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4-05-30
电子政务为老百姓服务
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汪玉凯教授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已开始由“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其整体功能也应该定位在构建一个“管理服务型”的体系,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社会、市场,特别是对自身的管理,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以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同样,成都电子政务能以其务实的特色取得成效,最关键的正是解决了一个观念问题,那就是——电子政务为谁服务?
从过去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到现在电子政务建设,实际上走了一个弯路。以提高工作效益为目标的办公自动化,推了近二十年,为什么推不下去?因为它没有需求,没有生命力!同样电子政务也只有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市民有了需求,才有市场和生命力。“成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定位在三年前就开始规划,当时提出了把信息化建设的顺序调整为:G-C,G-E,最后才是G-G,这才是核心问题。”一些政府网不管内网还是外网,建到最后都推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市场,没有驱动力,没有真正的用户,就好比把电子政务建成了一个自娱其乐的系统。成都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首要解决了是办公系统重要,还是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服务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摸索,终于明白了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服务——政府行政服务,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大力地推动这个指导思想。”
成都的政务大厅就是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建立的。政务大厅从物理上实现,在全国并不少见,如深圳早就建了。但把各个部门全部放在一起,一网打尽,真正实现并联功能(即大厅内就能完成审批,一般办事大厅只有收发件的功能),成都政务大厅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如果各部门只在政务大厅收、发件,而且都各有各的网站,那就只能说是办公自动化,而不是信息化。“从实际意义上说,成都的政务大厅只是虚拟政府的一个窗口,什么时候老百姓全部都能使用网络来申请办事了,那这个政务大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这个在媒体格外推崇的省市同址办公的政务大厅,在成都信息化领导团队的眼中,它仅仅是成都信息化工作实实在在开展的见证。“我们将根据广大市民的不同习惯,把大厅同时做成事实存在和虚拟存在两种,一来方便习惯于上网的市民,二来方便那些已经习惯到窗口办理手续和一部分不会使用网络的市民,真正体现信息化一心为民的特色。”目前“成都市网上政务大厅”已将45个部门、3261项流程说明、1120条办事依据说明公布上网,并提供表格下载和部分项目预省批等服务。
电子政务建设四个统一成都信息化的建设,与很多兄弟省市相比,确实是实现了以小博大,其原因在于实现了四个统一的原则,这样成都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全是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可能这一点正是与其他很多地方难以做到的。”谈到成都信息化建设过程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成都信息办的领导一致认为。
1.统一的领导小组
在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是领导真正亲自参与,管理统一,实现强有力的领导管理班子和工作班子。
成都现在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在三年前成立的。刚开始过渡的时候,每个部门都有领导小组(在其他城市目前还有这种情况),部门领导就是领导小组组长,所以各种信息化领导小组五花八门,到处都是,怎么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呢?成都的做法是首先将这些领导小组统一起来,形成了主要由市长与分管书记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在合并各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一个正局级的工作机构。在成都市政府机构改革中,这是唯一新增的一个机构(原有机构从50多个减少到40多个),有两个职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凡是跨部门的协调,包括办公厅、人大、政协以及各部门,都以领导办公小组的名义发文;具体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
2.统一的经费开支
如果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各个部门都能自己申报并通过财政拿到建设款的话,那么“统一管理”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在三年前,成都市长就下决心把所有的成都市信息化建设经费都纳入信息办。这样一来,虽然很多矛盾都集中到了信息办,但由于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分配,建设发展速度反而加快了,有效的杜绝了基础部门重复建设的问题。
3.统一的领导观念
在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上面,成都较好地解决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导层次和领导观念问题。首先不是按一般的行政观念来理解信息化建设,把电子政务的最高领导层次放在了信息办,而不是行政的最高级。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厅秘书长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在信息化工作中,杨羽(成都信息办主任)是总经理,我们是部门经理。所以摆正了领导层次,信息化的事情办起来自然就顺利多了。成都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全是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现起来的确很有效。
4.强化标准和规划的实施
