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网络合成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从分散到综合 从割裂到互通 从独立到共享 从单一到整合
网络合成新阶段已经到来

    今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领域大事不断,在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商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交通物流信息化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从分散到综合、从割裂到互通、从独立到共享、从单一到整合的整体发展趋势,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信息网络。网络正在把信息应用主体、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紧密连接,充分协同,使信息化真正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成为驱动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新动力。

    政务信息化:从局部、内外整合到全局、系统汇合

    政务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龙头,今年以来正体现出从局部、内外整合,到全局、系统汇合的发展趋势,标志性事件就是国家电子政务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统一建设。

    2007年4月1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宣布,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服务采购项目招标结果揭晓,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中标。该工程已经于7月启动建设。这一网络统一为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易于扩展的传输网络服务,建成后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6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及珠海、汕头、庐山、北戴河等指定城市,将承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六大系统政务活动的业务网络。这个项目被誉为充分利用运营商通信资源和专业优势,实现“网络建设和服务外包”的一个典范项目。中央政府此次将政务网“外包”给电信运营企业,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网络建设,还包括网络运营维护在内的一整套综合网络服务。我们认为,这一变化透露出一个重要趋势,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在从前几年简单的局域、内外网应用整合,向包括建设、应用、运营各方面整个网络系统的汇合发展。

    去年以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开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这一系列事件都是电子政务应用走向局部、内外整合的体现,从信息门户、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为实现网络对整个政务信息资源和应用的汇合夯实了基础。

    社会管理信息化:从分散走向综合

    今年以来,通过整合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推行政务公开,推动社会管理的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正在打破以往独立的“信息孤岛”,呈现出全国联网和依靠网络多系统综合开发的态势。

    在金融监管领域,统一的联网核查系统正初步显示社会效果。2007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成联网核查系统,目前全国约有15.53万个银行机构网点接入了联网核查系统。

    在民政管理领域,全国范围的婚姻登记联网工作正在进行中。民政部正与有关部门着手推动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工作,旨在通过这一措施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化,避免一些人钻政策空子,填报虚假信息、重婚等现象发生。有关官员介绍,一旦婚姻登记实现全国联网后,所有登记者的信息都将输入信息库,民政部门可以通过联网,查询出虚假或重复的婚姻登记信息。

    在社保管理领域,系统化、综合化建设“五险合一”系统已经从共识走向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表示,目前金保工程在数据中心建设、联网工程建设、统一软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较好的发展态势,系统建设的应用效果已开始显现。专家普遍认为,百姓不仅需要“五险合一”,而且需要全国联网共享,因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有异地就业、异地就医等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保、医疗、民政、司法、应急等社会管理领域,综合化已经成为信息化推进的主流趋势,体现在信息的整合、互通、共享、联动、联网上,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商务信息化:从电子商务到网络商务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形式,同时网络化在经济运行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也同样作用于电子商务中。今年以来,电子商务呈现出向“网络商务”发展的态势。

    2007年6月25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规划首次明确了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而不仅仅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交易或流通方式。分析发现,从“电子”到“网络”,电子商务的网络特性已经得到最高层的明确,网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必将得到更多重视,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权威解读文章指出,应“在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的基础上,推进电信运营商、软件企业和系统集成商转型,发展新型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其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之所以提出让电信运营商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就是因为电信企业拥有安全的网络系统、庞大的实名用户群体、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与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搭建起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近两年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各地兴起。2007年4月16日,商务部正式启动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其中执行平台就是基于互联网模式,并将逐步实现与国内政务平台、其他商务平台、政府监管系统、服务企业系统等的对接。5月15日,国内第一个大型全功能移动电子商务平——移动商街,向商家、企业和消费者全面启用,这是能够容纳上百万商家和企业以及数以亿计消费者的虚拟街市。在各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的活跃身影,这正是“网络商务”已经到来的明证。

