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研究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报告共分五部分:一、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二、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现状;三、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环境分析;四、国外农业电子商务案例及启示;五、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有关行为主体的角色定位。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现就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一)关于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农业商务主要是指涉农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消费者、农村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有偿或无偿信息及交易平台等其他服务的活动。现阶段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农村市场主体知识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我国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农业电子商务。因此,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实践属于初级阶段的农业电子商务。通俗地说,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就是为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者同时取得经济收益。

  (二)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1、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也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农产品由过去长期供不应求缺转变为现在的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加之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时常发生,市场约束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2006年对26个省(区、市)调查,当年共有20个省(区、市)存在卖难问题,涉及90多个县、70多种鲜活农产品。而在农产品卖难的同时,其他某些地区也存在买难的情况。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农村市场信息供给严重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的约束。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大户等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因此,加强商务信息服务顺应了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首先是要发展生产,夯实产业基础,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繁荣了,农民才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此基础上,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提高,社会公共事业才能发展。要实现生产发展,当然首先要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如果农产品不能顺畅销售,不能实现价值转换,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小规模农户就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农业生产也就难以发展。所以说,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为其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和搭建平台,帮助营销,就成为新农村建设最基本、最内在的需求。

  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科技支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经营形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等。其中,现代化的经营形式包括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通过信息服务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通过网络实现农产品营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政府职能也在不断适应并发生转变。十四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将逐渐削弱,“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

  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经济的运行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但政府也需要做好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市场调节难免有失灵的时候,特别是考虑到“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农业的弱质性、农民的弱势性,更需要政府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给予引导和扶持。虽然目前农业生产经营都是农民自主决策,但政府不能撒手不管,家宝总理曾经说“要努力搞好规划,给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销路”。我国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联结,政府就要以更加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调控,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有利条件。

  4、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不仅国内市场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国际市场变化同样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交易,也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而如果不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市场行情等,在谈判中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持,往往会处于弱势,导致交易上的不平等和损失。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动态,也要关注国际市场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动态,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加快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意义重大。政府及有关方面要做好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梳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传输,为国内生产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搭建网络营销平台,提供便捷的交易系统,降低国内生产经营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提高竞争力。而政府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营销服务等都是符合WTO绿箱政策的。

  5、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需要

  中央历来重视农业信息化问题,多次强调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提供基础条件、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会提高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网络的利用率,扩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商务信息服务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投资、组织、规划和管理力度;涉农单位、中介组织、涉农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社会力量也都积极投身到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中。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做好商务信息服务的工作格局。

  (一)政府网站服务功能有所加强

  近年来,我国农业政府网站发展迅速,网站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农业部已经建成包括中国农业信息网主站和近30个专业/行业网站以及各省(区、市)农业网站为一体的农业系统网站群,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政策、市场行情和经济信息等服务,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影响的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目前中国农业信息网日均访问量340万次左右,在国内农业网站中居首位,在中央国家部委网站和全球农业网站中均名列前茅。在200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国务院76个部委(局)网站绩效测评中综合排名列第二位。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网站、超过80%的地级和50%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对农村生产经营者及广大用户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

  商务部于2006年开通了新农村商网,以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交易对接三大功能为主要手段,发布农村、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其他有关部委网站也开通了面向“三农”的服务频道。

  (二)业务系统应用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围绕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各级农业信息部门非常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全国性业务系统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1995开始运行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已经成为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拳头产品;2001年开通的“一站通”供求信息联播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品牌;2003年开通的网上展厅,实现了农业系统部省两级网上展厅分布式的应用和管理,做到了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共享和全国网上联展。

  据不完全统计,供求“一站通”系统自2001年上线至2006年底,累计促成交易额43亿元。截止到2007年7月,“一站通”系统共发展注册用户20.9万个,其中:信息服务站3.7万个,团体会员7.9万家,个人注册用户9.3万个。目前,平均每天发布供求信息400多条,平均日点击数近50万次。网上展厅推介企业数量多达7800多个,网上优质产品、特色产品、进出口产品数量1万多个。农交会期间,网上展厅最高点击数达45万次。系统运行几年来,宣传促成交易额约5亿元。访问者来源覆盖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加拿大、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

