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门户网站作为“抓手”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
来源:中国交通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教授日前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当前面临职能转变、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以及协调机制等四大课题。

  据悉,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提出的《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使电子政务获得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中央、地方到各个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条件。

  高新民认为,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要认识到这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的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浪费,应用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他说,中国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政务网站体系,下一步就应当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变政府运作的方式,充分考虑大众(企业、公民)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接受政府的服务,从而根据这些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重塑政府的服务,实现“以公民为主导”,更进一步就是向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综合功能的融合前行。

  高新民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逐步转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建设目标,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职能将移交给其他实体,政府更多的精力将投放到单个实体无法处理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领域。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要来设计政府的网络功能,它将促使政府由一种多层次、多部门、以管理为主的形态向一种智能型的、顾客取向的、以服务为主的形态转变。

  应当把门户网站作为推进电子政务的“抓手”,以此为载体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高新民提出,各部门要建立好自己的数据基础,要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或者核心业务,开展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应用工作。要通过信息沟通和整合,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开放的信息平台,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高新民指出,过去一直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机构来说,在推进本单位信息化时,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信息主管。如何在我国推进信息主管机制的问题,目前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