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2006-2010)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民本岳阳”,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背景
1、现实基础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34.87亿元(按经济普查调整后数据),“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532元。财政总收入38亿元,年均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为“十五”计划的120.3%,年均增长15.2%。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化”进程有效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40:35调整到2005年的20.0:46.3:33.7。岳阳产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水平。2005年工业增加值262.92亿元,增幅高于同期GDP3.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51.3%。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岳阳市中心城区(含三区)及县(市)城镇GDP总量超过530亿元,占全市的78.3%,比2000年提高8.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40.01%,比2000年提高9.21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为“十五”计划的101.2%,年均增长11.5%。投资结构不断改善,产业投资比重加大。2005年生产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7%,比2000年提高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21.7%,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交通、电力、通讯、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步。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5.18亿元,为“十五”计划的108.9%,年均增长11.7%,住房、教育、旅游、汽车等开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0亿元,存款余额35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01.4亿元和160.6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31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近3倍,年均增长29.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利用内资192.6亿元。
——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85%以上的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县、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取消了农业税,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粮食直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05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万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十五”时期全市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178项,专利76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25项。2005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入学率达到76%,高等学校发展到3家,在校学生达到3.5万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加大,市县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建设及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整治,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进展顺利。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档案、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福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80元,为“十五”计划的109.8%,比2000年增加3694元,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3613元,为“十五”计划的103.2%,比2000年增加1283元,年均增长9.2%。
2、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时期,岳阳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优势。从国际看,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世界制造业、服务业不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加快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从国内看,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将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稳健和可持续。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世界制造业转移这三大动力将继续同时发力,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增强。从省内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内实施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有利于岳阳把握新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国家和省里争取实质性政策和项目支持,实现加快发展。从岳阳自身优势看,“十五”期间,岳阳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拥有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铁、公、水交通网完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得到改善,具备了加速发展、承载大项目、接纳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
——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岳阳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改革任务艰巨。能源、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日益凸现,资源供给趋紧将导致我市重化工工业发展受阻。社会转型期的消费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嬗变、社会阶层剧变,使我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压力、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社会稳定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足,发展合力不够,发展环境欠优的问题亟待解决,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发达地区聚集能力不断扩张、竞争优势日益增强、我市参与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3、总体思路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强力推进“民本岳阳”九项工程,努力把岳阳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经济强市。
总体发展战略是:
——产业振兴战略。突出发展四大重点:充分发挥大厂优势和地方工业的特色,建设现代工业大市;充分拓展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现代物流旺市;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旅游热市;充分发挥“鱼米之乡”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创新推进战略。深化各项改革,打破约束发展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创新机制和体制,推动全面发展。
——开放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引进战略投资,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
——和谐崛起战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十一五”岳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实现六大目标:
——产业兴旺。以工业化为核心,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富,三产做旺,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201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0亿元、590亿元和3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53.7:31.8。
