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各方面矛盾纠缠在一起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 更新时间:2012-04-13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协委员谢庆生、傅家祥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实用性、服务性的建设》的提案,得到了中科院院士朱兆良、姚守拙、吴新涛及另外十位委员的支持。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遍地开花”,在政府与大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府办事效率与工作的透明度。但是,公众对电子政务这个相对陌生的事物并不满意。

  百姓:要你服务没商量

  “无奈司法”是西部某省一个小伙子的网名,他参加了2004年该省司法系统的公务员考试,并顺利通过考试。至今,他还没有拿到单位的报到通知,而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其他单位的考生已经上班。他不停地给人事厅“厅长信箱”留言,不是没有人回复,就是回复说属于司法厅管,找司法厅又说人事厅没有批下来。他就这样被踢了一年多,到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

  说起电子政务,小伙子一脸的无奈:“我们有什么办法啊。说话又不管用。不上吧,觉得着急。上吧,觉得没劲,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既然做网站就应该为公众服务啊!”

  他的看法代表了很多的人的观点。在他们的眼里,政府网站只是政府的传声筒。不能真正的替百姓、公众着想,只是将政府网站看做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王某(公务员):要为纳税人办事。

  我觉得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还是过于单一,能做到网上办事的还比较少。电子政务是将来政府办公的一个趋势,政府网站不仅仅是做给有文化、常上网的人看的,而是以全社会的公众需要为目标的,在设置栏目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公众的需要。领导的活动少一些,群众的需要一定要尽力满足。建立网站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一定要为纳税人办事。

  谭某(普通市民):没有自己的特色。

  基本上不上,没什么上的必要啊,平时有事情就直接打电话或是直接上门找有关部门,要是将来有一天,政府网站真正可以在网上办事了,那肯定会上啊。现在的政府网站,设置的一些栏目看似很便民,实际上在别的网站也能找到,政府的网站没有自己的特色啊!

  张某(学生):内容更新太慢、透明度低。

  上政府网站只是最近一年,因为要就业,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打开各地的政府网站以及各省和各地区的人事部门的网站,查看最近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信息,我觉得有些地方的政府网站的内容更新太慢,对公众的建议回复往往比较滞后。我觉得网站对提高政府的透明度还是没起到多大的改观,相对来说,落后地区的政府网站建设还是显得比较滞后,希望各个政府部门加强对自身门户网站的建设,多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陈某(商人):要投资需要看政府网站。

  想去外地投资的时候会看一看当地的政府网站,有的做的比较好,有的不行,就是希望政府网站能够考虑各种人对网站的不同需要吧,不要把服务只是针对当地的居民,也应该考虑外来人口的需要,为外来人口的办事提供方便,毕竟外来人口对当地的建设也有贡献啊!

  在公众的眼中,政府网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但是,他们认为:在沟通的过程中,公众是被动的接受,是单向的沟通,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是有限的。政府网站有的只是“单向”的提供各种办事程序说明,有的只是提供“表格下载”这样基本的“办事”功能。

  政府网站成了“指路牌”、“公告栏”和“黑板报”。只是把以前各种办事程序、规定从“墙”搬上“网”,充其量一个起到公布信息和自我宣传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行使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大家希望,政府网站应当把为公众服务作为网站建设的根本宗旨。

  政府:我们一直在努力

  从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到现在的5年时间里,据CNNIC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xx.gov.cn的域名注册已经超过1万个。我国绝大部分政府机构都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无论是从网站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政府网站对服务性方面特别重视。政府网站的发展已经从“形象工程”转向“实用工程”

北京、上海、江苏等许多政府网站都在服务性上下工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已经进行了六次改版,将定位明确为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民意征集和政府网站导航四大功能,特别突出了民意征集。

  同时,对公众进行了细分:为市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诸方面信息服务。将政府各部门面向百姓个人服务分为户口、车辆、税务、婚姻、等12类,市民可以通过服务导航了解办事流程及相关指南,部分服务还实现了在线办理。

  为企业主要提供经营、网上办税、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服务,重点提供政府办事流程、指南及相关表格下载。为旅游者提供了住、食、购、游、娱五个方面信息。

  对于外籍人士,北京市国际化交流服务平台将提供涉及政府、新闻、投资、旅游等各方面内容,还有功能强大的英文版法律法规库查询服务,使外籍人士对北京有个初步的认识。

  政府网站认为公众的需求是网站发展的方向,所以就以公众的需要为栏目设置的依据。在实际的网站制作和维护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带有“政府中心”的痕迹。在栏目的设置过程中,以政府的办事方便为设置栏目的依据,以政府的工作、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为主。

  专家:以人为本解决矛盾

  公众希望政府网站的设置是以公众的需要出发,能为自己办事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政府网站也在努力的朝着为公众的需要去建设自己的网站,但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还不是很顺畅。公众的需求与政府网站栏目的设置中间有个“真空地带”,政府对公众的需要不是完全了解。在栏目设计时,应当让公众决定一些栏目的设立与否。政府眼中成功的网站,未必是群众希望的好网站。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公众需要与政府网站设置之间的矛盾?让我们听听相关专家怎么说———

  顾立人(电子政务领域的权威专家):

  最关键的是政府要有准确的定位,因为电子政务转型的本质是政府定位的转型。形象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相关信息只是“以我为主”式的公开;而服务工程则不同,政府必须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并且是“以人为本”式的信息服务。

  张向宏(研究电子政务的资深专家、博士):

  政府网站的建设应从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标准。明确服务对象,让浏览的人知道这个网站的建设主旨是什么,要体现什么作用,不只是发布信息的网站。提高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层次和服务种类,增强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客户意识、个性化服务。目前我们的门户网站是做成什么样,老百姓就必须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形成个性化的定制体系,这样就会使初次浏览的人感到无所适从。

  汪玉凯(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教授):

  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建立之初,政府网站基本停留在信息发布方面,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网站更加注重网站的实用性和服务性,由“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转向务实。政府的门户网站是一个政府对外的直接窗口,在与企业和公众的连接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栏目的设置上,应当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政府为中心。建立统一的政府网站,在门户网站与部门网站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避免政府网站成为信息孤岛,使公众真正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