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进军第一把钢尺 北大荒的第一行脚印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技术人员在野外勘测。

  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上,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占有重要位置。是他们爬冰卧雪,为一个个新农场选定了地址;是他们风餐露宿,为一片片良田的诞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是他们不辞辛苦,勇当1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急先锋”……

  在亘古荒原上,操起了向科技进军的第一把钢尺,50年完成6000余个勘测设计项目

  1947年6月,我省第一个公营农场在珠河县一面坡建立。由于未经勘测设计,开荒不足百垧,就无地可开了。无奈之下,当年冬天不得不举家搬迁,落脚延寿县庆阳一带。

  翌年春天,又热火朝天的开了600余垧地后,发现荒地不理想。迁徙又成了惟一的选择,挪到了宁安县石头镇一带,才算站住了脚跟。直到1957年铁道兵大部队开到密山,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从武汉水利学院等高校选派23名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农垦部设计研究院直属的密山分院。从此,一批脚穿布鞋的荒原勘探小分队,操起了拓荒者向科技进军的第一把钢尺。在茫茫荒原中钉桩打标,留下一串串充满了艰辛和困苦的第一行脚印。在整整半个世纪里,他们的足迹早已遍及龙江大地。从三江平原、完达山脚下,一直迈到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相继勘测设计了上百个农牧场,为垦区的现代化大农业领航奠基。

  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在北大荒变成了今日举世瞩目的大粮仓的同时,他们自身也成为国家甲级勘测设计研究院。50年,各类勘测设计项目做了6000多个,合格品率达100%,优良品率超过90%,一些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近300项成果获总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优秀勘测设计奖,其中近百项成果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在向现代农业进军中,扬起高科技大旗,打造声誉、资质、人才、设备、资料、知名度、品牌七大优势,工程总承包业务跻身全国百强

  被誉为荒原“设计师”、垦区现代化农业领航者的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力出新,1996年在垦区率先实行院长聘任目标责任制,打破传统旧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引进优秀管理模式,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巨资搭建信息化平台,用先进仪器设备提升勘测设计能力,打造声誉、资质、人才、设备、资料、知名度、品牌七大优势。在垦区粮食总产从初期48万斤,到200亿斤,到再登226亿斤新台阶进程中,他们出色的完成了垦区“十五”攻关课题,精心实施了“垦区工程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灌降排蓄”水利与“雨养农业”研究》、《建三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水稻节水增温增产综合技术研究》等56项科技含量颇高的科研课题。

  在垦区率先擂响建设“两江一湖”国家重点优质水基地项目中,他们提前介入抢占先机。项目尚未开工,已高质量完成江萝、绥滨、饶河、兴凯湖等9个灌区可研调查,受到农垦总局、省有关部门的好评,对加快项目实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垦区吹响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国农业行业龙头勘测设计单位和黑龙江垦区最大的勘测设计院,多年来,该院坚持打质量牌,走信誉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他们共支援省外勘测规划设计项目近20个,还派专家到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巴基斯坦进行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小城镇建设和考察研究。2002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保证了勘测设计成果的质量。

  去年以来,根据总局党委制定的《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这个院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了全院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目前,这个院在垦区新农村建设中,已为各分局、农场制定规划近60个,为总局和8个分局制定了生态区建设规划,设计道路1280公里,完成边境河流域灌区规划393万亩。今年以来,他们又担任黑龙江省区域规划及两江一湖灌区综合规划,总投资130亿元,对推动垦区及黑龙江省农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