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客观审视全球竞争态势,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并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在现阶段,它包含了五个重点方向。
首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信息化创造了有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信息化支持下的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各类高新技术科技园区蓬勃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正在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其次,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持续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传统农业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深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各行业节能降耗、产业升级取得新的进展。在钢铁行业,通过建立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对大型焦炉集中控制系统实施优化控制,对大型轧钢加热炉进行模糊控制,采用自主创新的干熄焦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大大减少了能耗和污染。在建材行业,回转窑水泥生产线改造计算机控制系统后,能耗下降17%,电耗下降29%。
第三,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成长,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国电信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发展迅猛,信息内容产业蓬勃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保险、文化、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借助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服务型态、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推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效益水平的重要途径。许多中央企业信息化处于全国的前列,“百万中小企业上网计划”顺利启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正稳步推进。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支付、物流、信用、安全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移动电子商务正在兴起。
第五,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监管监测,正在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金水”、“金土”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水、土地、石油、空气等资源状况进行了有效监控。环境应急和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的主题。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取得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新进展,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壮丽画面必将呈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