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种理论打赢四场战争 引发四大趋势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时间:2007年8月1日

  ■地点:深圳《晶报》名人演讲周

  ■演讲者:国防大学著名军事专家薛国安

  ■演讲主题: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

  ■演讲者小传

  薛国安,军事学博士,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1999年在美国学习期间应邀给贝尔大学师生讲授“孙子的军事思想与中国的国防政策”,2001年前往芬兰国防学院讲授“毛泽东游击战理论与实践”。近年出版专著:《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等。

  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是这场军事变革起步最早的国家,也是投入最大的国家。大家知道美国近些年来,每年的国防费都是3000多亿美元,近两年是4000多亿美元,中国的国防费只相当于美国国防费的一个尾数。美国投入如此之高,当然他的军事变革也是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在美国的带领之下,现在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也全面展开了军事变革的步伐,所以我们称这一场军事变革是世界新军事变革是名副其实的。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在这场变革当中,“不变则退,落后就要挨打。”碰到挨打的情况,作为普通老百姓,发出自己心中某种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国家决策者来说,战争不是儿戏呀,战争是不能凭着我们的激情,特别是愤怒之情去轻易决策的。

  早在2000多年前,孙子就讲过一句经典的名言,他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一国之主你千万不能因为个人的愤怒情绪而轻率地做出战争决策,一线的将领们也千万不要因为对方将领的挑衅羞辱而内心生闷气,以至在不利的时间、不利的地点去跟敌人交战。那什么时候交战呢?孙子提出来了战争决策的三条原则,那就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非利不动”就是说这场战争跟你的国计民生的根本大利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的话,你不要轻易地动用战争;“非得不用”,那就是如果没有得胜的把握你也不要轻易地动用战争,打仗为的是什么?和我们做生意一样,都是为了获胜啊。你没有得胜的把握,一旦打下去,打了个国破家亡,这仗何必去打呢?我们可以创造条件等待时机,转化敌我强弱之后再去作战争决策;“非危不战”就是双方虽然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如果只是小摩擦,没有危及到你国计民生的根本大利的时候,你也不要轻易地决策全面战争。

  伊拉克、南联盟,他们都曾经引进了不少苏制武器装备,但是就整个武器系统来说,远不如美国的信息化程度高,所以尽管南联盟的空军司令非常英勇,亲自率领六架战机升空,准备去迎击北约的飞机,但是升空之后呢,他看不见、摸不着,完全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因为美国人在开打之际就把南联盟所有的雷达通讯系统给摧毁了。大家可以想想一个人变成了聋子和瞎子,纵有浑身的肌肉,浑身的力量,也只能变成瘫子。南联盟那六架飞机升空之后一架接一架被北约和美国的飞机给干下来。

  我们的军队也全面展开了军事变革的步伐,现在应该说中国军队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都站在军事变革的前沿,都在全面地推进自己军队信息化建设。

  ■C4IKSR系统和Link-16数据链技术

  使得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快速取胜 

 这场军事变革是一次全面的立体式的变革。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变化最为重要,最为明显。

  第一个方面的变革和趋势,那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出现而且逐渐形成体系。

  过去枪是枪、炮是炮、坦克是坦克,各自独立使用,现在由信息技术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化装备嵌入到传统的机械化武器系统中,就使得整个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能够一体化,枪、炮、坦克、飞机、舰艇,能够互相密切地协同,陆海空天电各个领域的部队有机连为一体共同作战,这就是信息化带来的武器装备的新趋势,信息化首先体现在武器装备结构一体化上。

  武器装备结构一体化之外就是功能一体化,把过去由几种武器分别实施的功能融在一个武器上,坦克、舰艇都有这种趋势。美国人战场上达到浑然一体主要是通过C4ISR系统。C4ISR系统是通讯指挥系统的简称。这个简称怎么来的呢?那就是通讯指挥的七个子系统的英文单词打头字母组成:指挥Command ,控制Control ,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 ,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美军近一两年又加了一个字,那就是C4IKSR,在C4I后来加了一个K,K就是杀人的那个KILL。也就是说这个系统现在不仅是通讯指挥,而且它自身也有杀伤功能。

