托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分专业系统的培训基地。

  道路交通: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强化机动车安全检验制度,建立健全机动车安全认证、机动车强制报废、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规范化管理,继续治理超载超限超速,建立与行车记录仪或全球定位系统装备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推广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自动称重系统;进行道路事故多发点的分析与交通工程和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面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黑点、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加强对山区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的治理,增设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建立道路设计、建设和改扩建的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建设安全道路示范工程。

  建筑业:加强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促进建筑业安全生产的机制创新,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工作,落实建筑业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工人安全防护、救护、安全法制等方面的培训,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大力开展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塔吊倒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多发事故的专项治理工作,督促和检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专项治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完善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立建筑业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实现建筑业的本质化安全。

  特种设备: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评价体系。落实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质检部门的安全责任,强化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职能。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充分利用检测检验机构现有的人才、技术、装备及管理优势,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二)开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本着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构建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

  加强安全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安全科研资源,重点支持矿山重大事故致因机理、交通运输事故预防与控制、高危行业典型事故发生发展机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及管理等5个领域的安全科技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重特大灾害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危险源监控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组织70项重大科技攻关。依靠技术进步,促进80项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成熟、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提高本质安全为目标,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重点实施6项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我省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1.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队伍素质,基本形成适应我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察员,延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加强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逐步健全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完善监管体系,充实监管执法力量,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依法行政的效能。

  2.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和装备水平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突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权威。进一步规范内部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和完善事故举报和事故查处制度。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技术装备,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交通工具、专用设备及办公器材落实到位,提升安全生产监察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切实加强监管监察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满足监管监察工作的基本需要。

  (四)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构建多级监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检测、评估、监控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开发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省、市、县级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体系。督促和指导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备案,并实施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落实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的主体责任。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应用试点,逐步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设立省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并以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以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依托安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事故分析鉴定、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公共安全等专业技术支撑中心和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试验研究及重大灾害事故的技术鉴定与分析模拟,为安全生产及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

  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依托省劳动保护检测检验宣传教育中心和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等,建设一批安全检测检验中介组织,形成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把发展安全中介机构作为服务安全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安全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服务社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六)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有效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紧急运输保障、现场应急通讯保障、应急救援专家和应急救援防范等系统,形成全省应急管理、响应、资金保障体制和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筹规划、专业实施”的原则,以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中枢,加快市级以及县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建设,形成统一的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

  加快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3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以现有的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等行业和领域专业救援队伍及社会救援力量为基础,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以自身为责任主体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置应急设备与设施,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抢险队伍。

  (七)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力度

  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火灾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事故隐患普查,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分级、治理、跟踪监督和动态管理数据库。以涉及公共安全、社会影响严重的事故隐患为整治重点,制定年度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计划,明确隐患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落实治理费用,加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力度。

  (八)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加快省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中心建设。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全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系统。加强对矿山、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职业危害较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力度,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

  (九)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建立涵盖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专网平台系统。建立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市、县级机构间的内网平台,逐步实现与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网。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为门户,建立和整合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网站的公共资源管理平台。

  加强省安全生产信息调度中心建设,提升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逐步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基本信息库、事故统计分析数据库、安全生产专家库等数据库建设。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等系统,形成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十)强化安全生产培训

  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等多层次的安全培训,重点抓好职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执法能力。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培训工作,严格持证上岗,使持证率达到100%。推动地方煤矿“五职”矿长完成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学历教育。强化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快省劳动保护检测检验宣传教育中心和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规范各级培训机构,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十一)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全省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由企业自主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生产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责任制,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在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制定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并开展必要的考核,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开展。

  (十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联合工作机制,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规范矿山开发秩序,深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整顿和规范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坚决依法取缔和关闭非法的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将安全生产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框架,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规划实施体系,把安全生产规划重要指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统计指标体系,以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性规章及技术标准体系

