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金色轮台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五期间,我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改革,以服务教育和教书育人为己任,按照加强基础、强化素质、提高质量、适应未来的基本要求,在自我发展和完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始终坚持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调整布局、加强设施建设为主线,尤其是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民汉合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好的发展轮台教育事业。
   
    第一部分    “十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轮台县认真贯彻“四法一纲两条例”,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高等教育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县各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普九”工作中,坚持一手抓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工程,一手抓提高学校“四率”和师德水平的软件工程,努力巩固“普九”成果,我县九年义务的普及程度实现新突破。
   
    ——九年义务教育稳步推进
   
    到2005年,全县有中小学4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公立小学35所,私立小学3所,教学点16个;有在校中小学生15222人,其中:中学5587人(民4171人,汉1416人),小学9635人(民6345人,汉3290人),适龄小学入学率达到99.8%,适龄少年初中纯入学率95.6%,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5%。全县有中小学教职工1550人,其中:中学642名,小学908名,专任教师1511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593人,学历合格率达94.2%;小学专任教师85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全县有离退休教师517人。
   
    ——教育投入逐年加大
   
    我县一方面继续加大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另一方面将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国家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财力、征收教育费附加及社会集资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机制。5年来,兴建了县中学、县一小、县实验小学、哈尔巴克乡哈尔巴克中心小学、轮台镇红桥小学、阳霞镇牙尔布衣中心小学、策达雅乡九年一贯制7幢教学楼,改扩建了野云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3个乡镇中小学校校舍,新建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28424平方米,总投入达2496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1010万元,县财政自筹1486万元。
   
    ——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
   
    自2001年初3所私立学校进驻我县至今,目前已发展到全日制私立学校7所,开办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试办初级中等教育。学校总占地总面积为34.8亩,建筑面积为6398.4平方米,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现有教职工193名,在校中小学生1231名,在园幼儿218名。民办学校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师资素质,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为减轻县财政负担,缓解就业和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快
   
    根据轮台县农村中小学2004-2007年布局调整方案,先后撤消了10个乡镇村级小学,具备条件的改建教学点,实现了轮台县中小学校布局合理,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民汉合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05年9月,县一中、二中成功地合校,建成为我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民汉合校“轮台县中学”,有教职员工188人,学生总人数为2732人。截止2005年,全县共有民汉合校7所,开办双语班9个,共有374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截至2005年4月已有568名民族教师取得了汉语水平证书(HSK证书),占民语教师的44.6%。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自2002年以来,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有序展开。2002年至2005年,全县各中小学校共新配备计算机1140台,在31所中小学建成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点,全县中小学共配置计算机1381台,有41所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8所中学建成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近90%的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
   
    ——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2003年起以两所县直学校和三个周边乡镇做为实行教师聘用制的试点,对推行教师聘用制度进行了有力尝试,共辞退了157名代课教师,调整105名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2005年4月根据《轮台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县一小、二小、实验小学作为第一批的试点学校,从2005-2006学年度起推行教师聘用制和结构工资制。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按先县城后乡镇、先小学后中学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学校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我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
   
    二、成人教育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我县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近五年来突出抓了农牧民和城市居民的高标准扫盲工作。通过我县各级党政领导及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达到自治区规定的高标准扫盲要求。2005年,在15-51周岁的青壮年中,非文盲率已达到99.8%,全县接受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的青壮年农牧民为24972人,占我县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总数37271人的67%。全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有教职工31人,专任教师20人,学校实用技术培训有果树栽培、农作物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畜牧新技术等,共培训农牧民20616人,接受长期班(一个月)培训121人。
   
    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我县有职业技术中学一所,在校生150人,设有烹调、缝纫、家电维修、房屋装修、美容美发、温室蔬菜栽培、蛋糕制作、农机维修等8个专业;函授生258名,设有小教文科大专、小教理科大专、法律本专科、会计本专科等6个专业。有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11人,有专科学历的1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学校办学经费以国家拨款为主。近两年,学校毕业生考上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有25人。
   
    四、轮台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十五”期间,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还有差距,与轮台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不完全适应,存在制约因素与主要问题是:
   
    1、学校管理力度不够,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偏低。民族学校理科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双语教学应加大力度。
   
    2、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培训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3、当前,我县教学仪器、设备难以适应现代化要求。
   