——城乡秀美。把岳阳建设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最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城市,最适宜投资办厂的创业城市。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8%。城市绿化率3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高于6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高于95%,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文化繁荣。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发展步伐,建设文化大市和科教强市。凸现岳阳文化的个性魅力,建设具有湖湘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和现代文明城市风貌的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民生殷实。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就业充分、人民富裕、生活高尚的发展目标。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到5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30元,年均增速8.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0元,年均增速7%以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0年下降到30%以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10年达到32平方米;农村居民砖混或砖木结构比例达90%。
——社会和谐。加强民主法治,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和谐岳阳。201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县(市、区)受益对象覆盖率达70%以上。
——走势强劲。逐步形成体制合理、产业发达、投资强劲、环境优良的发展格局,经济总量、经济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达20820元。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提前三年翻一番。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年均增长15.5%;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年均增长12.5%;进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年均增长20%;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2大重点,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3大目标。继续抓好扶贫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农业产业化
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富农民,按照规模经营、龙头带动、专业服务、技术创新的战略思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生产基地。建设粮油棉麻、畜禽水产、果蔬茶、竹木4大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优质水稻、蔬菜、茶叶、藠头、水果、生猪、肉牛、水产品、黑山羊、家禽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型特色板块。
——规模经营。促进耕地、水面、资金等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发展规模化、集约型农业。“十一五”期末,规模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5%左右。
——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农户”、“企业连基地”的运作机制,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6家过10亿元、20家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10年,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家,“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调整到1.6:1。
——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能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良种良法研究引进和应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普及农业实用技术,促进科技型农业发展。“十一五”期末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加强农产品检测、认证、监督系统和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增加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民培训、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良种繁育体系以及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投入。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抓好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服务层次。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6、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着力化解乡村债务。严格耕地保护,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促进村风文明。
7、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严格执行粮食生产和农机具直补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扩大财政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发展特色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粮食产业建设项目。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配套建设病虫害预警与防治、种子繁育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
现代农业新技术综合推进项目。建立农业新品种种苗选育机制,在水稻、油菜、茶叶、果品等领域推广新品种,推进环保型有机复合肥料生产应用;建设茶叶、果品等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生产服务体系。
农村公路。新建和改造2807公里县到乡镇公路,实施6403公里通村公路通畅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1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设计灌溉面积95.3万亩;20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计灌溉面积81.8万亩。
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对10处泵站厂房、机电设备、进出水建筑物等进行改造,设备装机14万千瓦。
人饮工程。新建村镇供水工程350处、改扩建村镇供水工程200处,解决村镇饮用水困难和安全饮水人口129万人。
农村义务教育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2007年前全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建设100个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扩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范围。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维修、改造、扩建农村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总建筑面积16.7万m2。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扩建1个省部级中心,新建1个市级农产品、畜禽水产品分中心,10个县级检测站,40个基层速测站。
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新建市县两级动物防疫诊断与控制中心,建设市县乡(镇)三级冷链体系,新建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监控网。
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改造68个乡镇中心计生服务站(所),建筑面积3万m2。
8、农村公共事业
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扶持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乡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突出乡村道路、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供水供电等设施的改造建设,加快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和农村电网、广播电视、饮用水源建设改造,实施农村清洁厕所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2010年,通乡公路油(硬)化率达100%,通村公路油(硬)化率达70%。
四、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建立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5%。
9、突出发展七大优势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以骨干企业为纽带,建设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协作配套好、发展后劲足的集群型工业体系。
——石化产业。以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升级为手段,将炼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扩大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抓好65万吨对苯二甲酸、90万吨聚酯、28万吨已内酰胺、20万吨聚丙烯、10万吨环已酮、10万吨锂系柔性聚合物、10万吨氯丙烯、10万吨苯乙烯和5万吨环氧树脂等十大主导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工程塑料、差别化纤维、基于石化产业的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下游产品,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石化产业集群。5年累计投资185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550亿元。
——造纸产业。加快10万公顷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新上40万吨高级轻量彩色印刷纸,配套建设50万吨脱墨纸浆;新建40万吨新闻纸、40万吨高级书刊纸项目,形成160万吨以上造纸生产能力,建成中部地区最大林纸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电力产业。争取新上湖南核电厂、华能三期、汩罗火力发电厂、平江、汩罗抽水蓄能电站及君山、平江、湘阴风能发电站等项目,抓好岳阳500千伏变电站和岳阳至沙坪送电线路建设,建成中部地区最大能源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产值120亿元。
