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财工程”为深圳市财政提效
来源:深圳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1000多亿财政资金管理稳妥高效

  “金财”为深圳财政提效

  8月1日13时56分58秒,深圳市审计局通过深圳市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将一笔2000元的会议费以授权支付的方式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拨付到北京的收款人账户,虽然看上去这只是一笔简单的流转、拨付,但对于深圳市的金财工程建设来说,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市金财工程一期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成功。

  大平台大集中大共享

  深圳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在全面整合财政业务和各种信息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涵盖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集中支付、资金实拨、集散账户、账务表层以及总账底层等一系列功能的财政综合业务平台,体现了财政局党组在系统建设上提出的以下四个思路:

  实现一个支撑大平台,即在一个大平台上实现财政业务和数据的管理,让系统林立、数据分离、互不共享成为历史,同时还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实现功能大一体,即将申报预算、预算批复、形成指标、预算调剂(或调整)、资金支付、账务处理、数据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在同一系统内实现。

  实现数据大集中,即让频繁对账,数据分割,口径不一,年底人海战术,干部加班加点,疲惫不堪等成为历史。

  实现市区大共享,即结束市、区各自埋锅造饭的历史,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区里不再另起炉灶,仅此一项就省下不少开支。

  “金财”为财政管理提效

  市财政局有关专家介绍,我市“金财工程”一期核心业务系统上线伊始便实现了4个“一刀切”:

  一是上线范围“一刀切”。全市所有的基层单位全部在同一天切换新系统,第一天就有100多个单位在新系统上办理业务;二是上线时点“一刀切”。8月1日上午9:00,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启用新系统;三是预算资金“一刀切”。与人行金库相连接的数百亿资金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仅短短4天便全部切换完毕,并落实到科目、单位和项目;四是核心功能“一刀切”。与预算单位用款和资金拨付有关的系统功能全部一次性到位。

  “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上线对我市财政管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集中体现在:

  其一,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和效益。财政资金的效率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即资金支出的效率、工作效率和资金运作增值(调度、保值增值)的效率。“金财工程”迎合、适应、实现了这一目的。如在工作效率方面,实现了高度无纸化和网络化,有利于减轻单位财务人员工作量,减轻预算单位在报表等方面工作的繁琐程度。过去单位拿着报表满天飞,跑上跑下是常事,改革逐步实现网络化,预算编制可以逐步在网上实现传递、检查、反馈,从“两上两下”逐步过渡到“一上一下”。

  在资金绩效方面,大大提高了透明度,信息高度聚集,直指资金效益。

  其二,有利于强化监督。新系统使资金监控更加到位,实时出报表,是谁拨款?拨到哪里?是自有账户还是提现?预算科目是什么?这些情况均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并与市人大联网,实时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对重点项目也可做到寻根刨底,便于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

  其三,新系统是创新的集中体现。

  一是将管理创新付诸实施。如财政性资金存放方式的改革,核心内容是“物理压缩”(将专项资金从87项压缩到37项);“逻辑存放”(打破过去一个资金属性一个银行户头的做法,将账与资金分离,按照因素法在各商业银行进行分配,做到公平高效,并着力体现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的要求);“三位一体”(即将银行总部、营业部、柜台管理的理念通过指标管理引入到预算管理与资金流管理的并行工作流之中)。二是实现业务制度的创新。开发了工资发放、备用金和代扣代缴等功能,满足预算单位不同用款需要。三是系统实现方式的创新。新系统的各种配置超过12000个,并且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功能模块。

  其四,我市“金财工程”核心系统消除了信息隔离的现象,其大一统的建设思路走在了全国前列,财政部有关领导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对各地建设“金财工程”、实现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报道

  核心业务特色鲜明

  【本报讯】据了解,我市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具有鲜明特点:

  财政业务比较集中。我市的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是涵盖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集中支付、资金实拨、集散账户、账务表层以及总账底层(10月份后还将包括综合预算、综合查询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功能的综合业务系统。它的成功上线标志着我市金财工程大平台、大集中、多模块、多创新的财政综合系统建设思路,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我市财政综合业务系统基于大平台的设计思路,采用先进的智能客户端和纯JAVA技术,统一业务组件和集中数据处理,使各业务模块松散耦合,星型衔接。

  功能配置比较灵活。系统在底层上采用配置管理工具进行灵活的管理定制,达到业务要素、管理级次、业务单据类型、查询视图等的多维组合,最终实现功能挂接、流程权限和界面的二次调整,在不修改程序代码的同时尽量满足新增业务的要求,缓解不同业务管理对系统的冲击。

  开发模式比较高效。系统在开发上采用迭代开发的模式、成熟一个功能就配置、挂接一个功能,在已稳定的主体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深圳财政管理的特色功能,如银行托收、一款两票、备用金等业务,逐步扩展、丰富财政收支管理的方式和形式。

  相关链接

  工程建设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市财政局参与金财工程一期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系统建设的背景:

  上个世纪末以来,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财政改革的力度之大、幅度之广、各方关注之强烈是空前的,公共财政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之相配套的“金财工程”建设也在全国各地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家都在探索怎样才能建立既能体现公共财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财政管理思路。

  多年来,深圳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不足200人,但管理的资金却从10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亿元,资金支付的笔数从原来的上百笔增加到现在的几十万笔,工作量大与人手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信息化方面,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前,财政部门系统林立,互不兼容。一个人同时掌握着几个系统的身份和密码,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同时,财政工作日趋细化,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财政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短期内人员难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向技术要人力成为不能回避的选择。

  深圳建设“金财系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条件。

  天时方面,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大力强调执行力、责任制、便民、规范、透明和政务公开,深圳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为“金财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地利方面,深圳没有农村建制,属于城市财政,信息基础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人和方面,市财政局党组在过去两三年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财政系统内部达成了高度统一,改革的一系列理念到了统揽操作的程度,包括提高效率的承诺等等,此时迫切需要技术系统加以支撑。

  2006年3月,市财政局成立信息资源规划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主抓信息化建设,同时成立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小组,从全市财政系统范围内选择各方面的业务骨干,从事信息规划的具体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小组成员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国库支付、政府采购、账务核算等11项全局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根据财政改革的需要提出了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了数万字的需求说明书,为“金财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局信息化与IRP零距离

  IRP是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信息资源规划是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对信息化策略、范围、内容、信息标准化体系等总体构思进一步落实的详细规划,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工程。

  以市财政局信息化建设为例,为加快财政业务改革,促进财政分配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监管和服务能力,必须对财政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左右(财政局内部各处室之间)”、“上下(财政局与财政部、省财政厅以及区财政局之间)”、“内外(财政局与预算单位、银行、经济贸易组织和企业等之间)”的复杂数据流做好分析工作,搞好统一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以便开发出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

  市财政局的IRP工作首先采用了全面规划的原则,从14个处室的业务流程梳理着手,进行摸清“家底”的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收支类业务(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国库支付、政府采购、账务核算)与非收支类业务(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事教育、会计信息管理、财政监督、IT管控),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的结构化表达和图形化展示。根据需求主导的原则,结合财政业务改革需要,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编制出详细的需求分析。

  图为全市“金财工程”实行市区覆盖、市区共享、市区共管,从而实现了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减少投资、高效运转的目的。张富刚摄

  本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李怀今通讯员崔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