    4、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下降,教育经费紧张,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二部分    “十一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经过5—10年的时间,通过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三个关系:一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二是民族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民汉教育同步发展;三是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基本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办学;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结构合理;社会各界参与,各种渠道兴教;服务功能强劲,办学效益较高”的新型办学体制。
   
    二、 基础教育发展思路
   
    1、着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仍是今后我县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初中学龄人口高峰期的到来,为初中教育带来了师资短缺、校舍紧张等一系列新的困难。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上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对寄宿制贫困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努力提高“两基”成果。到201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70%,17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初中辍学率2%以下。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是我县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2008年,在全县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是政府行为,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象抓“两基”工作一样来抓素质教育;积极进行小学初中由“六三”学制向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继续做好在农村普通初中实行毕业证书与“绿色证书”双证书制度;要建立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学校学科教研工作和县教研室教研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3、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完善学校考试和评价制度。加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要将中小学与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为政府办实事工程。重点扩大县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2008年,基本完成全县初中与小学校园设施、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的达标任务,使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使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公平化的良好教育。
   
    4、改革初中教育。实行初三年级分流,把一部分初三年级学生分流到县职业技术中学和农村中学职业教育班,接受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们办好初中教育,使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解决县职业技术中学招生难,办好县职业技术中学的重要措施。
   
    5、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基本 满足青年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后继续升学的要求。
   
    6、根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轮台经济发展的要求,学前教育,实行政府办机构和民办教育机构并举的方针,在办好现有的两所公办幼儿园(部)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全力支持民办教育在我县生根、发芽。
   
    三、成人教育发展思路
   
    全民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各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和素质基本满足我县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本县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成人教育体制基本框架,为21世纪我县成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做到“三个面向”、“两个服务”和“一个输送”。三个面向是:面向初中毕业生,面向初中在校生、面向在职干部、教师、职工;两个服务是: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为在职干部、教师、职工的专业进修服务。一个输送是:为高等专业院校培养输送合格的新生。
   
    五、具体规划
   
    (一)基础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近几年,我县小学在校生呈逐年减少趋势;随着轮台经济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初中在校生有所增加。计划在轮南镇兴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要把全县三分之一的初三年级学生分流到县职业技术中学和农村中学职业教育班,接受一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使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到2008年,使全县约3000名初中毕业生接受到初中阶段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
   
    2、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师资水平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以不同方式对现有中小学教师与校长进行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到2010年,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率达到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合格率达到70%以上;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率达100%。
   
    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配合自治区、自治州教师队伍建设的“425”、“十百百千”工程,实施全县师资培训的“151”工程,即在3年内,培训、评选出轮台县的10名“十佳”教师、50名县级教学能手、100名乡镇级教学能手。
   
    各中小学、幼儿园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7年,完成全县教育系统的第二轮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行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依法理顺中小学教师、校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和职级制,实施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加强考核,竞争上岗。3-5年内,通过提高师生比,下岗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效益。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具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到中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县城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城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能聘为高级教师职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
   
    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规定,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岗位偏低的问题。在职称评聘工作中,逐步形成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改善办学条件
   
    到2008年,全县小学实行村小隔年招生、三年级以上并入乡镇中心学校的办法,初中实行集中办学,仅在阳霞镇、策达雅乡、群巴克镇、县中学、轮台镇中学、哈尔巴克乡设立的办法,高中实行集中在县中学办学的办法,逐步使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建成县中学、县一校、哈尔巴克乡哈尔巴克中心小学、哈尔巴克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轮台镇红桥中心小学、轮台镇中学、阳霞镇牙尔布衣中心小学、策达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教学楼;2007年建成县中学学生宿舍楼、阳霞镇中学、铁热克巴扎乡中心学校、群巴克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2008年建成轮台镇中学、阳霞镇中学综合实验楼、轮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楼。县城五所中小学建成专用医务室,配备专职校医,配齐医务室的设备;县城幼儿园,各乡中学和中心小学设有专用保健室,配有兼职保健员。
   
    4、普及高中教育
   
    以发展普通高中为重点,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2006年高中招生率要达到初三毕业生的40%,努力实现逐年递增,到2010到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0%。
   
    5、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我县的学前教育事业。县城引进外资,创办一所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的幼儿、学前学校,将各小学开办的幼儿、学前班全部撤销,招生规模控制在1500人;农村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学资源开办学前教育,到2010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办学前三年教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形成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通过实施自治区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三个评估方案,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指导中小学实施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学科教研工作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工作,确定教研课题,以教研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对教师的考核与培训,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提高教师素质。
   
