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未来战场需求 打造"信息利剑"幕后英雄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成刚 张日军 王青松 

    总参通信部某军代局的军代表们瞄准未来信息化战场需求,积极探索装备保障新模式,成为打造我军“信息利剑”的幕后英雄。

    ■瞄准现代战场:变“各自为战”为“跨系统合作”

    【往事回放】临近春节,为检验某型通信装备在高原、高寒地区的战技性能,深圳军代室的战友们来到某高原试验基地。马达发动、加电开机、绿灯频闪、各项指标正常,可就是无法联络。测试调整、记录数据、查找故障……轮番上阵,奋战6昼夜,他们也无法找到原因,只好向上级求助。

    【今日点击】在某大型装备系统初样总装中,主管军代表顾玉恒、吕燕先后审查文件4000多份、图纸2000多张,发现质量问题83个,提出8项质量改进建议。

    【画外音】近年来,通信装备已向光、机、电一体化大型复杂系统转变,对军代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他们举办培训班,鼓励大家钻研专业知识和高新技术。该局政委田玖长告诉记者,目前,该局90%的军代表取得了内审员资格证书,有19名同志取得了外审员资格证书,军代表近一半获得硕士学位。

    ■瞄准联合作战:变“实装管理”为“标准规范制订”

    【往事回放】深夜,万籁俱寂。天津某军代室一名工程师强忍胃痛对某型通信装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因为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所以每一台都要尽心费力的检查!”

    【今日点击】某型通信车在室内验收指标合格,但在野外其通话距离明显偏少。军代表论证后发现,原因是室内的检验标准低了。于是,总代表袁新带领军代表和厂家对技术标准进行了升级改进,有效扩大了通信距离。

    【画外音】现代战争是复杂电磁环境中系统与系统的对抗。为此,各类装备必须统一标准,才能确保在作战中互联、互通、互操作。据该局局长张金善介绍,“十五”期间,他们组织制定了50多项法规标准,编制国军标41个,对承制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审核、查漏补缺、版本升级。建立了涵盖上千种原材料、原器件、配套产品等部件的质量档案。
 
  【往事回放】1996年,全军某大型通信网系在成都进行联试,军代表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历时半年,他们查出70%的问题出自软件设计缺陷,原因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上级机关的支持下,成都某军代室开启了《军用通信软件质量监督标准》的研究,两年后,他们的成果填补了全军此项空白。

    【今日点击】2003年,在某大型综合网系的研制中,成都某军代室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化管理的模式,对几十个软件承制单位进行全程的质量跟踪监控和评审,初样联试一举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军软件工程化管理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画外音】在某种意义上,软件已经成为信息化装备的灵魂,然而怎样进行质量把关一直是国际性难题。2000年初,该局在上级支持下,组织成都等10多个军代室、几十名技术骨干,在总工程师杜立华带领下率先在全军开展了软件工程化管理的相关研究。2006年,他们完成的《某类装备软件工程化管理研究与建设》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指导全军装备软件质量管理的“绿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