  应该说美军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就初步使用了这种系统,初步使用了网络中心战这种新的战法。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苏联也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跟阿富汗游击队打了十年,最后可以说苏联是败退回国。在同样的国度,同样对付这些游击队,美国人的军事行动、作为战争级的军事行动50多天就结束了,虽然现在零星的抵抗还在继续。

  美国人为什么比苏联人大大缩短了赢得战争的时间呢?与他们采用的这种网络中心战的技术和系统有直接的关系。美国人在阿富汗作战部队中,采用了Link-16数据链技术,把地面侦察兵、空中的无人侦察机和空中的指挥控制机以及空中待命的作战飞机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美国人的特种部队,骑着小毛驴钻进了阿富汗的山沟之中。这些特种部队跟越南战争时期的特种部队不太一样,不是主要去消灭某个关键性的目标、某一支要害部队,而是去发现目标,他们每人身上都携带有探测器。

  探测器就是各种先进的侦察系统,这种侦察器材看得远,看得细,可以看到山那边隐藏的敌人,看到洞里面隐藏的敌人。一旦这些特种兵用探测器发现了目标,就将信息发射到空中;空中的无人侦察机在头顶上盘旋,接收到信息之后对目标进行核实,核实完了将信息发射到空中的指挥控制机;指挥控制机得到这两方面的信息并核实后,给空中待命的作战飞机发出要打击目标的数据;待命的作战飞机装填数据后马上奔赴目标上空对于目标实施打击;之后,无人侦察机再对打击的效果实施评估。

  完成这样一个环路,只要18分钟,这是过去战争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不可能达成的速度!当然

  了,这讲的是在最佳状态之下,前提是作战飞机在目标上空待命,如果作战飞机还在远远的作战机场等待命令再起飞,那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但不管怎么样,这也体现出了网络技术使得整个战场变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个武器装备以体系的形式来对敌人实施打击。

  ■美国四次战争实验了四种军事理论

  变革的第二个特点和趋势,就是信息化战争理论主导变革。世界上已经发生了若干次军事变革:由冷兵器到热兵器,由热兵器到机械化兵器再到信息化武器装备。每一次变革最初的动因,往往是新技术带来新的武器装备而发展的。但主导变革方向的一定是思想,是作战的理论,是建立在这些新武器基础之上的新理论。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人就有意使用了空地一体的作战理论,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海湾战争提供了极好的验证机会。美国人向中东战场运去了50多万的庞大军队,陆军、空军、海军联合作战,38天空袭之后,紧接着是4天的地面攻势行动,42天就解决了战斗。战争实践证明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是有效的,而且证明美军的实际能力超越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要求,于是需要新的理论。

  在上个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人实施的是非对称作战理论和平行作战理论。

  什么是非对称作战理论?就是巨人打侏儒,造成力量上的不对称,造成方式上的不对称。美国人集中了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在南斯拉夫雷达看不见、防空火力够不着的高空之上,就对于对方的通讯、雷达、政治、经济核心目标实施打击,短时间内就把它打瘫了,打烂了,没有还手余地,不得不躲到地下室里面去避免更大的伤亡。

  美国人所使用的第二种作战手段,就是平行作战。平行作战是相对于顺序作战而言的。传统的作战形式有前沿、后方、核心这些战线的区分和次要目标、重要目标之分,打击的时候往往是从前沿到纵深到核心,一步一步按顺序来打。

  科索沃战争不是这样了。开打之前,就在战区上空部署了上百颗卫星和各种地面探测器,对手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开打,便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同时开打,没有什么前方、后方、核心之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一举瘫痪对方。平行作战也就是同时对各种重要目标实施打击。军事变革使他们拥有了这种能力,也确实通过这种平行打击,短短的几天内就剥夺了南斯联盟军队的抵抗能力。

  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人采用了网络中心战和特种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我刚才已经介绍了。所谓特种作战,那就是特种兵是整个网络体系中的尖兵和眼睛,通过他们去发现目标、指示目标。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采取了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理论。什么叫震慑理论?美国一个叫厄尔曼的少校提出的,提出的同

