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卡住了电子支付的脖子?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看似热闹纷扰的“电子支付”市场并不能掩盖其模糊的前景。

  遥遥不可及的赢利周期,不知何时将会掉下的银行“削藩”之刀,政策的风险,还有大众对电子支付的模糊认知,都阻碍着电子支付的发展。“2005年是电子支付年”只是开始并不意味着成熟和辉煌。

  或许,这场“电子支付”大戏刚刚拉开序幕。台上看到也许只是前驱者和配角。主角是谁?剧情将如何发展?天知道。

  “赔钱赚吆喝”时代



  “目前电子支付平台基本模式停留在作为多个银行的网上支付“代理”的角色。由于业务模式单一,目前都通过价格战来盲目拉客户,整个行业在赔钱赚吆喝。”一家电子支付平台公司老总坦率对记者说,他认为,经过1999年的萌芽阶段到现在,中国电子支付发展非常迅速,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学前班”。而在记者对多家公司的采访中,没有公司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赢利。

  2005年被认为是“中国电子支付年”,淘宝网在借助去年的《天下无贼》炒热了自己的同时引起大家对这块市场的关注。今年4月,由多家投资公司投资、三个留学生创办的YEEPAY发布新产品,云网也正式推广自己的支付平台。今年7月Paypal(贝宝)进入中国,更是旋其“电子支付”的讨论。风险投资基金也凑凑热闹,这家前脚开发布会说融资400万,那家后脚就宣布融资500万。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 2001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为9亿元,2004年该规模增长为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02.7%。iResearch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5亿元。西部最大的一家支付公司西部支付的总经理白川认为从国内外的投资热度上可以看出这个数字还显得保守。

  根据白川的介绍,目前有点名气的电子支付平台有20多家,良莠不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广东发达地区。其中北京有近10家,上海、杭州地区有6-7家,华南有2-3家,西部有西部支付。但目前规模都不大,70%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月交易额基本都在1000万以下。

  另外一家电子支付平台云网公司的总裁朱子刚分析说,目前电子支付的产业链可分为三层。最底层是基础支付层,如银行与银联;中间层属于骨干支付层,如云网、Chinapay、Yeepay等公司,即是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最上层是应用支付层,如支付宝、贝宝等。

  朱子刚在解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价值认为,第一,连接银行与商户,提供最多的银行连接。第二,提供更透明的专业化服务。如果说银行是仓库,第三方支付平台便是高速公路,应用层是一个个店面。换而言之,第三方支付平台赚钱模式是“收取过路费”,即手续费。

  但目前很多公司通过收手续费根本赚不了钱。目前银行与电子支付平台或者电子商务网站间的合作模式普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各银行签个协议,和银行确定一个基本的手续费率,缴给银行。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个费率上加上自己的毛利润,向客户再收取费用。但实际上,当前阶段的很多人在做赔钱买卖。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向银行交纳1.5%的手续费,但为了拉拢客户,只向商户收取0.8%甚至更低的手续费。也就是100块的交易额,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向银行交一块五,但只向商户收8毛钱。之间的7毛钱亏损,只能自己承担。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目前使用免费注册免费开店等措施。

  为什么有的公司愿意做赔钱买卖?一家电子支付公司的副总经理分析说,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抢夺客户资源。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支付公司的交易额并不大,假如一个月几十万的交易额,一个月就也亏几千块钱。这在很多公司都是可以承受的。

  “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收取费用,就Email、网游一样。另外,电子支付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巨大的交易量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这也可以收费。”朱子刚这样分析这种模式将带来的盈利前景。Yeepay公司副总裁余晨认为,目前电子支付市场属于盘踞市场的时期,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支付属于规模经济,所有做支付的公司靠交易额实现,只有整个运作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收支才会平衡。余晨透露,目前Yeepay的交易额增长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不到一个半月翻番。

  关于支付公司什么时候会是盈亏的转折点。很多公司出言谨慎。“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赢利。” Chinapay副总经理刘彬透露,今年Chinapay可以实现赢利,大致的营业额在3千万元左右。

  银行的脸色

  “电子支付公司其实就是银行的一个代理。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很多商家直接和银行合作而不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既竞争又合作,合作多于竞争。而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处于弱势地位,根本没有办法去跟银行竞争。得看银行的脸色和争取银行的恩惠。”西部支付的老总毫不客气的指出电子支付公司对银行的依赖关系。