——机电产业。支持开发大型输油泵、液化气混输泵、大中型客车空调、汽车摩托车配件、特种电机、农用机械、电磁铁等项目,形成机械制造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纺织产业。依托本地棉花、苎麻资源,大力开发高支纱和高档生态苎麻面料,逐步形成100万锭纱的生产能力。建成集纺织、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2010年实现产值50亿元。
——生物医药。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医药、现代中药和化学制药产业,形成以抗生素为主、兼有化学合成药、中西药制剂、生化药制品的医药企业群体,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
——食品加工。围绕大宗农产品转化升值,搞好深度开发,培育知名品牌,壮大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打造优质米、有机茶、放心肉、食用油以及水产、藠头、豆类、禽类、蔬菜等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进一步发展饲料工业。2010年,产值突破120亿元。
10、努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科学规划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旅游度假区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管理和投资环境,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高技术产业项目。“十一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工业园。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新上项目基本布局在工业园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总量扩张,素质提升,重点建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软件、新材料等4个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高技术产业辐射、带动、裂变效应,形成“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的“洼地”,云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石化延伸产品和精细化工。新建以城陵矶港为依托、面积涵盖城陵矶、松阳湖地区和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搞好新墙等农业工业化园区试点建设。
11、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行清洁环保和节约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努力提高循环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加强废纸制浆、垃圾发电、化工“三废”回收转化等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和风能、太阳能、沼气的开发利用,减少生产源头的自然资源投入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量。科学规划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形成区域性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力争2010年园区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带动岳阳循环经济发展。
五、服务业
围绕“三化”建设,壮大发展主体、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12、突出发展旅游业
按照“抓特色、创品牌、树精品”的思路,强力推进“热游岳阳”工程,建设现代旅游旺市。(1)打响优势品牌。立足“天下水,天下楼”的资源优势,全力营造“人文古郡、浪漫水乡”的总体旅游形象。(2)建设旅游景区。以岳阳楼洞庭湖旅游开发为龙头,构建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洞庭风光旅游圈、北部沙滩洞穴瑶族风情旅游圈、东部民俗古村生态宗教旅游圈、东南将军故里红色旅游圈、西南湘楚名胜龙舟之源旅游圈五大旅游圈;优先建设岳阳楼、君山、团湖、屈子祠、张谷英、幕阜山、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旧址、龙窖山、龙潭湖等十大旅游区;重点做好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旧址等红色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推广。(3)开发特色项目。开发赏荷采莲(团湖)、古村探秘(张谷英、陆城)、洞庭观鸟(东洞庭湖)、汩水漂流(平江连云山)、千家峒寻根(临湘龙窖山)五大特色项目。(4)加强旅游协作。主动加强和武汉、荆州、长沙、
旅游业。全力营造“人文古郡、浪漫水乡”的总体旅游形象。以岳阳楼洞庭湖旅游开发为龙头,构建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洞庭风光、沙滩洞穴瑶族风情、民俗古村生态宗教、将军故里、湘楚名胜龙舟之源五大旅游圈。
现代物流业。改造城陵矶外贸码头,在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作业区新建3000T级集装箱直立式泊位3个,新建3000T级浮散货式泊位1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800万吨,其中集装箱30万标箱。建立公共保税仓库,逐步发展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争取开通全省第一个公路口岸,形成“大物流、大通关、大口岸”格局。
现代金融业。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企业建设,引进2-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建设企业、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商贸服务业。力争形成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和大型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万村千乡”工程。
房地产业。建设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一批技术力量雄厚、开发经营规范的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
社区服务业。争取80%的社区和农村中心城镇各建立1家规模适当、功能较全、服务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培育壮大一批社区服务品牌。
养老服务业。发展1-2个床位2000张以上、3-5个床位10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建设20个床位在500张以上的专业养老服务品牌企业。
13、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充分发挥岳阳作为全省唯一通江达海的水上一类口岸的优势以及贯通南北的陆路优势,把岳阳发展成长江中游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作规范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城陵矶现代物流园,形成完善的港口货物集散、中转、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物流咨询、商品展示及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体系。改造城陵矶外贸码头,在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作业区新建3000T级集装箱直立式泊位3个,新建3000T级浮散货式泊位1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800万吨,其中集装箱30万标箱。建立公共保税仓库,逐步发展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争取开通全省第一个公路口岸,形成“大物流、大通关、大口岸”格局。
14、提升传统服务业
适应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改造提升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等新型业态。加强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建设,努力打造1-2家有特色的岳阳市场品牌。规范发展咨询、法律、审计、会计、策划等中介服务业,壮大广播影视、音像出版、文化娱乐、移动通讯等各种大众传媒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适应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商务、房地产、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服务领域新的增长点。推动通信、计算机、节能型轿车等的普及,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城市公益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局面,实行城市公益服务业经营企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改超”,推进连锁超市下乡进村。完善农村销售网点和服务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15、积极发展金融业
努力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效。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银企合作,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企业建设,建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社会失信惩戒与信用教育机制,力争引进2-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壮大证券、期货、基金、信托、金融租赁,支持企业融资、并购、上市、重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六、投资
“十一五”期间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经济增长仍需强劲的投资拉动,投资增速应高于经济增速。
16、保持合理投资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投资总额年平均增长15.5%,五年全社会投资总规模达1400亿元。加强项目的策划、开发和储备,建立高效、灵活、规范的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宽和创新投融资渠道,建设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初步提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37个,总投资2138亿元。
