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为老工业基地注入活力
通讯员乔德波
近一年多来,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的精神和任务,高扬科技创新的旗帜,开拓进取,展现了一道又一道科技创新的亮丽风景线。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10亿元,同比增长42.3%%。同时,呈现出“四个进一步”的良好格局:即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2006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均为2005年的1倍;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工业企业出现“五个60%%以上的态势”(6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60%%以上的科技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60%%以上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60%%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60%%以上的科技成果出自企业);科技促进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以来,全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量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据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监测评价,辽宁省科技综合实力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6位。
科技创新促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几年来,辽宁省针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的重大技术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用曲轴、精品钢材、精细化工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2006年,石化、冶金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11.2亿元、143.2亿元和535.6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的20.2%%、13.7%%和51.2%%。全省机床产量数控化率已达17.35%,产值数控化率达56.33%。辽宁省数控车床产量约占全国数控车床产量的35%%,加工中心产量约占全国加工中心产量的21%%;重大装备和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加大,装备工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和成套能力进一步提高。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大型泥水平衡等系列盾构机,目前已签订合同19台,部分产品已投入使用。
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业绩骄人
2006年以来,辽宁省在总结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进行了执著而艰苦的探索。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开展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已解决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和电子数字控制系统等四大核心技术,首台R0110燃机零组件加工工作量已完成80%%,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装机并试车。抚顺挖掘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QUY350超大型履带起重机。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首款自主T系列车型”—1.8T中华轿车正式上市,增强了自主品牌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价值。曙光汽车集团攻克了客车轻量化、侧偏置发动机等技术,形成了年产300台新型客车的能力。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L四气门高压共轨柴油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工业制冷用大型螺杆机组。依托特高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突破了百万伏交直流特高压输电设备关键技术,促进了先进可靠的电力输配装备及系统开发,提高了电网输电容量、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
高新区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
辽宁省现有国家级高新区三个(沈阳、大连、鞍山),省级高新区五个(营口、辽阳、锦州、葫芦岛、阜新),筹建省级高新区六个(抚顺、丹东、铁岭、本溪、盘锦、朝阳)。高新区作为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辽宁省创新能力强、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和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区域,在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先导和示范作用。2006年,辽宁省原有七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33.4%%,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1%%;工业增加值实现520亿元,同比增长31.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引进台湾富士康、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新日铁、美国富达基金、花旗公司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省高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达79家。新增各类科技企业孵化面积10.7万平方米。全省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8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7.5%%。新批和筹建省级高新区发展势头良好,阜新、抚顺、丹东和铁岭高新区引进项目120余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本溪、朝阳和盘锦高新区筹备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省高新区结合自身区域优势,以高科技产业化项目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新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突飞猛进
2006年以来,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全面启动了356平方公里细河经济区开发建设。现已开发出高档数控机床、全断面掘进机、大型乙烯成套设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一批具有“沈阳制造”特色的重大装备名牌产品。以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沈阳东大软件产业基地开发了大量的软件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包括通用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产品,以及以嵌入式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广泛应用在电信、电力、社保、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教育、网络安全、税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在国内拥有客户7000多家。2006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40余户。目前,基地拟投资5亿元建设双D港生物医药中试产业化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国际外包服务基地,初步形成集新产品研发、中试研究及产业化培育于一体的创新链。2006年,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营口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实施了高档碱性耐火材料、连铸耐火材料、电工级氧化镁粉等一批镁质材料深加工项目,镁质材料深加工率达到58.6%%,彻底改变了以往依靠原料出口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镁锆硅砖、镁碳砖等一批高附加值产品相继问世。启动了镁产业节能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2006年基地实现产值210亿元。另外,沈阳IC装备制造基地、大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大连软件产业基地、大连动漫产业基地、本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抚顺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等正在抓紧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6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实现净利润98.9亿元,上缴税金110.7亿元,出口创汇2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5%%、66.7%%和101.4%%;实现工业增加值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56.0%%;减免税总额为14.1亿元。东软集团、大连路明、沈阳新松机器人、锦州阳光能源等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壮大。东软集团开发的数字化医疗设备、软件等主导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40%%;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220微米超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片,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250%%;大连路明的新一代发光材料等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