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六大热点回顾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 更新时间:2012-04-13
热点一:政府门户网站成为“火车头”

  2004年,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应用的“点睛之笔”。这些网站把政府各部门间以及内部的,面向社会和居民的政务内容汇集为一个统一窗口,有效地推动了政府内部网络建设。

  一个由58个中央部门信息主管部门联合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了宣传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门户网站,并拥有了比较好的硬件基础,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务信息发布和政务公开。其中,吉林省辽源市政府、江西省新余市政府、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晋城市的网站在地级市政府网站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在县市级政府网站首页访问量位列前三名的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政府、黄山市黄山区政府和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政府的门户网站。此外,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作为经济开发区普遍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也建立了宣传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门户网站,拥有了比较好的硬件基础,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务信息发布和政务公开。

  但是,这次调查还发现,像江苏省常州市、甘肃省定西市等部分地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例如,便民服务交互功能不强,网站对外宣传力度不大等。而且在全国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只有37.5%提供网上咨询服务,公众反馈响应程度也仅有10%。这说明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热点二:法律推动电子政务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为了施行该法,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限期清理现存行政审批事项,并在“物理上”将相关审批部门的受理功能集中于一处,统一对外办公,体现便民精神;二是为集中办公的各窗口单位创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上并联审批,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时效;三是实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就地、就近申报,而承办单位则在网上予以受理,而用户则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反馈结果或查询进度。

  现在,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已经基本建成。该系统按照“两级平台、两级调度,网上申报、协同办公”的整体架构建设,对涉及35个委、办、局的350项许可、审批与服务事项开始提供网上服务。据统计,该系统在去年11个月里受理的申报的业务量近2万件,完成1500件;为企业和公众反馈的办理状态、结果和公示信息9000条;从协同办公平台调度、转发和反馈的业务办理信息近8000条,申报表单下载量达4305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提高了软件在电子政务的比例。该法施行后,电子政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需求为先导,以应用促发展,贴近民众的应用。那么要满足需求,就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就需要个性化的应用软件。如此一来,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软件产品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协调各部门间办公的整合工具,如中关村科技的整合应用平台,点击科技的竞开协同之星等。竞开协同之星成为2004年电子政务最热门的软件,销售增长率达到384%。

  热点三:数字签名保护电子政务

  在互联网时代里,电子公文一度无法摆脱纸张的束缚,如果两个公司或单位之间要来往一些重要文件,大多数还是必须依赖于传统的邮政快递或者文件传真,公文流转的效率和成本都不能令人满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电子公章”和“电子签名”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从此,带有“电子签名”的凭证将和“盖红印”、“按手印”的传统凭证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所谓“电子签名”,是指电子文件所附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电子文件内容的数据。通俗地说,这种“签名”并不是书面签名的简单图像化,而是一种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的电子印章。今后企事业单位的文件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流转,不再需要签字盖章的纸张了,相关企业和单位只要将“电子签名”通过技术打包,就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发送。

  为确保“电子签名”安全准确以及防范欺诈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作出严格的条件规定:“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等几种条件,才能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还对提供电子认证服务提出了严格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国家管理机构同意使用的证明文件等方面的条件限制。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书生国际的总裁张本伟认为,“电子签名”并非简单地发放数字证书就可以实现。新技术不能完全更改用户沿袭已久的使用习惯,同时电子签名不能孤立存在,必须考虑同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的数据整合。未来的电子合同将构建在电子印章、智能文档以及数字签名技术的基础之上。电子印章的存在使得电子合同可以保留纸质合同的几乎所有关键元素,这是所有用户都容易接受的方式;智能文档技术则保证了电子合同本身的信息可以被整合到其他数据库或应用系统中,使得电子合同真正成为用户IT大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异类;数字签名技术则为电子合同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热点四: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电子政务

  “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阶段,而标准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兆彬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在“十五”期间,在会计电算化、审计信息化及其他政务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使得当前中国国内财务软件众多,且自成体系,对不同财务软件之间以及财务软件与业务系统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形成障碍,同时也使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企事业单位真实的数据。社会对统一财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中国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碧松表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将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制定出指导性、方法性的标准,第二步,将在指导性、方法性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基础的共用的电子政务标准,最后,由各业务部门以国家制定的电子政务标准为基础结合自己行业的需求制定自己的个性标准。

  除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以外,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审计署、财政部也联合发布《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该标准已经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介绍,已经实施的这一国家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化的要求,提出了数据元素和辅助核算的概念,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的数据接口,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热点五:软件厂商联盟应对政府采购

  2004年10月28日,由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事业部组织,东方通科技、神州龙芯、永中科技、中标软、共创开源等30余家国内软硬件企业走到了一起,宣布成立电子政务软件产业化联盟。

  电子政务是国产软件的最大市场。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肖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实力和研发水平来看,国产软件已经可以满足政府用户的切实需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确保信息安全,降低建设成本,实现软件正版化,这些都对国产软件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应用效果来看,政府用户的权威性和示范性也有助于提高国产软件的影响力。因此,国产软件的推广应首先从电子政务领域寻求突破。

  这次“电子政务软件产业化联盟”发起者、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事业部负责人邱善勤表示,成立联盟其目的是促进电子政务国产软件产业链的形成,推动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应用与发展。该联盟还将成立电子政务支持中心和电子政务优秀解决方案演测中心,通过模拟部署环境、模拟测试、模拟应用、现场体验等方式,为最终用户提供实际使用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在项目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联盟将以南昌市政府为电子政务的具体试点单位,建立国内第一个省会城市全国产体系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热点六:政府采购牵动厂商心

  2004年5月,吴仪副总理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讨论了政府部门实现正版化软件的可能性,并决定开始政府部门应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国各省级机关单位将在2005年年初实现软件正版化,到2005年年底,各地市级机关单位也将完成应用软件的正版化工作。为了顺利推进正版化工作,我国各地政府采购机构和信息办信息中心纷纷组成正版化领导小组,并在2004年年底开始采购软件。但是,令国人难堪的是,在2004年11月开始的北京、天津、山东的政府采购中国产软件纷纷败北,除杀毒软件外几乎全军覆没。直到2004年12月,国产软件才陆续在山西等地的政府采购中有所斩获。总体来说,国产软件企业目前仍处于绝对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