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仿真”系统覆盖整个深圳
“天眼”巡逻查处违法建筑
【本报讯】(记者林若飞董超文陈姝李纬娜)在昨日的数字城市大会上,市规划局局长王做了题为《数字技术铸造就科学规划》的演讲。据介绍,近年来市规划局从有效发挥城市规划效能出发,大力推进科学规划,建立健全规划信息化的发展框架,在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数字技术,重点在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市仿真、交通仿真、遥感及规划电子政务等建设和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其中多个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空间统筹功能,市规划局开展了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数据库群、应用支撑体系、应用服务系统五部分,平台以建设全市三大基础数据库之一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为主要内容,以电子地图为表现形式,提供多层次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和在线服务。据了解,该平台目前已完成了空间数据发布系统和在线服务应用接口的开发,以及部分数据库的建设。现在该项成果已经应用到我市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租赁办等部门的业务管理中,并形成一套统一的空间网格划分规则和编码标准。
我市规划部门于1999年开始进行城市仿真系统建设,从实现三维漫游,到制作逼真场景、应用方案评审,到探讨三维场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以及实现规划信息和三维场景的叠加,应用目标不断提升。目前城市仿真系统三维地图已覆盖深圳2000多平方公里,城市仿真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深圳中心区规划管理,华强北商业区与岗厦旧村改造规划,以及140多个建设项目的方案评审中,并在基本生态控制线三维展示、道路选线、规划选址等方面,为广泛的信息分析与应用提供了三维真实场景平台。
从2006年起,规划部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手段,每季度对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建设情况实施一轮监测,并结合实地调查及审批数据分析,为各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违法建筑查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在获得卫星遥感数据后,利用专门的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并借助GPS导航系统和辅助数据采集系统,对所有可疑图斑逐个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及现场拍照,保证了监测成果的准确性。通过发挥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的“天眼”作用,以直观影像来“举证”,对全市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促进了对生态和空间公共资源的刚性保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