    企业信息化:全集团整合与小企业联盟二元发展

    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经济主体,在应用信息技术中是最积极的,收益也是最明显的。在今年以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类型,但是都体现了网络化的趋势,大企业采用的是以自身为发端实施全集团整合应用的方式,中小企业则一般采用建立企业联盟逐步落实到综合网络上的方式。

    国资委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目标的明确提出,说明大企业信息化全集团整合应用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跨网络、跨平台的网络建设模式已经呼之欲出。据悉,中国联通近日与国资委签订合同,将统一为国资委下属150多家中央企业提供“宝视通”视频会议服务。该服务联合了多方企业,充分体现了跨平台、跨网络、集成化的大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

    近年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结成产业联盟,推行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模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应用标准化、定制化的信息化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为“物美价廉”的最佳选择。众多信息化专家学者认为,传统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网络化平台,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平台运营能力低下。相比而言,电信运营商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大规模带动非上网企业转为上网企业,以其公网优势将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向网络合成的得力支撑。

    企业信息化分别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两个方面走向综合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新阶段,正在成为现实。全集团整合与小企业联盟二元发展的格局,将共同指向一个贯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综合信息网络。

    交通物流信息化:从局部应用到全局联网

    我国交通物流体系日趋庞大,对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交通物流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交通、大物流的概念已经得到公认,“大网络”的建设理念也随之产生。从今年以来的发展看,交通物流信息化正在从局部的、割裂的应用,向整体、全局的联网发展,其中起关键性支撑作用的就是统一的综合性网络。

    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在“十一五”期间,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重点应用项目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建设公路交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重点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和联网监控,推动联网收费结算中心和路网监控中心信息资源的整合。由此可见,交通信息化建设正在从地方性的局域应用逐步向省级综合网络乃至全国综合网络发展。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正在向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调研数据显示,在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对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比例大约为56.67%。有关专家建议,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适应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盈利,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同样必不可少。

    由此可以看出,交通物流信息化对公共网络的需求正日益突出。很多专家指出,局域网、专用网不适应当前日益开放多样的信息网络新技术,应更多利用公网资源。事实上,各地交通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政务外网和内网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航运管理EDI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都不同程度地与电信企业开展了合作。

    信息化各领域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网络正在把信息应用主体、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紧密连接,充分协同,使信息化真正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成为驱动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将这样一种特征称为“网络合成”,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数字化->局域应用->网络合成
    网络合成驱动信息化理想变成现实

    信息化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随着我国信息化进入以网络合成为特征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在整个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与以往相比,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不同?我们认为,网络合成的信息化新阶段,将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信息化应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从历史上看,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化和局域应用两个主要阶段。网络合成的信息化新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认为,数字化、局域应用这两个阶段都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每个阶段都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对信息技术、资源、网络的利用率都有局限性,未能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的效益。从数字化(单机应用)到局域应用再到网络合成的信息化发展过程,带来的是信息化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初步引入阶段

    1984年1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向发展国民经济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决定,同时把电子及信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把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开始进入数字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力推广计算机在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普及,推行文档电子化。“七五”期间,全国有3000多项计算机应用项目在40多个行业和地区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此间的信息化建设中,基本上还是单机应用和脱机应用,有“电子”无“商务”、有“电子”无“政务”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个时期的信息化只不过是简单的电子工具,大量购置的计算机很多沦为了“打字机”和“算盘”。

    数字化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初步普及和推广,使信息资源的概念深入人心。但是正由于其初步和简单,仅仅让原来的纸质文档变成了存储在一台台独立计算机上的电子文档,处理信息的工具仅仅从笔墨变成了键盘,不仅没有提高多少效率,有时候反而给工作增加了负担,出现了一大批“只见IT投资下去,不见效益上升”的统计现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很多地方追赶潮流大量购置计算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能力实施文档电子化,导致很多计算机闲置,造成了极大浪费。