    7、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通过对汉语教师进行HSK水平考试,加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民族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民族中小学教师要努力达到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标准,其中双语教师要逐步达到国家或自治区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县中小学汉语水平不达标的民语教师培训任务。
   
    8、加快“双语”教学的发展步伐。
   
    从我县民族学校较多的实际出发,对“双语”教学进行“分片规划、分类指导”。抓好基础教学,从幼儿教育和学前班抓起,普及推广“双语”教学,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我县“双语”教学水平,努力达到自治区提出2011年所有民语言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的战略目标。
   
    9、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分类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07年,建成与全国远程教育网联通、能传送远程教育课程并覆盖农牧区中小学有有线电视网络。全县建设5所区、州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0、规范民办教育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严格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及时对民办学校进行督导评估,依法促进民办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成人教育
   
    1、我县的高标准扫盲工作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提高扫盲工作的成绩,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同时,把重心转向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燎原计划的轨道上来。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原则,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撤、工作不停、人员不减、经费不少,扫除剩余文盲,到2010年实现无文盲的目标,使脱盲学员的文化程度由现在的“初小”达到小学毕业文化程度。
   
    2、深入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强农牧民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到2010年把我县“燎原”计划示范乡从现在的7个扩展到7乡、4镇,并加强点上深化、面上扩展工作。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继续推进“日校办夜校”,使每年的实用技术培训达到当年劳动力的90%以上,逐步实现有偿服务、合理收学费。到20 10年我县自治区一类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由现在2所增加到5所。全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覆盖面达到100%,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面100%。
   
    3、建立“燎原”计划的检查评估制度和奖励基金,对见效快、效益高,综合教育改革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4、到2010年有计划地实行初中后,高中后的分流,大力发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我县经济建设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鼓励农村中学办职业教育班,本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培训基本技能性课程和基础工具性课程。通过实施农村实用劳动技术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一门或多门农村实用劳动技术、受社会和家庭欢迎的,会科学种田、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或能工巧匠。
   
    5、继续坚持以普教为基础、职教为龙头、成教为桥梁的指导思想,引进职教因素,切实完善初中生的“3+1”培训和实行“三证”制度,提高学生技能素质,职教则重培养专业人才,成教以农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进行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
   
    6、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提高和继续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为各行各类培训造就大批适应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骨干人才。
   
    7、加强统筹规划,各级政府重视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做好经济、科技、智力开发一起抓,实现农科教统筹、“三教”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提高教育投入的整体效益。
   
    8、实现农科教相结合,克服农业、科技、教育条块分割的不利因素,理顺管理体制,变原来的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实现“用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浇农业之田,结经济之果”。通过三教统筹,对农村广大劳动者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农科教结合,使“燎原”、“星火”、“丰收”计划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三)职业教育
   
    全县中学初三年级三分之一的学生分流到县职业技术中学和农村中学职业教育班。使每年约有600个初三年级的学生接受一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毕业颁发职业技术中学毕业证,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升入县职业技术中学的职业高中班继续学习,也可以服务社会,服务农村。县职业技术中学计划每年招收初中分流学生3-5个班,约100-150个学生。
   
    县职业技术中学要面向全县初中毕业生,继续举办职业高中班,学制可以是一年制的,也可以是两年制的。
   
    县职业技术中学还要面向全县在职干部、教师、职工,与有关专业院校、巴州电大联合举办在职人员的大专学历教育班,为全县在职人员的专业进修提供服务。
   
    (四)落实“督导保障”战略举措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设有效的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执法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各项督导评估制度,以基础教育为重点,把“督政”和“督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充实督导机构,增加县教育督导室编制,由现在2个编制增加至6个。教育督学可评聘相应的职称。
   
    (五)落实“科研兴教”战略举措
   
    依据巴党发(1995)41号文件精神,加强县教研室建设,使教研室成为县教育局领导下的独立事业单位。县教研室副科级建制,编制10-15人,高级职务的教研员逐步达到30%。将县教研室建成“轮台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办成教育行政决策部门的参谋部与管理全县中小学教学业务的指挥部。
   
    (六)继续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
   
    坚持“两基”工作地位不变,政府行为不变,投入增长政策不变。继续抓好我县“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把扫盲工作与“普九”工作相结合,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与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不断巩固扩大“两基”成果。
   
    为保证《轮台县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监测制度,通过对教育发展情况的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要加强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