17、优化投资结构
“十一五”期间,必须实现投资重点的战略性转变,把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各领域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预期目标为:基础设施投资占38%,产业投资占50%,其他投资占12%。其中工业高新技术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十五”期间的20%,逐步提高到30%。以加大政府对工业特别是科技型产业的投入为引导,推动社会资本加大工业投入,为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加强对“三农”、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的投资,促进协调发展。
18、激活民间投资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意见》,简化审批手续,破除一切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有形和无形障碍,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充分调动非公有投资者的积极性。鼓励非公有经济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争取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比重达60%。
19、提高投资效益
按照“管好政府投资、放开企业投资”的原则,全面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制度化管理,以投资决策、概预算、招投标、全过程稽察、项目公示、后评价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投资调控和监管体系,推进政府投资的科学化、法制化、透明化和民主化。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规范和促进社会投资。
七、建设宜居城市
以产业为支撑,以提质扩容和安居乐业为目标,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县城和中心镇为纽带,城乡结合、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市网络体系。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8%。
20、中心城区
完成中心城区远期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分区规划及重点部位控详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全面完成沿湖风光带、环南湖旅游走廊、王家河沿线风光带、珍珠山公园等工程建设,增加25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根据旧城区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城市功能和发展前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实行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以“进出道路壮观成景,城区道路配套成环”为原则,完善道路网络,规划修建岳常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到市区的连接线,全面解决城区断头路问题,坚决控制违章建筑。完成珍珠山东侧污水处理厂、东风湖污水处理厂、云溪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君山区第三垃圾场、云溪区第四垃圾场并投入使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扩大城市容量。城市发展以岳阳大道和巴陵东路为主轴,重点向G107以东,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南延伸。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城陵矶地区主要是发展大工业和现代物流,逐步形成电力、造纸等大的工业集群。城市中心地带要以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为主发展高层次、大流通、外向型第三产业。
21、县城
全市6个县城都按15-30万人的目标规划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整体质量,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切实解决县城建设布局凌乱、定位盲目等问题。以完善功能、培育产业和增强集聚能力为重点,积极引导产业聚集,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聚集的协调发展,增强县城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22、城镇
按照“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方针,优先发展沿江、沿路、沿边城镇和特色城镇,加快中心示范镇与小康示范镇建设。按照每个建制镇不少于1万人的规模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向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聚,逐步建立同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小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
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要求,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23、水利
继续加强洞庭湖重点堤防、湘资两水重点堤垸、蓄洪堤防加固及一线防洪大堤两水夹堤整险工程,完成县城和城陵矶地区防洪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安全圈、行洪河道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安全体系。实施水利综合灭螺工程。重点对21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完成21座中型水库、141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加快泵站技改步伐,完善减灾除灾体系。继续加强排涝工程建设,适当新建骨干泵站,搞好调蓄区建设和渠系整治。
24、交通
到201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80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县城与重点乡镇实现三级以上公路相连,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畅”路,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加强港口建设。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即:建设一个港区,使岳阳港区货物吞吐量翻一番;修好随岳、岳常两条高速公路;抓好县通乡镇油(砼)路、乡到村通畅工程、危桥、急弯陡坡改造等三项工程;新建汨罗江、鲇鱼须、梅田湖、柳林江等四座大桥;改造G106平江段,S308平江湘阴段,荣汨线,S306线平江段、岳阳段、华容段、S201线等五条干线公路;新建洞庭北路、平江、临湘、岳阳、湘阴、岳阳市东站等六个汽车站。
25、环保
岳阳中心城区新建2个垃圾处理场,3个污水处理厂,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铁山和金凤水库),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新建洞庭湖博物馆、监测站和生态科研所。各县市争取建设1个垃圾处理场和1个污水处理厂,扩建平江县、屈原行政区自来水厂、实施华容长江饮水和汩罗兰家洞引水工程。加强东风湖、芭蕉湖、云溪河、长安河、华容河、新墙河、汩罗江的综合治理。完成铁山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南湖风景区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26、信息化
投资15亿元,完善邮政、电信、移动现有网络,建设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完成电视、通信、计算机三网合一,提升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水平。启动3G建设。建立健全全市175个乡镇,3138个行政村广播电视和GSM通信信号覆盖。
九、科技教育人才
充分利用好市域范围内的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不断提高科教水平和人才资源开发水平,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撑。
27、加快科技创新
坚持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整合利用好科技资源,建立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形成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以科技园区为重要载体、以多渠道投入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建设好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生物、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8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比例达35%以上,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68亿元,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3.6%。加大科技投入,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2%以上。加大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科技人员创业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加大对创业期、创新型企业的投入支持,加快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进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搞好科技引进。加快市属科研院所改制步伐。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2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调整各类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民众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教育,高标准建好湖南理工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重点办好社会急需的生物技术、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法律、公共管理等专业和学科。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多层次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力争教育投入逐年扩大。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步伐,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制度,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9、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建立健全人才的使用和评价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合理流动的渠道,优化人才使用和人才成长的环境,实现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形成,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23.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7万人,经营管理人才2.8万人,农村实用技能人才5.6万人,党政管理人才2.6万人。人才队伍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达到70%。全市高、中、初级人才比例为1:8:10。