  2、地方特色业务系统应用遍地开花

  各省农业信息部门大胆创新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农业信息网推出的“农民信箱”栏目,成为地方政府加强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该省目前已发展农民信箱实名制用户140万,发送个人信件5800万封,群发信件5600万封,发送短信8600万条,发布公共信息4万条,发送农产品买卖信息12万条。“农民信箱”运行一年多来,通过用户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信件回复和电话联络洽谈,已达成交易额17.4亿元,减少产品营销支出6387万元。

  江苏省2006年通过网上发信息、网下做交易等方式,促成农产品交易额35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6%。

  广西于2003年6月建成启用的农产品贸易网,展示各类特色农产品2654个,注册会员1011个,发布各类供求信息13500多条。2006年广西农产品贸易网创新推出“网上农产品节”,根据农产品上市时间,在网上集中展示、推介和销售时令农产品,全年共举办13次。至2006年底,广西农业系统网络平台共促成网上交易600多万吨、交易额100多亿元。

  上海市各区县根据本区的农业特色创建了一批特色网站,如南汇的“我要桃子网”、嘉定的“马陆葡萄网”、奉贤的“农业旅游在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6年,南汇区的“我要桃子网”2个月帮助农民销售南汇水蜜桃10万余箱,收入500多万元。

  3、农产品系列促销活动成为业务系统应用的亮点

  农产品促销系列活动是各级政府部门为解决部分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而采取的有效营销促销模式。如:为防止夏秋季节鲜活农产品因气温高、湿度大出现滞销或卖难现象,农业部从2007年6月1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组织开展夏秋鲜活农产品促销系列活动,通过网络信息引导、会展宣传推介、批发市场经销、中介组织牵线搭桥、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形式搞好农产品促销。截至7月15日,各地统计实现农产品促销金额49.59亿元,促销农产品348.80万吨。商务部从2007年6月10日至7月10日举办新农村商网夏季水果蔬菜网上购销对接会,促成水果、蔬菜交易144万吨,成交总额16.94亿元。

  (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中央布署的农业信息化重点工作。“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由农业部门主导,依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联动相关部门、企业,通过建设公用数据库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种现代信息载体的优势,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建立优势互补,互连互动的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样、交互、个性化的农业信息服务。

  “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自2005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累计建设了201个试点单位(2个省级、41个地级、158个县级)。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人力资源集合、应用系统功能捆绑,形成了形式多样、交互灵活、特点鲜明、快速便捷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了城乡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平等关系,搭建起连接农民、政府、市场的信息桥梁,成为农业部门搞好信息服务的重要抓手。“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了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进村进户,提高了试点项目实施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辐射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展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在加强农业商务信息服务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工商企业本着让利于农民的原则,开展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一些企业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的形式参与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也有些企业在探索直接面向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服务模式。

  1、与政府部门合作推进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农市发[2006]10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开通“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的通知》中明确中国电信、网通为“12316”专用号码开通合作电信公司。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吉林、辽宁、上海、浙江、河南、重庆、陕西、云南等省(市)农业部门,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省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吉林省农委与网通吉林公司合作,在几个地市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平均解答300多个电话,高峰时达到2000个。辽宁省农委与网通合作开通的金农热线目前每日话务量达500多个。重庆市农业局与网通、移动、联通合作已在全市范围内开通“12316”热线,其中“移动农网“用户已超过30万。

  2、直接面向用户开展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据2007年3月22日由《电子商务世界》杂志主办的第二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资料,目前国内运行的行业商务网站已经超过了2000家,2006年总体的服务收入预计在100亿元,就业人数超过了12万。在这2000多家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中,综合性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最多。像阿里巴巴、慧聪这些综合性网站虽然各个行业都包括了,但也是分行业分布的。其他的比较高的有机械、加工建材、农业等行业。农业行业商务网站也进入了前4位。这些商务网站直接面向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洽谈、交易等服务。

  深圳市中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了以有形市场为依托、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结合、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涉农电子商务平台AP88。AP88平台针对农业企业以及行业电子商务的特点,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强大的BtoB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目前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实现了增值的商务服务。

