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周建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计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周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  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 

        很高兴应邀参加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借这个机会,我愿意把当前环保工作和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有关信息介绍给大家,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分享。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对环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将实现“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作为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9个方面,采取43条政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初步建立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审批各类建设项目,对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实施了“区域限批”和挂牌督办,启动了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经过艰苦的努力,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出现拐点,排放总量同比下降0.8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增长0.24%,增长趋势明显减缓。下半年,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进一步推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全有可能出现双双下降趋势,为完成我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污染减排工作之所以取得阶段性进展,离不开环境监测、执法监察等方面信息化的支撑、服务和促进作用。环境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彼此融合、相互作用,把环保系统的工作和社会环保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推进环保事业不断发展。我国环境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在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方面,环保总局先后发布了“九五”、“十五”环境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为环境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的努力和依靠重大项目的带动,基本建成了国家、省、部分重点地市三级环境信息机构,实现了环境信息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环保总局还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在办公厅设立信息化办公室,统一领导、规划和管理环保系统信息化工作。

        第三,在基础网络和硬件建设方面,已建成覆盖全国省级环保局和100多个城市环保局的卫星通信专网。已初步建成连接31个省级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和5个计划单列市环保局的环境信息广域网络系统,可以支持召开视频会议。

        第四,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平台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省级环保局、多数地市级环保局已经建立当地环保门户网站,同时建成局域网办公系统。自2004年起,环保总局政府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网站信息公开指数在部委名列第一。环保总局内网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以应用系统高度集成为特色,被评为全国“办公自动化典型应用系统”。

        第五,在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环保总局针对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应急管理、排污收费、污染投诉、建设项目审批、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需要,组织开发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增强了国家对环境质量的把握和分析能力,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了环保工作的规范化。

        环境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需要。现有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仅覆盖到省级环保局和部分地市级环保局,随着环境管理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二是环境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和共享。多年来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比较分散,缺少规范化,功能上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源。同时,部分地方和单位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出现各自为政、封锁闭塞的现象,导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出现,成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三是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有待开发。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比例不够合理,缺少系统建成后的更新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应用能力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造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应用的脱节。四是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和整体规划工作亟待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更新相对滞后,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为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形象地说就是为特定的信息找需要的人、为特定的人找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互动。环境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一方面要认真贯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要求,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体系,下一步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管理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总局对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国家环境信息化总体要求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运行约束机制,防止重复建设,促进信息开发,资源共享。

        第二,抓紧制订环境信息化战略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技术,统筹考虑中长期信息化建设需求,制订出台环保系统信息化战略规划,全面实现总局政府资源的集成和整合,优化政务业务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公众服务效率。

        第三,实施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今年初,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污染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要求务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信息能力建设是基础和关键,也是“三大体系”建设能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正在积极申报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实施好这一项目,必须遵循统一的开发标准和技术规范,整合现有环境管理应用系统,加快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并集成到应用平台;必须重点进行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及环境数据中心,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水平。

        第四,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加强环境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的广域网络系统,实现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和流域、区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传输;加强网络系统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安全的管理,坚持建设与整合并举,建立体系先进、宽带高速、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全国环境信息网络。

        第五,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在线办事功能,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全面公开污染减排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针对污染减排热点问题,制作专题栏目,做好专题宣传。同时,加强网上互动,与央网联合开展网上访谈,宣传政策,解答疑问,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关心、支持污染减排。

        第六,建立环境信息标准体系。在充分吸收借鉴相关领域成熟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构建环境信息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六大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环境信息化、规范化发展打好基础。

        第七,完善环境信息安全体系。积极应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检测、数据备份、双路供电等技术,保证网络环境下用户身份的可靠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可信任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安全体系,为环境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八,抓好环境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当前和长远需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内部培养、委托培养、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建设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人才梯队。继续重视环境信息化培训工作,在环保系统普及信息化技术和意识,探索建立信息化知识考评和持证上岗制度。

        总之,环境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信息化的基础地位和辐射效应,在当今世界不可撼动,难以替代,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拥有了未来。我们愿意与大家共同努力,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为推动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国家信息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