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南海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邓耀华说:“通过改革政治业务流程,用软件把流程系统化,达到可操作性,实现改革的目的。这样一下子就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因为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升级和重新定位的问题,抵抗就在无形中得以化解。被剥夺的权力到哪去了呢?权力向上转移到中央,向下转移到人民手中,也就是说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政体改革。”
推行信息化,前期是观念的问题,现在是利益作梗
朱镕基总理视察广东南海时,南海市委书记邓耀华演示电子政务工程其中一个是覆盖全市250个村委会的农村信息管理系统。演示中,邓耀华开玩笑地说:“总理,要是全国都装上这个系统,南海财政有多少钱、省财政有多少钱,您不出总理办公室门,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省长要有小金库,马上就能调走。”广东省长卢瑞华打趣:“邓耀华,你这不是吃里扒外嘛。”总理也笑道:“你广东钱再多,我也不要;但如果想瞒我,那也不行!”一个多小时的视察中,总理始终很开心。熟悉总理的人悄悄告诉南海人:很难得。事后有人说,朱镕基总理在这儿看到了中国实现吏治清廉——尤其是基层吏治的前景。
数字重构
邓耀华说他的目标是十年后让南海成为一个完全数据化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空间数据、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和网络数据全部融合在一起,而且要让数字飘满天空——实现网络的无线传输和无线覆盖。“我们做的这个工作全世界还没有人做,”邓耀华介绍说,“要从移动对话进入移动数据,网络如果不进入移动时代,它的能量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解决,我正在构建内容,网络时代是内容为王、是中心数据库的时代。”
邓耀华扯一张互联网在南海1100平方公里土地上左冲右突已有8年历史。8年中,南海人从不知网络为何物到今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今天的南海,一个婴儿一落生,他的资料就已经输入计算机中,此后的某一天他将领到一张记录了医疗、保险等数据的市民卡,无论他走到哪里,相关数据将伴随一生。
现在的南海,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许多实用的系统。
像电子政务中管钱的会计统一结算系统,将各级各部门财务收支一览无余,让部门利益和腐败无从下手;法院的自动派号系统则杜绝了人情案、关系案的可能,令南海老百姓远离了深恶痛绝的司法腐败;通过十几个系统软件的开发,南海的电子政务已经基本覆盖了包括农村村务公开在内的大部分行政管理部门。
电子商务似乎更具一种神奇的能量。南海通过推行“五个一工程”——建一个行业网站、一个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一个行业物流中心、一个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传统产业有的升级换代,有的挖掘出新潜力。比如一家只有15人生产盆景的小工厂,厂里也仅有一台电脑,就凭这台电脑,老板请人设计了一个网页开发了一个自动搜索国内外上下游厂商电子邮件的软件,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信息,每个月竟多增加50多万的销售额。
邓耀华眼光显然不仅限于此,南海实际已经悄悄开始了一场在全国版图范围内引发意义更加深远的数字洗牌。2月21日,广东数字证书认证正式启动,这一认证实现网上身份确认,突破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它依托的平台便是南海在2001年建成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这一平台口气很大,意图再明显不过——成为全国电子政务的样板和技术输出地。此前,南海已获得中组部的认可,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南海的“农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用邓耀华的话说,“大家的聪明都拿来用,使全国71万个村共享一个脑袋”。
现在的南海是一个试验田,2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日渐成型,微软、甲骨文、东软等许多国内外大公司已经入驻,政府系统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各行业的电子商务开发成为他们最大的客户和项目。
谈到未来,南海人多语焉不详——原因是涉及“南海的商业秘密”。邓耀华无意中却说出一二:南海正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编制空中、地表和地下三维电子地图——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一旦南海开发完毕,这又是一个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好项目。
邓耀华说:“网络化有两个功能,一个社会进步,一个是产业升级。那么落后地区如何实现信息化?比如西部开发,你可以追求社会进步让出市场,也就是我带资金帮你实现社会进步,你让出市场让我的企业过去投资,最后达到双赢。”这是典型广东人的思路,精明又大气——以先期投入换取此后广阔的市场。据透露,邓耀华这一思路已在重庆展开。试想,以十几个中西部省市,即便只有几个省合作成功,南海就能获得一个广阔的腹地,从而避开在拥挤的珠三角你争我夺的困境。在邓耀华看来,“通过网络实现现代化,既发展了马列和毛泽东的思想,是三个代表最充分的体现,也是华尔街老板拍手叫好的一件事,最终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我是把因特乃特(Intemet)和因特纳雄乃尔International连在一起思考的。”邓耀华说。
