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毓荣
摘 要: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广州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城起源于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是指由大学构成,以高等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是自然发展形成的。我国近年出现的大学城则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由各个地方政府规划建设而形成的,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
1 广州大学城的概况
广州大学城是我国涌现的众多“大学城”中的一个,地处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总投资320亿元,规划范围43.3 km2,全部完工后,可容纳14万~15万学生,规划总人口为35万~40万人,首期进驻的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10所学校,2004年9月正式“开城”,城内现有80多个学院,200多个专业,学生人数已超过10万名。
广州大学城建设目的除了解决因高校扩招而造成的用地困难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外,还承担着科教兴粤的任务,为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和广东经济再次腾飞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的重任。它是按产、学、研相结合原则设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曾说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底气所在”。
2 广州大学城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条件
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因受地域、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各大学城尤其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给城内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提供了地域、技术、管理体制等诸多有利条件。
2.1 政策优势
广州大学城自规划之日起,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今天的它已成为国内大学城龙头而闻名全国,其中最重要原因是它的建设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为其发展营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明确指示要把广州大学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学城,并在第一期工程建设的19个月内先后4次视察工地,而亲任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几乎每周都到工地现场办公和检查工作,他2005年1月12日在广州大学作形势报告时还明确表示,广州市将继续抓好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 像广东动用如此财力、物力建设规模巨大的大学城,全国绝无仅有,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使广州大学城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具有了政策方面的优势。 2.2 “地利”条件
校园集中,组团布局使广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具备了“地利”条件。过去,高校布局分散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障碍,今天,广州大学城“校区聚集”的建设方式,使城内高校同处一个“大校园”,有效解决了资源共享的地域障碍,而将专业设置相似、学科特色相近学校就近布置的组团布局,更使邻近学校开展资源共享变得方便、容易。广州大学城高校集中的突出特点使图书馆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不存在地域上的问题,具备了“地利”条件。
2.3 大学城的发展与文献不足的矛盾呼唤文献资源共享
图书馆对学校教育与科研事业的支持作用已相当明显,但当今社会,文献剧增,经费紧张,个体难为,单纯靠一馆力量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求,作为高校扩招直接产物的大学城,其建设发展大大缓冲了大学空间紧张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招生人数扩张,招生专业增加问题,生均图书经费及图书数量必然再度下降,学校快速发展和文献供应不足之间矛盾势必进一步加剧。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大学城,图书馆大都存在藏书量不足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引起师生不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10所学校,有6所学校的纸质文献超过100万册,中山大学、华南师大超过200万册,表面看,馆藏丰富,但除广州大学整体搬迁外,其余学校都只是部分迁入,新校区图书馆资源短缺问题恐怕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由此统筹城内各校的文献资源,走“共建、共存、共知、共享”联合办馆之路,发挥大学城整体作用,就显得必要和重要。
2.4 大学城共享建设理念要求图书馆加强开展资源共建共享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的灵魂,我国建设大学城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就一个大学城而言,只有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共享,才能迅速提高区内的育人质量。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是关系到可否有效实行和能否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所在,要使广州大学城共享目的得以实现,必须要有一套全新的、与大学城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建立教育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大学城的优势,使广州大学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顺利完成政府、社会和人们所赋予的重任。
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与大学城共享建设理念相一致,必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应加快合作步伐,发挥文献资源整体效能,为学校教学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2.5 大学城开展资源共享有成熟经验借鉴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早已引起国内外关注并予以实施,而且取得了丰富经验和可喜成绩。我国早于1957年实施《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建立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全国性协作中心和9个地区协作中心,开展了协调收藏文献、编制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等协作。国际图联(IFLA)在1973年年会上提出了“UAP计划”(Universal Availability of Publications,出版物资源共享或世界出版物收集与利用)。至今,UAP思想日益普及,UAP观念被许多国家所接受。