十、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全面推行行政管理、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源性经济。
30、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快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法治政府和效能型政府。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责权。改革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围绕深化农村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政府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投资体制改革。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多渠道、投资决策多层次、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机制调节项目建设的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项目核准、备案制度。改进投资调控方式,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约束,利率、价格、税率等密切配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3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要素市场、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带动力。优化非公有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适当收缩国有资产跨度和股权比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健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以及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基本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优势企业创造条件上市融资。
——要素市场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统一互联、电子化、网络化、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利用。完善人才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规范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立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价格更新体系。
——财税体制改革。以税费改革为突破,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公平、公正、透明的公共财税体制。积极推行以乡村为重点的债务化解工作,加大对农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健全财政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财政预算决策和执行监督管理透明度。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32、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人民满意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
——教育体制改革。突出教育公平,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持续发展。依法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坚持义务教育由政府负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高等教育稳步实行办学成本分摊机制。改革招生制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
——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步伐,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打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建立投资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办医体制和投入机制。调整医疗服务结构,构建城市医院、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双向就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合理确定医疗机构补偿政策,定项补助政府举办的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定额补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快药品价格改革,加强药品管理和市场监管。
——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
33、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
——改善投资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服务体系,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手续,减少行政收费,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收费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严厉查处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消除市场壁垒,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政府与企业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运用政策手段的能力,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东部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举办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龙舟赛,使之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传统节日,扩大岳阳影响,提高岳阳知名度,为我市开展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敲门招商、节会招商、BOT招商创造更广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以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每年拿出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嫁接、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发挥岳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建立有利于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成为吸纳外资和先进技术的示范基地。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扶持岳阳高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扩大对外贸易。扩大石化、造纸、纺织、粮油、棉麻、土畜、茶叶、藠头、豆制品等传统产品出口,扶持生产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直接出口,培育主导产品创汇新增长点。鼓励机电、纸制品、药品、建材等高技术企业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对外交往。发挥岳阳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经济联合与协作,注重加强和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协作与联合,大力引进外省市资金、技术、人才,与周边地区形成连动格局,促进经济合理有效流动。
十一、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制度保和谐。
34、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着手,着力解决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扩大劳动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空间。大力发展适度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挖掘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就业潜力。采取经济办法,鼓励企业尽可能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和国际劳务合作,多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完善企业裁员机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继续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和就业压力较大地区的再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灵活择业和自主创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责,建立健全培训网络,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政策对就业再就业的支持。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巩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分配机制。推进城乡、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加大收入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防止收入水平过于悬殊。规范社会分配秩序,用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垄断行业收入监管,防止差距过分扩大。完善企业工资分配调控体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有效的劳动工资协调、治衡和监督机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个人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