    专家指出,只有当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方式结合起来后,劳动生产率才会出现跃升,而这总是需要时间的。经济学家保罗·A·大卫指出,尽管电灯泡的发明是在1879年,但是电气化的开始和发挥作用却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因为仅仅是安装电动机和放弃旧技术(蒸汽发动机)并不能代表什么,整个的生产流程必须改变,关键在于怎样重新设计和管理建筑物、生产线。我们由此分析得出,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正如电的发明一样,首先是对生活的改变,要对于生产发生作用,还需要一个调整经营方式的过程。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所说的:为什么IT革命没有立刻导致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呢?这是因为你需要的不只是新计算机,你还需要新的商业流程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

    局域应用:信息应用的零散网络化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金”字工程的启动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系统化和网络化成为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主题词,但是主要还停留在建设局域网、专用网以及开展浅层次应用的阶段。许多部门和行业都加快了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经贸委、科委、人民银行、机械部、电子部等部门都加快了各具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邮电部门加快了不同用途的公用数据网建设,铁道、电力、气象、水利、交通和银行等专用网不断扩充能力,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展开了内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但是,这个阶段的企业、行业的信息化都是单向应用,建成的信息网络和应用网络之间缺乏互联,各类专网之间也缺乏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闲置。

    局域应用已经初步引入了网络的概念,在一个企业、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实现文件信息的传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信息共享仅限于一个企业单位,应用范围太小导致效益有限。也正如电力应用于生产的例子,直到出现了第三方的公共供电公司之后,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能方便地得到电力,电气化的工业革命才真正展开。在这种小范围联网的情况下,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效果提升并不明显,然而转换成本却不低。事实上,只有联网的距离越大,信息化的效率才越明显。如果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企业分散在全国、全球各个地点,采用网络通信技术的成本远远低于采用交通方式的成本时,信息化对传统经济方式降低成本的效益才真正得到体现。
 网络合成:信息化效率极大提升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和局域网的利用已经到了极限,人们不仅需要用数字化格式处理信息,在一个个专网、局域网中共享信息,更需要把整个外部世界的信息联系到一起,由此对信息网络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人们希望以网络为汇合平台,重组信息化各要素,支撑社会各项应用。以网络合成为特征的信息化新阶段,带来的信息化各要素在全世界、全网络汇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信息化的效率。回顾人类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只有进入网络合成阶段,信息化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信息社会到来的理想才会真正变成现实。

    全球范围基于网络的社会化专业分工将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主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他也指出,社会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还受限于当时的市场规模。如果市场规模太小,社会分工再细,生产率也得不到显著的提高,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当前,全球性的网络汇合了数十亿人的智慧和专业技能,以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成本实现全球化的分工,这被托马斯·弗里德曼称为“碾平世界的第三重汇合”。这样巨大市场规模下的社会分工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真正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走向合成的网络将涵盖越来越多的人、机、物等信息源,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率就越来越高,而且是指数式的上升。网络经济中有一个著名定律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该法则认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即“一个网络的经济价值=用户数量的平方”。也就是说,一个网络的经济价值是按照指数级上升的,而不是按照算术级上升的。这个法则不仅对网络的通信价值有效,对业务价值同样有效。例如,手机短信业务的价值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我们由此分析认为,随着网络用户和节点的增加,网络的价值会以指数的方式增加,这也是网络合成的巨大影响力所在。

    网络合成带来了信息的高效流动,这将对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活动中,如果将活动过程细分,可以发现伴随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是大量的信息流。如果围绕物质生产和交易的信息过程非常有效率,将能部分取代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无序流动。比如在中国,由于信息不畅,每年有大量同样的化肥进出四川,仅交通费用就浪费十多亿元。如果网络足够发达,这样的浪费就完全可以避免。如果交易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互联网的时空压缩效应将在电子商务中反映出来,经济活动中有关空间和时间隔离造成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从而使交易费用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