大学城内高校间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内外已有了一些成功尝试。牛津与剑桥两个大学城都有很好的资源共享系统,美国大学城的资源共享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的大学城,如东方大学城及上海、南京、珠海等地大学城也开展了“书刊互借、文献传递、协商采购”等工作。
广州大学城应及时借鉴、吸取成熟经验,急起直追,及早实行文献资源共享。
3 广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构想
广州大学城给入城高校及其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会,作为学校文献资料收藏中心的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及时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对策。
3.1 建立权威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协调机构
这是耳熟能详但又不得不谈的问题。是否建立协调机构及能否有效开展工作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也是难点。
广州大学城内高校图书馆虽地处一区,但隶属、规模、类型、等级都有较大差异并存在“条块”问题的各个学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势必首先要设立馆际协调管理机构,而且从“权威性”方面考虑,协调机构应由省教育厅和省高校图工委及城内各高校共同组建,高校还应要求主管图书馆业务的校领导参与。只有这样,协调机构才有感召力,才有权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必要时还可通过行政干预等方式促进和规范各馆行为,保证资源共建共享顺利开展,稳步推进。
3.2 应对资源共享持积极态度
资源共享的意义以及可带来的好处,相信各级领导了然于胸,心知肚明,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又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自为政,独占资源的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消除。
面对大学城“共享”新形势、大环境,各馆应更新观念,对共建共享持积极态度,树立“城”的整体观念,讲协作,求效益,团结、联合、共建、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如果继续固守传统思想观念,大学城资源共享必然变成空谈、奢谈。
3.3 努力营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一定基本条件,需要“合作编目,编制联合目录,资源共建,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作为支撑。
(1)开展协调采购。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不搞共建,高校图书馆过去追求“小而全”造成的“你有我有,你无我缺”的资源结构现象将无法改变甚至恶化。为使大学城所需资源迅速得到保障,入城高校应有全局观念,协调采购文献资源,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外文书刊,以减少重复收藏,使大学城资源布局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绝”良好状态,提高整体保障水平。
建议在大学城选择一个馆藏丰富、服务基础较好的图书馆作基础,尽快建立大学城书刊采购协调中心,促使城内各馆合理利用经费。广州大学是唯一一所整体迁入大学城的学校,其图书馆是城内人员最多,资源最丰富的一个馆,因此,可考虑将该馆定为大学城书刊采购协调中心,全面负责大学城信息资源协调采购工作。
(2)开展合作编目,规范标准化工作。合作编目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合作编目才能对文献资料进行统一的加工著录,促进文献工作标准化,为建立大学城联合书目数据库和公共查询系统打下基础,实行大学城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
(3)编制联合目录。联合目录是实施馆际合作的基本工具,是确保共享顺利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文献资源共享正常进行前,就要编制联合目录。有了它,读者才能了解各馆馆藏情况,进一步去共享,否则,馆际合作,资源共享,都将难以有效运作。
(4)开展馆际互借。馆际互借能有效利用它馆馆藏,弥补本馆藏书不足,是资源共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馆际互借操作简单,实施容易,可作为广州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的突破口,尽早实行通用读者证制度,使持证读者在城内任意一所图书馆借、阅,打破图书馆只为本校读者服务的封闭状态,最大限度满足全城读者需求,充分发挥城内各馆的整体优势和使用效益。
(5)整合电子资源,合作创建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文献传输方便快捷,能多户利用,非常适合开展馆际互借。随着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必然突破“物理”“实体”局限,逐步朝虚拟、网络方向演变。
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重复严重,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几乎所有学校收藏,有必要进行重整,提高投资、利用效率。日后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集中财力联合采购,减少重复投资,增加整体拥有量,同时以国内文献为主,国外文献则考虑由CALIS系统统筹,节省购买经费及存贮、管理费用。
(6)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图书馆自动化是数字化的基础,资源上网则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目前,广州大学城建立了一个超级计算机控制中心,拥有统一的信息系统,为高校建设应用子系统和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平台创造了便利。各馆必须加强自动化设施建设,并逐步使用同一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兼容和共享,同时努力建设好网络技术中心,使城内读者能实时检索,实现跨校区管理服务。
4 结语
随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内各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广州市教育局2004年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03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建秋.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业,2005(6):15-16.
[2] 沈光亮.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3):35-38.
[3] 陈越.常州大学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8):31-33.
[4] 袁欣.分流与整合:广州大学城教育模式选择[J].高教探索,2004(4):40-42.
[5] 骆小婷.关于广州大学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J].河北科技图苑,2004(5):34-36.第一作者简介:卓毓荣,男,1963年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研究馆员,现任广州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