在成都,信息化工作由信息办牵头进行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建设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规划,而成都信息化建设就做的很有创意,他们的“145”规划,就是由一个高速的宽带网,4个支撑(高速城域宽带平台、城域网络互联中心、“数字成都”地理信息系统、CA认证体系),五大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社区、城市综合信息)来组成的,成都信息化不是按部门行业来设置的,更不以部门作规划,也没有单一的去推动行业信息化,如旅游、交通信息化等,避免信息化建设落到一个部门。
这样,对信息化职能的划分,并不仅仅局限在科技创新或政府部门报告里面,而是放在了成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把它看作与水、电、气一样重要,之后再在各个科技层出现,这种情况在其它城市也是不多见的。很多城市都会认为信息化就是科技应用,就是科普,而成都的信息化之根本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城市建设同样重要,所以不能仅把信息化放在科教上。
带动工业化,促进本地市场发展
信息化必须带动工业化,以促进本地信息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成都市信息化建设中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政府买单。在政府投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时,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政府投入、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调动社会积极力量积极参与。凡是企业愿意投资,能寻找到回报点的信息化业务,政府坚决不投入,在培植资源的基础上让出市场。如成都市的“成都通”就是100%的以企业为主,“成都通卡工程”由一家企业和有关运营公司共同出资,目前已在全市公交车上全面使用,下一步还将把水、电、气和一些商务功能集成在一张卡上。凡是企业不愿投入的,没有市场回报点,就由政府买单,如安防报警点,农村信息化等。另外,成都严格规定政府机关的信息中心一律不能搞软件,他们只能作为项目的发包方,监督方。
在具体实施中,成都采用鼓励外包,希望通过外包能够培养一批本地化的软件公司。事实上,很多公司在做完成都的项目后,积累了实战经验,实力得到大大提高。如当地一家公司的政务大厅系统在成都应用不久,就打入了重庆和昆明市场。在2003年,全市软件接受外包业务达400万美元。
架构体系以应用为牵引
依靠专家,参照先进经验似乎已是搞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模式。“但我们发现这并不实用,再难的技术在今天这个时代也都能解决,所以关键不在技术而是技术的切入点问题,也就是说技术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何要研究这个技术,归根结底是应用问题。”所以,成都的信息化架构体系是以应用为牵引,不是靠技术驱动的。
据悉,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将党政各部门业务办公全面与互联网逻辑连接的电子政务网,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网以MPLS VPN来规划业务承载平台的电子政务网,
基于对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成都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在总体设计上采用业务与网络分层构建、逐层保护的指导原则,华为3Com公司先后完成了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多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初步建成了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成都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成都市电子政务外网提供了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三网合一的专用解决方案,实现了在一个硬件平台下构建多个纵向业务网络,将各机关部门办公系统划分为不同的VPN网络,使各部门办公系统共享同一物理网络的同时,保证逻辑上相互隔离,确保各部门系统内数据不被其他人访问,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
成都市电子政务网络是由成都城南节点、城西节点、城北节点、市政务服务中心等核心节点和形成3个环的14个远郊区县骨干节点共同组成,节点设备全部依靠华为3com公司的Qiudway系列路由器,来完成对用户的接入、认证、带宽控制等多种功能。目前已接入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工商局、成都市国税局、成都市地税局、成都市质监局等几十个政府委办局单位,运行数据、语音和视频的三网合一政务应用。也正是基于有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使得成都可以在3个月内,完成覆盖全市560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的建设。
在采访中,我们还谈论了在应用建设过程中谁来牵头的问题。有关人士认为,这个问题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以前信息办自己单独策划一个方案,设计一个系统,而实际的应用部门却坐在一旁旁观,之后他们就开始批评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所以我们所有的应用建设都是以各个应用部门来牵头的,如卫生信息化就由卫生局来牵头。”
所以,成都市在以后的门户网站的建设中,将以驱动服务为基础。如老百姓办事的时候,只要输入关键字,网络就能自动引导到某个部门,查找到他想查找的内容,而不是一个个去网上找部门;如政务网站内容的设计要以人的一生为线索,因为政府对百姓的服务是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开始,政府就要开始对其进行服务了。
从服务出发,为老百姓着想,这正是成都市电子政务迈出成功步伐的关键。
成都电子政务网运行实效
1)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成都各级机关部门内部的信息交互,利用MPLS技术,为各个机关部门内部提供虚拟专用网(VPN)服务,集约有效地构建部门行业纵向专网。实现各级机关部门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覆盖成都市及区(市)县的公共信息平台。
2)加强政策宣传和民众教育,建立统一的对外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为社会及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3)在政务信息网的网络平台上,充分利用宽带IP技术,实现网络对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良好支持。
4)加强政务信息网全网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保证整网运行可靠。
5)为满足成都市政府人员在外地出差期间可以访问成都市政务信息网内部资源,利用L2TP或IP SEC等方式提供移动用户的接入。
6)保证了整网用户的安全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政务网用户接入平台和电子政务认证中心,实现对全网的用户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