  电子支付最后交易的完成实际上得靠银行卡。对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后的合作前景。很多人把其比喻为以前电信运营商与SP的关系。在市场还没有起来时,电信运营商放手让SP去培育市场。但当市场成熟起来后,电信运营商看到这块市场丰厚,开始打压SP。

  “明显是挤压。联通和移动对SP的挤压是什么样,将来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就会是什么样。”一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老总不隐藏对未来的担忧。实际上,银行一直在大力发展网关、电子银行等方面的业务。

  Chianpay公司副总经理刘彬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第三方平台不会取消,也不容忽视。他认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位未来应该明晰化,比如说银行去专注做电子支付的基础性的东西,把电子支付市场的开拓和增值的运作交给第三方公司。而且银行很多业务,从人手充裕和专业程度上来讲,不如第三方支付公司。

  从美国回来创业的Yeepay公司余晨说,美国支付价值链非常的丰富,有SO,网关,银行组织、银行等等,分工非常的明确,利益分配很合理。但在中国支付的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要在未来互相的搏绎中提高筹码,支付公司必须在现在就应该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刘彬认为,应该提高增值能力,准切把握客户的需求,提高服务的质量。“如果消费者还是喜欢在我的平台上买东西,那银行也会认为与其自己做不好,还不如交给别人做一起赚钱。” 只有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支付服务,并且合成强大资源的合作公司,才能在支付领域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支付领域里面的品牌。支付公司最多也就是2、3家。作为支付公司内功,行业内功和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以美国为例,银行、万事达赚其该赚的钱,同时PayPal也做其自己的业务。大家一起共赢。

  Yeepay公司余晨说,如果支付平台只是满足做一个支付网关的话,就面临着很多问题。支付网关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通道,把银行和用户连起来,这个通达价格非常的低,提供价值也非常的低,竞争只能靠价格战。现在支付网关处境非常的艰难,支付网关所面对的公司银行也在面对,所以支付网关会受到大商家和银行的挤压,但他们仍然有未来的空间,就是提高的服务水平,提高他们的防欺诈和安全。在美国有一个案例,美国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支付网关的公司,他在欺诈防范和安全方面做的非常好,但这个模式简单在中国拷贝的话,美国是信用卡社会,所以欺诈防范非常的重要。

  朱子刚认为,第三方不可能消失。市场成熟后就会充分的细分,大家会专注做产业链上的某一块。比如,贝宝,在国外被分析界被称之为“支付中的微软”。

  “政策风险”

  支付公司面临的的另外一个风险是金融政策。易付通总经理金海龙接受采访时说,年底,很多支付公司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即将出局。未来两个月,国内会有比较大变数,例如合并,并购,收购等。目前国内全国性支付公司有30-50家,而市场真正容纳的只能有5家左右,所以他们只有两条出路:合并和转型(做增值业务)。

  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司组织就6月10日颁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进行座谈。据参会人士透露:“此次座谈会明确了两点:一是包括电子支付平台在内的第三方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理应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轨道。二是央行将以牌照的形式提高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对于已经存在的企业,第一批牌照发放后如不能成功持有牌照,就将面临被整合或收购的危险。”

  某支付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国家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政策风险将成这个行业最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投入,没有资本的强大支持,这个行业靠自己的积累和原始投资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现在国家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在注册资本、保证金、风险能力上准备对这个行业进行监管,采取经营资格牌照的政策来提高门槛。这个方向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太多的考虑了作为监管部门的方便,而没有从客观上去支持电子支付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生活、经济、经营的迫切性,监管多于支持,防备多于服务引导,这样的监管会影响中国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以及互联网行业的进程。  据透露,电子支付平台的牌照主要从注册资本金、缴纳的保证金、企业的风险化解能力等方面来考核。无疑这将大大提高经营电子支付平台的门槛。而有一些财力不济的公司将受影响。

  而对于很多支付工具的公司来说,正在游走于政策的边缘,处于灰色地带。支付工具经营模式采用的“担保”。政策的当头一棒都会让其消失。比如说支付宝,买家先把钱压在第三方支付宝那里,买家拿到货满意后再由第三方转到卖家。这样的方式固然能保证买家和卖家的利益。但其行为在政策上还是模糊点。

  “安全”阴影

  “安全”的担忧是消费和商家不使用电子支付的主要因素之一。安全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买家的安全,比如卡号是否会被盗,密码泄露等等,第二方面是商家担心第三方挟款而逃。

