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建家族档案、促社会和谐”活动全面启动。
近年来,崂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崂山档案局连续8年在全市档案业务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先后获得山东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省市级60多项荣誉称号,为崂山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日,被国家档案局、国家人事部审定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为和谐崂山建设添光彩
主动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崂山档案局把服务作为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和树立良好形象的实招,打造出“存史资政,传承文明”真情为民的市级服务品牌,成为崂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幕后英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挥资源优势,为领导决策服务。区档案局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史料,开展编研工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区情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近年来,先后组织编纂了《崂山春秋》、《中共崂山区组织史资料》、《崂山年鉴》等26种、1200多万字的资政资料。他们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第二政策研究室”的作用,围绕崂山城市化进程、和谐社区建设等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几十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领导的重视。区委、区政府、区人大每年都能召开专题会议和调研,听取和研究全区档案工作,及时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优先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为档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探索文件中心管理新模式,铺设政府与百姓联系的阳光通道。为解决社会百姓查阅文件难的问题,2003年,崂山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文件管理中心,作为区政府一站式审批的配套工程,整合了全区现行文件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起了现代化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成立了现行文件超市,编纂了《亲民政策指南》,向社会百姓提供查阅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文档服务进社区、到街头、送红头文件下乡、送农经信息到农户等活动,受到社会百姓的欢迎,构筑起了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为此,国家档案局专门在青岛召开“全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现场会”,组织全国档案工作者对崂山区的档案工作进行观摩,并推广了崂山区的经验。
——发挥档案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区档案馆建起了高质量的档案陈列室和《走进崂山》展室,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进行开门办史,组织广大干部和青少年学生到档案馆参观学习,对其进行区情教育和传统教育,近三年累计达6000多人次。平时,区档案局还与区文明办、区团委、区妇联等积极开展档案馆夏令营活动和“我爱崂山、我爱家园”摄影比赛;举办了高新区建区十周年展、老照片展、“光荣的历程,辉煌的业绩”建党85周年图片展等多个展览,观展人数近13万人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他们积极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点建档服务,为创城工作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金家岭、石老人等和谐社区示范点的建档工作受到国家考核组好评;深入开展的“美在家庭”建档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家庭建档示范户,也为文明崂山、和谐崂山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依法治档
档案规范化管理不断上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两条例”。他们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档案工作的意见》《崂山区专门档案管理办法》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将档案工作纳入了全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使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抓手,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每年八月份,他们都要集中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月活动,通过组织有奖知识竞答、举办档案法制培训班、开展到街头、社区宣传活动、组织专项检查等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
——加强机关档案工作。他们连续多年全面实施了《青岛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青岛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成为全市第一个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移交、利用四同步的区。70个机关均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文件材料及电子文件归档率达到100%,90%以上的机关单位建立了省级以上规范化档案室。
——建立“特色档案”。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应延伸服务到哪里的要求,抓住高效特色农业做文章,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档案管理,百强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100%,其经验在全市农村农业档案工作观摩会上推广。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抓好服务,全面落实跟踪服务制度,使全区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档案不仅齐全完整,而且管理规范。针对全区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以档促教,以教兴档”的最佳途径,打造出了新的工作亮点,率先建成了区域性学籍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成为青岛市教育档案示范区。2007年6月,全市中小学校档案管理现场会在崂山召开,推广了他们以“档”促“教”的先进经验。
在加强“三农”档案管理方面,他们积极培育档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典型,大力推行星级村、小康社区示范村、市级档案示范村评比表彰活动。去年,市委、市政府又在崂山区召开了全市档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崂山区的经验。
突出信息化建设
建设全省一流档案馆
——立足现实,勇于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档案局大胆创新,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数字档案馆运行所需要的五个基础平台;目录、全文、多媒体三个大型数据库;两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一个适度规模的网站。2004年,建成了全省首家区(县)级数字档案馆,填补了全省这项工作建设的空白,获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三等奖。2006年,又创造性地开展了崂山区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工作,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馆室资源共享研究》课题,探索了“集中式存储、分布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模式,被国家档案局列入了《2006年度科技项目计划》。
——坚持接收与征集并重的方针,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成果。崂山区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把资源建设看作是立馆之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档案资料从1999年的不足4万卷(册)增加到今天的7.2万余卷(册)。
在这项工作中,他们一是依法接收,加大了机关档案的接收进馆力度,2005年就完成了2001年前机关文书档案的全部进馆工作,并将破产企业档案以及婚姻、学籍等10个门类的7000余卷档案进馆。二是每年开展社会征集活动,近年来,征集到散存在社会上的家谱、老照片等实物2800余件;啤酒节、旅游文化节、崂山茶节等重大节庆实物档案3000余件。特别是启动了“社区老档案抢救”工程,将全区20多个社区有价值的文革前老档案全部接收进馆。三是跟踪拍摄,2004年,启动了崂山城乡记忆工程,将崂山所有社区的村貌、主要街道、农户庭院、文物古迹、传统的民俗活动的声像全部拍摄录制下来,建起了内容丰富的“崂山城乡记忆库”。四是筹措资金主动购置。几年来,区档案馆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档案资料的征集上,先后投资30余万元,购置了《中华佛教二千年》、《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等珍贵资料,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扩大了门类。
——档案开发利用和档案学术研究取得好成绩。他们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学术研究,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取得可喜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有84项成果获山东省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奖;28项获省市档案学优秀成果奖,16项获市区创新工作成果奖。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崂山档案工作者在前进中,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人、科学的双考制度管理人、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人,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提炼了十大机关文化理念,“敬业、求是、创新、卓越”的局馆精神深入人心。二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目标考核。凡事动真的、来实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将考核结果同评先创优、干部提拔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全员积极性。三是在重点抓好特色教育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争创文明科室、争做五星干部”活动,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会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涌现出了省先进个人、市业务能手、区十佳书记、劳动模范、优秀科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死档案变活了,冷板凳坐热了,档案工作由后台走上了前台”,这是社会对档案局的评价。2004年至2006年,崂山档案馆连续2年在区年终社会监督评议中,满意率达到100%,并荣获全区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国家档案局毛福民、杨冬权等领导先后到崂山档案局视察工作,对崂山档案工作给予肯定和认可。目前,崂山档案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崂山一张靓丽的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梁学勇焦相鹏杨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