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电子政务回顾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 更新时间:2012-04-13
今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要内容的软硬件建设全面启动,总投入将达2500亿元以上。按照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要率先推进电子政务的战略部署,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在以电信运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各方的助推下也再上新台阶。

  政策助力 协同推进

  我国的政务信息化是作为社会整体信息化的组成战略被纳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信息化发展”。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信息产业部明确提出,今年信息化建设将围绕市场需求,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顺时应势,利用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政府上网和网上办公,铸造电子政务的软硬件环境,使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政府的内网、专网和外网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孤立到整合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有接近50%的政府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国务院的29个部委中有26个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以上的部委设有信息公告或资料数据库查询等。各地政府网站已成为承载当地政府信息资源的主流网站。2002年,北京网上审批通过了第一个营业执照,并首家通过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模式建立了街道级电子政务工程;上海门户网站可以提供300多种表格下载;广州60%以上政府职能部门实现了公文无纸传递;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也在广东南海市落成。

  从电子政务应用形成的市场需求来看,最近几年,用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IT投资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2年,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343亿元,各级政府硬件产品、软件产品、信息服务产品的采购和投资额分别达到246亿元、49亿元和48亿元。

  电子政务的基础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宽带城域网为代表的网路规划和建设为推进电子政务的“软”应用搭建了“硬”平台。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城域网连接了18个下属区县和15个委、办、局,主要城区已经连接到社区和街道办;上海宽带城域网建设进展也取得了突出成就,90%的城区覆盖率使上海信息港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保守估计,到2005年,全国667个城市中将至少有50个初步建成宽带城域网。

  需求驱动 企业搭台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电信运营企业在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扮演着构建平台的先头兵和主力军角色。

  铺设基础网和骨干网。“政府上网”是一个需要资源共享而又必须坚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工程,具有不同于公用网的特点。政府所掌控的信息往往具有核心价值,必须通过一定的专网平台实现与公众和公用网的沟通。而电信运营公司在网络资源上具有其他类型企业不可取代的优势。各地电信运营公司抓住地方信息化的机遇,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签订政务信息网建设协议,为后者建设辐射当地、纵向跨越属地各级政府部门、横向覆盖政府序列部门的政务内、外网络平台。

  构建应用系统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运营商、设备商、软件提供商、内容集成商是网络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坚成员,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中,形成了运营商主导,其他环节协力共进的多赢模式。电信运营商承建政务内、外、专网,筑造信息高速公路并引领着包括中间件供应商、应用系统开发商、集成商和其他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为电子政务“造车”、“加油”。目前,各级政府网站上已经或正在建设面向企业和公众的信息交互平台,各类服务器也分别向公众提供WEB服务、数据库服务、检索服务、域名及邮件服务,这些功能都要求强大的应用软件系统作为支撑,为软件开发商和集成商提供商机无限的市场空间。

  协助解决政府网上办公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政府上网的涵盖面很宽,公共信息检索、申请受理、综合审批、行政收费等都可以“搬”到网上。而且,由于这些事务的工作流程往往具有同质性,不同地区政府网站,尤其是政务外网,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政府机构必须采用国产正版软件的通知,这将有利于国内操作系统市场的发展。据赛迪顾问分析,电子政务对软件市场的供给刺激将主要体现在平台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应用软件上,其中,应用软件是一个重头戏。目前中国软件市场中应用软件的市场规模占总体软件市场规模的2/3,国内软件企业大多从事于应用软件的生产和销售。电子政务对应用软件产品的需求除了将会集中表现在办公软件、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业定制软件(如公安系统、工商系统的业务软件)以外,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CRM、GIS、BI等软件也将会在电子政务市场中得到极好的应用。这一领域为国内提供相关应用的IT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今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以软硬件建设全面启动,总投入将达2500亿元以上。

  隐忧尚存 瓶颈待除

  但是,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不是坦途,观念误区、安全隐患、信息沟通“孤岛”、区域和部门发展差异、标准各异……这些硬软件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将陷入有路无车、有车难开的尴尬境地。

  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的应用功能亟待扩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价格都较昂贵,如果没有足够的应用跟上,这些投资就无法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电子政务建设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整体情况看,尽管各地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相当的成绩,但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吴敬琏教授曾有一句著名的论述:电子政务的关键不在“电子”,在“政务”。一语道出制度高于技术的真谛,也针砭出我国目前电子政务重“硬”轻“软”、重视前期网络建设而忽视后期内容应用的倾向。

  信息安全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国家保密技术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用一系列数据揭示了我国电子政务安全所面临的形势: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期间,遭受攻击的大陆网站中,政府网站占了41.5%;中央国家部委涉及国家机密的网络有一半以上未达到规定的安全保密要求;Internet加快了泄密速度,网络泄密案件已占总泄密案件的1/3……

  其实,网络安全是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共性的问题,因为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最大、最广泛的拥有者,其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保密与反保密斗争日渐升级也就不足为怪了。美国在9.11之后就曾提出要建立独立于因特网的政府专网GOVNET。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之一是采用物理隔离方案,即政府内网和专网不能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众网络连接。不过,技术本身无边界,如何真正发挥这些保密设施和系统的效用,抵抗非法网络侵入和防止网络泄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信息“孤岛”。电子政务的本质含义在于提升行政效率,服务于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传递和沟通要以最便捷、最经济、最省时的途径实现,不能各自为政,不能搞“山头主义”。我国目前由于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比如网上无纸办公,假定原来审批一项申请,要走5个部门的程序,现在电子化了,有一个部门的应用系统跟不上或者临时出了问题,那申请人前面的工作就付之东流了。这里面就存在政府外网之间的连接问题,连接不好,就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应用为先 持续发展

  事实上,地方电子政务的基础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好这些信息系统的功用。不少专家也献言献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博士曾针对政府门户网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借鉴企业门户网站和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管理模式,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失为一个“良方”。

  首先是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地位。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

  其次要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改革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