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意识在阜康市无“孔”不入
来源:新疆经济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刘瑛报道)如果在5年前,买买提明·巴拉提教授一听去阜康市搞农牧民的科技之冬培训,多少会有点头疼,当时被阜康市专门邀请去给农牧民讲授畜牧知识的他,面对的是农牧民并不热情的态度,让他这个新疆农业大学的教授多少有些尴尬。

    在他的记忆里,当年,农牧民冬季参加科技培训,居然要以分配任务的形式才能得到落实,免费请农牧民到市里接受科技培训,他们都不太情愿。但是现在,提前几个月,阜康市三工河乡三工村的农牧民就纷纷打电话来,邀请买买提明·巴拉提教授今年冬天继续给当地的农牧民做培训,他现在是阜康农牧民眼里的“红人”了。

    这个现象在阜康市市长李绍海看来,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牧民和专家的情感培养过程,而是科技培训的成效已经在农牧民的收入上有了绝对数量的体现之后,农牧民尊重科技的一种表现。他用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他说,阜康市200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920元,而2006年在有科技项目支持的农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经高达8000多元,这样的涨幅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是很难想象的,农牧民自然就认识到了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阜康市在5年里,仅在农牧民科技培训这一项上就投入了230多万元,共培训农牧民近20万人次,同时投入180多万元,为106个村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网,农牧民可以直接从网上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应该说,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与科技大投入密不可分。

    如果仅仅是在农业上的科技投入,似乎不足以说明阜康市在发展中科技无“孔”不入。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阜康市共投入科技三项费就多达1300多万元。所以李绍海仅用几句话概括了农业科技投入的情况,便话锋一转,从关停小型煤焦化厂说起在工业方面注重科技投入的话题。煤炭资源丰富的阜康市原有42家大小煤焦化厂,一些煤焦化企业低科技含量的生产,让当地领教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厉害。但是,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关停这些企业,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他们与内地科研单位签订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化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提高重点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了煤炭资源的产业链,使得关停不合格的煤焦化企业顺利进行。李绍海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关停了20多家煤焦化厂,最终会只留下6家有资质的大企业。也是鉴于在煤焦化上的经验,阜康自治区级重化工业园区内目前入驻的20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大了科技投入,全部采用了环保达标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应该说“数字阜康”的构建,真正让科技在阜康形成了无“孔”不入的局面。2006年,阜康市就实施了政府网站群建设,全面开通了乡镇、部门45个子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群。让李绍海比较得意的是,在“数字天池”的打造中争取了400万元的国家资金,“数字天池”也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8个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计划试点景区之一。同时作为一个富煤区,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阜康市建立了煤炭安全生产监控监测信息系统项目,建成远程检测监控中心,将生产矿井全部接入监控中心,对瓦斯、风速、温度、烟雾等井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这样全方位的科技投入以及政府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集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自然让科技在阜康市表现出无“孔”不入的状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