  时,声称他的思想是学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就是剥夺,三军是古代的军阵,前军、左军、右军,代表整个军队,你要打击对方整个军队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剥夺他们的军心士气;你要打击对方将领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扰乱他们的心理、意志,这样等到你出手的时候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怎么样去剥夺、打垮伊拉克的军队和领导的抵抗意志?美国人多种手段并用:首先是“斩首”,前后两次斩首,寄希望于一瞬间让整个伊拉克群龙无首,两次斩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第二招精确打击,远程精确打击,对伊拉克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政治目标、经济目标全面开火,一下子瘫痪了伊拉克的政治、经济能力。第三个手段那就是美军自身的三大主力部队,直扑巴格达,其他的像巴士拉等次要城市都交给英军去处理。4月7日,短短的21天就夺占了巴格达,伊拉克首都被占领了。第四招看不见,那就是心理瓦解,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给伊拉克的政府高官、军队高级将领,说明在瑞士银行给你们立了账户,存进去多少钱了,如果放弃抵抗那钱是你的;要是抵抗,你不仅得不着钱还要葬送生命,你自己掂量。这一手对那些众志成城的国家和军队,一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对那些政治治理不太妙的国家还真发挥了一些作用。通过这几方面的手段,综合起来就使大家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那一幕:2003年4月7日,仅仅几辆美军的M1、A1坦克就横冲直撞地进了巴格达市区,原来以为几万共和国卫队会在巴格达城下实施顽强的反击作战,结果那些共和国卫队的官兵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穿上便服做鸟兽状散了。

这就是心理意志崩溃了,震慑理论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在战场上得到了极好的检验。

  ■由多兵之旅必获胜变为精兵之旅必获胜

  第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那就是机械化的军队体制开始转型。我们过去的军队体制,基本上沿袭了二战时期苏联的模式,那就是层次很多:整个军队的总指挥部到各大战区,野战师、团、营、连、排、班。在机械化战争时期,因为有双方的攻防作战,有来来回回的拉锯,这种层次是必要的。但是在现代化的作战中,远程精确打击,讲究信息快速流动,一个指令要迅速从总指挥部下达到一线的作战部队,层次太多,那就很缓慢,所以现在要求军队精干,减少组织层次。

  小布什执政期间,强调美军的整个机械化体制形式要转变为信息化体制形式。转型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由过去基于威胁转变为基于能力。怎么理解?美军过去的建军的方针是哪个方向对我造成威胁,哪个国家可能是我潜在的对手,那么我发展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针对它的。现在呢?他们发现威胁不知道来自于哪个方向,“9·11”那么几个人就给美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恐怖主义及其他可能造成威胁的势力,不知道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冒出来。那怎么办?美国人提出要基于能力,把军队打造成全天候的,什么威胁都可以应付。

  基于能力,他们提出来信息化军队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要具备网络中心战的能力,不光单独一个排、一个连去孤军奋战,以后作战往往都是整个作战体系依靠网络为平台去作战。第二是具有强行进入敌人全面抗拒地区的远程投送和作战能力,只要在一个月就能跨地球输送他们的作战部队。第三是精确打击固定和机动目标的能力。现在很多国家的导弹设施都是机动的,平时侦察卫星可能侦察到它在某个位置,锁定它的一些数据,但到战前导弹机动了,数据也就变化了,美军就要提高发现和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第四是信息战的能力,用多种手段控制和摧毁敌人的通讯能力、侦察能力等等。第五是前沿威慑能力,要在世界主要的战略要地,部署美国的军事力量,给潜在的对手造成一种前沿威慑。第六是掌握制海、制空,尤其是制太空的能力。未来的战争可以说首先从太空领域就展开了,通过太空的天基武器首先对于空中的各种侦察卫星、各种作战飞机实施摧毁,然后再地面打击具体目标。

  这对于其他国家也都有示范性的作用。应该说现在发达国家也都在力求军队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国都在减少重型的武器装备,就是坦克、飞机、大炮,特别是巨型的坦克、巨型的大炮,而且也在减少部队的规模。拿破仑曾经有一名言叫“多兵之旅必获胜”,谁的军队人员多,谁胜利的把握大。现在是“精兵之旅必获胜”,谁的军队越精干,战斗力越高,他越有胜利的把握。发达国家都在走精兵之路,精兵精的重点是哪呢?就在于加强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别看一支部队员额不多,但是它装备有各种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它的战斗力强。