——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通盘考虑城乡规划建设,将城乡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融为一体,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体系,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建设标准、服务和价格标准。改革户籍管理,促进公共资源的城乡共享,逐步实现就读、就医、居住等各方面的城乡公平。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水、土地、森林和矿产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坚持资源开发保护与节约利用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禁乱采滥挖各种矿产资源。落实土地基本国策,严格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理与开发。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38万亩左右。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业,推进退耕还林和农村新能源工程,抓好国家、省东洞庭湖湿地、黄盖湖湿地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
35、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按照广覆盖、均等化原则,扩大并公平配置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按照全面小康要求,完善公共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突出建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推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提高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控制能力。新建市卫生监督中心,整体搬迁市中医院。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70%以上的农民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建立和健全城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设施和载体,高标准建设岳阳文化艺术中心和市群众艺术馆,配套改造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科技馆。新建市和县(市)区档案馆,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档案事业存史、资政、育人和利民水平。搞活广场文化、假日文化、区街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对市区有线电视网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新建岳阳报业大厦、岳阳市数字电视大厦。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积极规划筹建岳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青少年宫,不断推进县级和乡镇体育场馆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积极申办全省第十二届综合性运动会。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每个县要有一所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加大实施岳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力度,出台和完善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政策,女性农民占农民培训人数不低于40%;全市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80%;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增加社区居委建设的投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兴办老年公寓、托老所、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问题。健全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为主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工作方针逐步向鼓励少生转变。搞好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服务。抓好共青团、工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建立多支柱、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三金”征徼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2010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68%。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平稳过渡。逐步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维护劳动者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构建以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城市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制订基本生活、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救助措施,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困难家庭吃饭、穿衣、医疗、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重视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增加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气象安全等安全体系,建设覆盖面广的社会安全预警网和应急反应体系,提高社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构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坚持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健全保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3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公、检、法、司建设。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体制,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3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社会和谐基础,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化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诚信岳阳。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促进诚信经营。健全个人信用,夯实诚信基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体系标准、信用征集和披露制度,健全信用评估、守信受益、失信制约、信用修复、风险分散机制。强化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规范、服务和监督作用,制定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估管理办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注重诚信教育,宣传信用文化,普及信用知识,增强信用意识。基本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规划实施
本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六大目标、28项发展指标,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意愿,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规划实施主体要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调控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全面实现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本规划提出的28项发展指标,分别属于约束性指标、导向性指标、预期性指标三种属性。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完成的发展目标,导向性和预期性指标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市场调节、政府引导。
本规划属于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相互协调,互为支撑,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于本规划。总体规划由市政府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评估,评估报告按程序由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定。规划实施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订或废止时,由市政府提出建议,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