  很多人对年初的一件事情印象深刻。万事达发现一家处理支付的公司被黑客黑了,4000万张卡的消费者的信息泄漏了出去,不光是美国甚至波及到全世界。后来发现的原因是做支付的厂商保留了大量卡的信息,安全的措施没有到位,数据被卷跑了。Chinapay公司的董事长周晔接受采访时说,万事达的泄密是因为第三方的支付在IT上面保留数据,尤其在保留数据方面存在严重的技术漏洞。 中国的银行业要好很多,大部分系统都是最近建起来的,很多敏感的数据基本都删除掉了,设了防火墙,要把数据拿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周晔认为,每个月透过的网上支付有40万笔,但在支付环节,都没有卡和密码的泄露。

  Chinapay副总经理刘彬说,Chinapay在网关上不留数据,客户的信息一点都没有。不是黑客攻破的要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至少有128位的加密技术,并有专用网。而在银行端,黑客要攻破是很难的。

  “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其实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西部支付的白川认为,这个安全性主要是银行来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边的安全性问题无非就是数据安全问题,不涉及到银行卡的安全问题,因为所有用户的银行卡资料都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关系,只在银行里,银行其实是非常安全的。目前发生盗卡其实95%是用户自己的原因:比如不小心泄露卡号,让别人猜出密码;计算机没有及时杀病毒木马,卡号密码被盗等等。其实网上支付比ATM提款要安全很多。  最担忧的还是安全性。主要是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像去年工行只有3笔事故,主要是因为本身原因或病毒。其实电子支付比很多传统方式更加安全,出门带着钱包还有可能被偷阿,每年丢钱包的人比因为电子支付出事故的要多很多吧!而且很多人买证券都通过电话,而电话并没有加密等措施,其实安全系数更加低。

  Kid今年大学毕业,2年前他开始在淘宝网上买衣服,只要在工行有一个网上的帐户,和卖家拍定了价钱,直接把款转过去就可以了。“担不担心安全问题?”记者问。 “不会有安全问题啊!使用支付宝的好处就是把钱先压在中介,等货到了钱才会转到卖家手里。只有个别时候买到的物品是假的或者和自己看到的不相符,那只有自认倒霉了,所以挑选卖家很重要,通常要选信誉度很高的。”

  但同时,Kid也说,自己只会在网上买一些小额的商品。而且使用的工行的卡钱也不多。即使被骗或者是被盗,自己也损失不了多少。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电子支付是虚拟性的东西,人们潜意识里中觉得其不安全。“摸不着看不到。”很多人自觉对其有抵触的情绪。

  对于商家来说,安全风险更多来自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会卷铺子走人。上海曾经出现一个案子,几个人注册了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跟银行连接后便开始经营。买方把钱压在第三方那里。两周后,卖方发现根本没有收到钱,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跑掉了。后来这个案子破案了。

  刘彬认为,国家也在注册资金等方面来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商家选择名头大,资金比较雄厚的公司,这种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诚信”和认知缺失

  根据记者对多家企业的访问,有的人把用户群定于20-35岁,因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其他的用户仅会上网看新闻或者玩游戏。但有的认为使用电子支付的人群基本是高中到35岁左右这个区间的人,他们上网并尝试网络消费,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消费能力,爱新鲜事物。他们最担心的是支付后得到的东西是假货,或获得的服务以及产品非网络购买时当初所想,这个是跟我们这个社会假货太多、诚信度太低有关系;其次是安全问题。可见消费群体挺复杂的。

  很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电子支付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应用还未起来,例如电子机票等。另一个是个人本身国内使用银行卡的人很少,使用电子支付的人就更少了。

  Chinapay副总经理刘彬说,2001年以前他没有接触过电子支付。现在水费、电费、买机票、还贷款都在网上进行。刘彬笑着说,如果不是干这行,也许也不会用电子支付。

  贝宝中国的总经理廖光宇接受采访说,电子支付涉及到很多概念与领域,它包括银行的网络系统、老百姓的银行卡的持有率、网民的支付习惯、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电子支付的发展。

  朱子刚认为,目前阻碍电子支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网络教育的不够全面。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电子支付。另外,支付公司还没有真正拉动用户来定购,并没有真正的用商品价值和服务来吸引用户,并且引导用户来定购,这是最主要的。最多是给投资人看。

  7月,Paypal落地中国,很多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静观其变。有分析人士认为,其积极方面是中国需要大的有声势的支付平台来普及教育培训整个市场,一个行业需要有个龙头或标志企业来发表整个行业的声音,代表一个行业前进的方向。希望他们能来后把这个饼先做大,做香。消极的影响就是竞争的加剧,竞争回带来客户的流失、利润的下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