南海的未来由此展开:其一,以网络带动政体改革,最终实现社会进步,使南海成为率先现代化的城市;其二,产业则走两翼扩张之路。高新技术方面,以南海为试验田,让南海成为世界顶级公司的用武之地,南海人在参与中快速跟进,随后在信息化时代的重新洗牌中分一杯羹。2002年南海信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105亿,现在已进入加速度时期,预计2005年将翻两番。存量上,借助信息化提升南海的传统产业,在珠三角乃至国内的竞争中轻松胜出,最终使企业实现网络时代的个性化生存;其三,近期则依靠自己的先发优势迂回大陆腹地,输出进步,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让企业在裂变中成长。
邓耀华有句名言:网络是教人聪明,不是教人勤奋。网络时代聪明比勤奋更重要——以常人论,所谓聪明,就是能比别人更快更多地占有信息资源。
综观邓耀华数年所为,其根本目的实际就一个:以最快速度抢占信息时代制高点,获取宝贵的先发优势。邓耀华非常肯定地认为,信息时代,哪里数据库最集中,光纤出入口最通畅,哪里的创意更有价值,哪里就是中心城市。2001年邓耀华到美国加州参加“电子政府”国际研讨会时就明显感到:各国都力图通过网络化提升自己在国际间的地位。
矢志信息化
麦绍强第一次见邓耀华就留下特别强烈的印象。当时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的麦绍强1991年到官窑镇调研,非常吃惊地听着党委书记邓耀华大谈官窑、广州和香港三点一线。此前,麦绍强从未想到有人竟敢把一个基层的镇与广州、香港直接联系在一起。
邓耀华承认自己的敢想敢干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我家里很穷,9岁才上学,那时我一直想成名成家,什么知识都学,连调皮都想出人头地,征服别人。”1954年出生的邓耀华,19岁中专毕业后回家乡——当时在渔业公社做会计,28岁时已成为渔业公社的副书记。1984年到省委党校进修两年。1991年从官窑镇党委书记任上调南海县副县长。
党校两年是邓耀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正被大量介绍到国内——“三论”之所以盛行,实际是概念大于内容,但恰恰是这样一些很宽泛的学说给当时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鲜和充满想象的视角,加之当时人才学、成功学横空出世,很多青年人的热情被空前激活。此时,天赋聪颖又有近十年工作经历但从严格意义上又从未走出南海一步的邓耀华获得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绝佳窗口和静心思考的平台,也是在这里,邓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
1993年3月,邓耀华出任南海市市长。此时作为珠三角四小虎之一的南海风头正劲,到1995年,按当时GDP的人均水平,南海已率先在广东实现小康达标,当地110万常住人口加上近70万外来人口,经济规模也已攀升至地级市的规模。南海在全国百名经济强县排名中已位列三甲。
但内里忧患却开始出现,南海与其他“三虎”看上去正在分道扬镳——东莞依靠外向经济独领风骚;顺德几大乡企的产品正在横扫全国;中山以国有经济为后盾看上去依然红旗飘飘;而南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结构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西樵镇纺织业为例。西樵的纺织业始终未能摆脱“仿制”的格局,开放之初,西樵的老板怀揣一把剪刀跑到香港,看见好的布料就“咔嚓”一剪刀,回来不几天,仿制的布料已布满大街小巷。到上世纪90年代,大陆外资、合资和独资企业日渐增多,仿制的领先优势已消失殆尽。与此同时,浙江柯桥纺织业异军突起,借助地理优势,几乎抢走西樵大半个中国的市场,短短几年,西樵的纺织业被冲击得一蹶不振。
南海境内有行业优势的产业像陶瓷、铝型材、内衣、摩托车等都与西樵的纺织业境遇相似,面临内外冲击。如何再造优势,成为当地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
1995年,互联网登陆中国。借助考察、出访及开会等活动,互联网的概念印入邓耀华的脑中,在南海,加工芭比娃娃的一家外资企业为实现美国总部对工厂的实时监控,以每月十几万元的代价从广州拉一根DDN专线到南海,也给当地人留下极深印象。
反复思考后,邓耀华意识到:惟有网络能让南海再拾优势。邓耀华后来曾讲过当时的感受:如小平同志所说,南海的起步和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走到河中央后,水深了,摸不到石头了,心里发慌,这时看见一张互联网,也没多想只把它当救命稻草抓在手中——结果过了河,回头看看,这不就是信息化嘛。
从此,他逢人便讲互联网。而在下决心建信息化城市时邓耀华曾当众发誓:“在别的问题上,我邓耀华什么都可以让,但在信息化上,我一步都不让!”
迭获殊荣
距朱镕基总理视察南海不到一个月,2001年11月11日,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及广东军政要员陪同下莅临南海。一个细节显示江泽民同志对南海的高度重视:此前一天,他特意委托电子工业部出身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南海的基层——西樵镇深入考察。曾培炎得出结论:南海的信息化工程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何加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管理、如何实现电子政府、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南海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所以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南海可以作为一个示范的城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江泽民同志重视南海自有内在原因,他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各级要好好思考,信息化该怎样做?”
