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要有点“中立”精神
来源:信息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2-04-13
政府在信息化中的地位是什么?我认为,她应该是政务信息化需求的代言者和管理者;是社会信息资源的规划者;是标准规范的制定者;是信息产业的推动者;是行业市场平台的搭建者,等等。大大小小的“角色”还可以数出很多,但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需要卷起袖子下场,亲自操刀完成的;另一类的则属于“搭台”性质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专业人士或组织去执行,自己则在其中起着引导、协调、监督和评判作用。

   随着市场逐渐发育、发展和细分,政府“搭台”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市场上不仅有众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还有众多的服务供应商,包括各种运营服务商和管理、咨询服务商可以选择。一些执行层面的工作,完全可以由这些市场主体来完成;而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则可以专注于“搭台”。

   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有一中“中立”的精神,搭建一个科学、公正、公开的舞台。台搭得好,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吸引天下名角,演出一台台观众满意的好戏;台搭得不好,则唱不出好戏,观众不买账;弄得不好,台上戏份不均的“角”们还要打架,台下观众还要喝倒彩。如果搭台者失去公信力,观众嚷嚷要退票,那损失就远远不止一台戏了。

   在政府采购不甚公开的时候,有不少这样的电子政务项目:一些处于“近水楼台”的单位,能在项目的前期介入,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甚至更多的工作。等到项目立上了,名正言顺就成了一个“主角”,先前帮着“搭台”的功夫也没白费。信息化主管部门呢,也乐得做甩手掌柜,只需轻车熟路地沿用从其它领域借来的程序条文或是经验,间或“指导”一下;关键时候再请一些专家来审核(实际上是论证)一下,一个政务信息化项目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如果“主角”们心里都想着“观众”,那还好;如果“主角”只想着“出场费”,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统计一下因为政府在“搭台”中缺乏作为而造成项目失败甚至废弃的比例,一定会得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随着政务的逐步公开,这种“不作为”的主观故意应该是大幅度减少了。怎样“搭台”、特别是怎样“中立”地“搭台”,则成了关键问题。中立不是“中庸”,须得有点“真功夫”才行。

   这种“中立”的功夫,譬如要用不同剧种的名角拼出一台观众爱看的戏来。组织者首先要了解观众真正需喜欢什么;然后,还要了解各种剧种的“出彩”之处;最后,才是让角色们各自服帖,按照剧本,排成一台好戏。

   政府在电子政务中表现的“真功夫”,主要就是需求分析、信息规划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越强,在信息化建设中超脱于技术流派、甚至具体厂商的能力就越强,政府的“谈判能力”也就越强,项目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具体执行的能力可以从市场上寻求,这几样核心工作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这一套“真功夫”,在进行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信息资源整合的结果,必然会在一个更大的目标下调整一些局部利益。怎样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个局部,使不合时宜的局部利益让位于整体利益,靠的就是这一套能力。

   凭借权力来实现“中立”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可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获得一时的兴旺;但免不了经常损害纳税人的利益,患上对某些技术甚至厂商“依赖症”;凭借能力来实现“中立”,才是一种科学的、主动的“中立”。没有这种科学、主动的“中立”精神,“电子政务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