  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为核心,结合我省实际,加快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责任追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征管、应急救援、工伤预防基金、中介机构管理等方面配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主线、相关规章为支撑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体系。及时制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标准,修订更新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交通、个体防护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三)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

  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探索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强化综合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安全生产行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监管监察队伍素质,保障监管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的落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贯彻“依法治安”方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

  (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及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严格履行综合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本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措施。依法规范中介机构技术服务,严格质量控制,建立诚信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社区基层组织等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形成奖惩机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五)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基础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制定河南省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和健全各种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机构,加快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化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构建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初步形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和成果推广及示范的科研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对优秀安全科技人才的支持,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注重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知识更新,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积极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现有专业人员的作用。

  (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优惠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国家、地方和企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落实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用于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社会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积极利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事故隐患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加强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监督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有效投入。制定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解决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实际问题。制定政策,加大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增强企业安全投入的自觉性,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七)探寻工伤保险、商业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

  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探寻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的机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将事故预防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探索商业保险机构服务安全生产的新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中小企业积极推行工伤事故雇主责任险,在高风险行业推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八)加强安全源头控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规定,严格工程项目安全审批和安全评价制度,防止安全设施出现新的欠账,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严格执行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安全许可证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住源头,严禁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入市场。依法淘汰落后的、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严禁无安全标志的煤矿矿用产品进入井下生产环节,并逐步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和领域实施安全标志管理。

  (九)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社会化依靠市场机制配置安全生产资源,大力发展安全技术培训、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机构,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服务。完善中介机构的准入制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资质认证、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培育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推进中介机构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实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短缺问题,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保障。

  (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文化,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公众安全素质。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安全文化产品。加大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联合开辟河南日报安全专版和今日安报安全专刊,形成舆论和公众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设立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事故举报电话,鼓励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开展安全社区推广活动,倡导安全文化。以“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社会性、群众性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安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学术交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国际间安全生产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区域性安全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吸收国内外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我省安全生产总体水平。

  五、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下,围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以重点工程带动我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促进实现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

  (一)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程

  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形象查询。对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动态监控和预警。重点建设1个省级、18个市级和若干县级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以及重大危险源网络化动态监控预警系统。

  (二)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8个市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若干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1个省级综合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2个专业区域应急救援基地、41支骨干救援队伍。(三)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工程以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省级安全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在安全理论与法规标准、公共安全、矿山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职业危害、安全管理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评价、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等方面开展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科研装备、检测分析设备配置等。

  加快省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机构,建设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其他工业生产领域与生产公共安全技术支撑、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等5个省级专业中心及4个相应实验室。

  (四)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工程

  组织开展矿山重大灾害机理及预防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事故调查分析与仿真技术研究等70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重点推广80项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建设6个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五)煤矿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开展煤矿安全重大灾害致因及预防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强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技术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通过专家“会诊”,分期分批对省、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及防治水等防灾系统进行改造补套。主要包括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技术集成、通风系统改造、瓦斯监控设备更新、瓦斯抽放系统、防治水工程改造等。

  (六)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登记和评价分级,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重点组织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七)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建设覆盖省及18个市、5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158个县(市、区)结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局域网,并联入广域网。对现有的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扩容,增加其功能。开发形成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

  (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为满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改善监管工作环境,建设和补充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监管业务用房基础设施。

  (九)安全生产监管技术装备建设工程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配置和装备省、18个市、158个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技术装备。主要包括监管执法专用交通工具、监管专用设备、监管执法人员个体防护装备与必备工具、现场取证与分析演示设备、办公通讯设备等。(十)安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省劳动保护检测检验宣传教育中心和煤矿安全培训中心,逐步形成多级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

  (十一)职业危害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省、市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基地,并配备先进齐全的职业危害检验检测装备,形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体系,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场监察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检测及检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检测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等。

  上述十一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实施前,要根据本规划编制项目专项规划方案,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政府、企业分别承担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本规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