果然,时隔不久,南海接到通知:12月25日进京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汇报。这次汇报会上,中央高层几乎全部到场,每个人就自己关心或主管的方面发表了意见,或向邓耀华做了更详细的询问。时为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听过汇报后就说:“看来,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可以在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李岚清副总理主管教育,他十分关心农村的教育问题,当邓耀华汇报到目前南海市已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中心资源库,宽带网络连接全市200多所学校,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时,他很关心地问:“南海全市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你们200多所学校联网,是包括农村,还是仅仅在城区?”邓耀华回答说:“包括农村。”由于场面热烈,兴奋点多,原定20分钟的汇报时间竟延长了一倍。
在国外,南海已成为建设数字化城市的代名词。1999年到2001年,邓耀华三次作为中国内地惟一代表,出席世界级高水平的“信息化论坛”。像1999年参加了美国西雅图数字城市首脑会议;2001年出席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事务委员会组织的“电子政府”国际研讨会和汉城召开的“反腐败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国际研讨会。今年10月,邓耀华还将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年会邀请赴巴黎演讲。
用网络改革政体
“深圳现在进行的行政三权分立,一网就可以实现。”邓耀华这样评价深圳现在进行的改革:“一个电子政务软件就可以体现出监督权、执行权和决策权。”
邓耀华解释说:“通过改革政治业务流程,用软件把流程系统化,达到可操作性,实现改革的目的。这样一下子就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因为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升级和重新定位的问题,抵抗就在无形中得以化解。被剥夺的权力到哪去了呢?权力向上转移到中央,向下转移到人民手中,也就是说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政体改革。” 邓耀华认为:“电子政务是政体改革最巧妙、最有效、最不流血,也是震动最小的一场革命。”
邓耀华总结推广信息化曾遇到的最大障碍时说:“推行信息化,前期是观念的问题,现在是利益作梗。”他当时想,在一个刚完成“洗脚上田”阶段的城市,让人们走近互联网难度可想而知,之所以成功,除书记、市长“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之外,策略是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南海的推行路径是:尊重现实,应用为主,尽快见效。
“我推行电子政务的思路是不能太快,太快会乱套。”邓耀华介绍南海进行电子政务的策略,“我是通过渐进型改革,化解冲突,实现改革的目的。也就是说依然是金字塔结构,但是扁平化监督。”
南海现有各类网站6000多个,但绝大多数都以实用为主,也就是说能解决具体问题。邓耀华说过,南海要避免去做那些大而无用的网站。而做一个网站或开发一套软件就要发挥一个方面的作用,让人看到实效。像一些行业网站,厂商不愿投入,邓耀华就以发射火箭的方式——政府助推,进入轨道后脱节,再以企业化运行的思路——政府拿钱先建,随后通过为企业开发实用软件实现赢利。
谈到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深层原因,邓耀华说:“多年来,我有一个追求:从大处讲,我是在思考后工业时代如何走向未来社会。从小处讲,我时刻在思考南海如何从小康社会快速实现现代化。我的结论是:通过网络可以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邓耀华认为南海惟一可走之路就是“广义的电子政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学习型社会”。他说:“未来的文明是数字文明跟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文明的结合。这种理念加深了我的自信,加强了我们把南海向数字化社会推动的信心。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这几年跟很多专家、学者包括北大、清华的学者、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来讨论构想的一些东西。更广义的电子商务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经济成本就用广义的电子商务来拉成。广义的电子政务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上层建筑。”
“为什么这么说呢?”邓耀华解释说:“因为网络可以解决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绝大多数彷徨和迷茫。那么,工业文明带来的是什么问题呢?首先是金字塔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压制创新的,实际上腐败也是这一结构的副产品,因为腐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工业文明还带来过分追求规模,使供应严重超过需求的极限,产生大量浪费,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另一个就是严重的污染,也同样产生生存的危机。为什么网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从网络的特性可以看出,网络有公开、公正、公平、扁平化、效率等等特点,但归纳起来可能就两大类:共享和降低成本,你看公开、公正、公平、扁平化实际都可以归入共享中,而共享就能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消除腐败,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而降低成本则让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完全破解了工业文明对规模的追求;网络社会追求的是聪明而不是勤奋,勤奋导致规模,而网络则通过水塔型的服务使全社会的人共同聪明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邓耀华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从政者,务实,遵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行事——也就是说,是一个遵守社会游戏规则的人。在精神上却是一个狂热的思想者,一个力图重构未来的先行者。这一切或许都源于他身上与生俱来的一种动力,但也出于后天的自我培训,他曾说过:“我的知识结构和别人不一样,从很早我就不读完整的一本书,而是吸取其中一部分,来充实我的知识模块。比如我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看报纸,只吸收有效的知识。而且我从20来岁的时候就开始锻炼自己的毅力、超常的毅力,真诚和超常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