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网站作用 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陈峰   

  在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中,网络媒体以其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传播空间的无限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为此,各级人大常委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人大网站,凭籍便捷强大的网络联通功能,在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推进人大监督工作等诸方面,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开辟了人大贴近群众,群众走近人大的重要窗口和有效途径。

  一、人大网站对人大监督工作的积极作用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通过网络媒体介入监督,开拓了监督的新途径。

  一是使人大监督从封闭走向了透明。目前在人大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是选举产生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知道人大到底干了哪些工作;另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干了大量的工作却缺乏让群众了解的渠道。而各地人大网站的建立,使人大代表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为人大工作走向透明开辟了新的窗口。纵观近年来各地人大的公开工作,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发布人大信息已成为了最大亮点。如各级人大网站都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为了让群众能了解人代会的主要精神和内容,都及时发布有关人代会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和各次全体会议的议程、主要内容、图片等详细情况。社会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人代会情况,进而了解当地一年来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此外,常委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提出的审议意见,执法检查计划及执法情况的审议意见,都可以通过网站及时的向社会公布出去,使社会及时了解人大在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和即将如何做,进而方便了群众的监督。

  二是有利于按照人民的意志开展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必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才能充分行使监督职能。人大网站为及时、便利、真实地传递人民之声又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可以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来自各地的民富、民乐、民穷的声音直接反映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天然联系,为搞好监督提供了群众基础。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人大网议日”,每月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作为嘉宾,与网民进行网上直接交流。迄今为止已开办30多期,嘉宾当场就其中的1000多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网民进行了交流。“人大网议日”正逐步成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联系广大市民群众的新途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前,都在省人大网站予以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群众对法律贯彻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使人大监督工作充分体现民权,客观反映民意,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是增强了人大的监督实效。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人大网站的建立,创新了监督的新形式,也增强了监督的实效。如开设“主任信箱”、“群众来信”等电子信箱和BBS论坛,群众可以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收到的电子邮件,常委会及时办理反馈,使来自群众的监督落到实处。网站还可以就常委会的重点审议议题、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落实,在网上开辟专栏,听民声,纳民意,使监督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二、人大网站与人大监督工作急需对接

  一是人大网站建设不足。在《物权法》征求意见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中国人大网站专门制作了征求意见平台,各界群众在提意见的时候,可以按照对物权法整部法、整编、整节、或者对某个具体条款提意见的方式,业务部门可以对意见进行分类检索,快速准确地把各种意见分门别类进行对比统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类似中国人大网站的人大网站在我国却少之又少,有相当一部分地方人大机关还没有建成自己的网站。这样,发挥网站作用,搞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人大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创造条件建设人大网站。

  二是人大网站监督功能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少地方人大网站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特别是监督工作的信息较为缺乏。一些地方人大网站关于常委会会议的信息仅有会议召开的程序性报道,而常委会的文件、审议的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委员的审议发言则无从谈起。为此,各级人大网站一要加快网站的信息员队伍建设,扩大网站的信息源,二要主动地运用网络开展监督工作,如开设“批评建议”、“要求督办”、“法律咨询”和BBS论坛等与群众直接交流的栏目,使来自群众的监督可以要求通过网络渠道直接通向人大,并得以及时整理、反馈、查办,全面提升网站的监督功能。

  三是人大网站与人大监督工作有效衔接不足。不少地方人大网站往往成了门面、成了摆设,群众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的建议意见,因为缺少相衔接的承办办理流程,常常被束之高阁。为此,人大机关要建立或指定专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分门别类登记,及时批转有关部门处理,加强督办、搞好反馈,实现与各工作互相衔接。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