  第二,那就是缩小部队的编成,加快小型化、一体化、多能化的部队,美国人在伊拉克战争中,一是动用的兵力比1991年海湾战争减少了一半,海湾战争的时候是55万大军,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只是25万。第二个就是直接投入地面作战的部队越来越少,仅仅是三个师,不是全面地进入伊拉克作战。虽然这些部队规模小,但是他们具有一体化、多能化的特质。所谓多能化,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美军下一步的建设方向,要改变现在的师、旅、团的模式,以战斗群为单位,一个战斗群是五千人,包括地面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甚至部分海上作战力量。根据作战任务的大小、艰难程度进行模块化的组合。任务不是很重的,一个战斗群就可以去完成它;如果任务很重,敌人很强大,则可能几个战斗群模块化组合到一块。

 第三个特点就是压缩现役部队的规模,加强后备役部队的建设。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很多国家从画面上一看,哎哟,战争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了,紧接着很多国家裁减军队人员。

  不断地裁减是为了使平时供养的军队尽量精干,但是战争打起来也还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办?寓军于民,加强后备役部队的建设。我们也有后备役部队,现役军人从部队转业退役之后,也都有承担后备役任务的义务。

  这不光是我们中国的做法,发达国家都这么做。美国两次海湾战争都在国内征召了后备役部队,直接进入战场,这应该说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养军办法。确实,平时养的军队太庞大了,国家的军费投入必然多,军费投入过多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建设。

  ■建战争实验室使军队在平时获得战地体验

  第四个特点和趋势,就是知识型人才培养全面展开。过去的武器装备,要求官兵们的主要是技能,会使用各种枪械、火炮、坦克、飞机,现在不仅要求有高技能,还需要军人变成知识型的军人。

  现在美军的军官100%都经历了系统的本科教育,日本也是100%的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俄罗斯的军官也98%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连印度、以色列等国家的军队也要求营以上的军官必须具备硕士学位。

  这说明什么?说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时代过去了,现代的战争,现代的军队要求社会的精英去当兵,要求社会的精英群体去指挥作战,要不然就很难胜任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历史职责。

  我们多亏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小平同志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军队建设,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改变过去从战士中直接提干的办法,必须由军队院校培养才能提干。这样恢复了停止了多年的军校教育,此后一批一批地经过军事院校培养的高素质的军官进入部队。

  话说回来,学历不等于能力,尽管我们现在军官的学历层次上去了、比例上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者个个都是能够胜任信息化战争指挥的。由培养知识到培养能力,这中间要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实践。

  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队实际能力通过什么来锻炼?那就通过演习,通过实战性的演习,所以现在,大家可能从新闻报道上经常看到东南沿海、福建地区,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实兵演练,这就是为了锻炼我们军队的实战能力。此外,我们很多军事训练基地也都有信息化战争的演练场,通过这些演练场使我们的官兵们走上战场之前,就能够对未来的战争有感性的认识。

  现代战争,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初战就是决战,不像二战时期一场战争要打几个月、几年才能决定胜负。第一次海湾战争42天,第二次海湾战争21天,科索沃战争70多天,阿富汗战争50多天,都很快就结束了,容不得作战的官兵们用若干天去适应战争之后再理智地指挥、冷静地作战,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现在各国军队都想办法使官兵们在投入战场之前就对未来的战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有一些适应的能力。

  像美国人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就建立了若干个战争实验室,陆海空各军兵种都有自己的战争实验室,在战争实验室中设置了各种复杂的危险的情况,把官兵们投入其中,让他们去自身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从中培养战斗能力。我看美国国防部海湾战争的总结报告,里边就有一些军官说,他们在海湾战场上遇到的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还没有他们在战争实验室里边遇到的那么复杂。那就说明什么呢?那就说明战前的实战性演练的过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官兵们有了适应战争的心理和能力,应该说这是信息化战争对我们新一代军人的一种必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