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熙涵
“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阅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阅读是未来阅读的方向。”在昨天举行的“文化积淀与现代阅读”讲坛上,全球四大图书馆馆长共同把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数字化阅读上。
改变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阅读这样一种文化消费方式,总是和传统媒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翁贝托·艾柯所说:“到目前为止,书还是最经济、最灵活、最方便的信息传输方式,而且花费非常低廉,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须再做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经完善,就像镰子、刀子、勺子或者剪子一样。”
但是,信息技术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的冲击,使更多人开始感受到“写给谁看”比“写什么”更重要,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人甚至提出了数字化挑战书面阅读、阅读在现代变得岌岌可危的观点。对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伊斯梅尔·塞拉吉丁认为,今天的世界将会走向这样一个趋势,节奏越来越快,文化产品是可以随意取用和随意丢弃的,我们可以从“呼拉圈”时代一下子跳到电玩时代,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探讨我们的文化传统,然后找到创造这一切的文化底蕴。
塞拉吉丁说,我们不认为IT技术会令图书馆或者书消亡,图书馆将继续存在,而且会成为人类积淀文化传统的掌管者、协调人。
可以拯救阅读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维克多·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洛夫说,图书应该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一种物理体现形式,阅读则是一项普通却又必不可少的精神行为。在现在条件之下,并不是非要拿着一本书或者报纸来阅读才行,人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通过电脑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本身和读者群体在新技术条件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费多洛夫说:“我认为人类发展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程度,到2015年,全世界会有50%的人因为互联网而联系在一起。有人怀疑书会最终消失,而我认为,网络科技可以帮助人类留下一些永恒的记忆,从某种程度来讲,甚至可以拯救人类的阅读。”
影响各个方面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两个月前,我在甘肃天水参观了伏羲庙,阴阳八卦的各种符号和实物深深地吸引了我。8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能高度概括自然现象了,可惜那时还没有文字,我们无法真正解读先人们的思想。因为没有文字,人类失去了无数智慧的资源,人类又失去了很多珍贵的记忆。”
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他把图书馆比作宇宙,把宇宙比作图书馆,强调图书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叫《通天塔图书馆》。吴建中回忆说:“2005年我在国外访问时与一位馆员聊天,他告诉我有一个教授来到图书馆,把自己创作的数字作品让图书馆收藏,图书馆员面有难色地告诉他,很对不起,我们无法处理你的这些资料。如果图书馆只是把目光放在印刷型资源的话,那么图书馆就不能再叫做知识中心了,因为在现代社会很多东西一开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今天,数字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难道我们还要错过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的智慧与财产吗?”
第十二届文化讲坛暨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的四位“当家人”首次齐聚上海,会后还共同签署了《当代阅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