  中华粮网是由郑州华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集粮食B2B交易服务、信息服务、价格发布、企业上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行业综合性专业门户网站。网站收集、发布粮食政策信息、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等,为粮食企业、中介组织、种粮大户等服务。网站实现了粮食信息传播和交易的电子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目前,中华粮网拥有各类信息栏目200余个,网站每日发布的文字信息、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等近400条,其中文字信息日平均达15万字。网站平均日点击数78万次。

  国际大蒜贸易网是上海圣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是国内一家专业的大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大蒜经营商户、加工企业、出口公司、贸易商社等提供大蒜育种、种植、加工、储藏、出口、贸易、科研、信息咨讯等多方面、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

三、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环境分析

  (一)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有利因素

  经过多年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我国从信息化设施、信息技术、宏观微观环境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条件,为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出台,更是为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创造了战略机遇。

  1、宏观政策积极推进

  200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2004]34号)明确要求,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信息资源要进行增值开发利用。

  2005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明确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支持建设第三方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商务应用服务。

  2007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强调在完善发展环境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提出了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为主流的发展态势的目标,以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为切入点,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促进服务贸易,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就业增长。

  一系列政策文件确立了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

  2、市场环境逐步成熟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组织等积极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多主体、大规模、多形式共同推进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格局,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从市场流通方面来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和其它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在农产品跨区域大流通中发挥着商品集散等重要功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不同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000多家,每年的成交额超过20000亿元,形成了销地市场与产地市场相衔接、批发市场与集市贸易结合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批发市场逐步实现了电子交易,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体系已经建立,信息化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悄然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互联网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发布供求信息,交易半径突破了地域限制,借助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营销,成为网络经济时代新的农产品交易方式

  3、农村信息化基础环境逐步改善

  目前,我国农村通信设施大大改善,至2006年末,98.9%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全国农村固定电话、手机的普及率已达70%,计算机上网用户也逐年上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我国乡村网民约为2000万人。

  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到20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还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设施的信息化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得到充分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健全,达到“十万村庄建站,百万专家在线,五亿农民受益”的目标,基本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迅速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广泛普及的信息化手段,开辟了现代流通网络的新渠道,具备了发展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基础条件。这必将带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极大地提升农民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激发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需求。

  4、信息资源和体系资源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

  全国农业部门具有调控农业农村经济、进行农产品质量和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农业信息部门也是一个具有强大优势的组织体系,农业部门工作过程中,产生和蕴藏着一大批独家、权威的信息资源,诸如:农产品和农资产品质量以及信用、企业产品认证品牌、区域农产品生产加工行情动态、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动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资源等,而且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这些信息正是涉农企业和其他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者、有关社会机构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简单说就是五大核心资源:我国农业行政监管体系组织资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组织资源、农业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社、中介组织资源、涉农企业资源和由此产生的各类信息资源。

  (二)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

  由于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环境和支撑体系还不很完善,网上商务信息的发展还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1、有关标准和制度尚不健全

  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同时,电子合同、在线支付、电子签名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健全,用户信用管理机制、市场监管体系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存活时间,决定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有一定限度。然而现阶段,农产品物流体系尚未建立,鲜活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很难突破自身特性的限制。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只有与现代物流实现了整合,才能有效支撑其广泛应用。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网络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开展网上商务信息服务是一种与传统的人与人直接实现现货交易所完全不同的“间接交换”模式。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网络中用户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察,信息的责任难以保证,从而造成用户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因此,网络信用体系就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种信用体系既包括信用体系硬件的建设,也包括信用体系软件的建设;既包括信用工具的建设,也包括以信任为基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缺乏完善的网络信用工具。

  4、安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络病毒的肆虐、黑客及黑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网络完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5、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对农民而言,虽然手机和电话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但是除东部发达沿海地区外,中西部地区电脑的普及率仍较低,偏远山区的农村还没有连通宽带。2005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计算机拥有量东部地区为6.2台,中部地区为0.95台、西部地区0.42台。农民上网普及率仅为3%,是城市的1/6。受广大用户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的限制,我国开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还有一定难度。

 四、国外农业电子商务案例及启示

  与国内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成熟度比较高,应用发展比较快。在这方面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等。

  (一)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典型案例

  1、美国

  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互联网和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已经普遍进入美国的农业科研与决策部门,70年代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到了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场事务,其中一些大农场则已计算机化。现在,美国农场主很重视网络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电子商务颇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农场主已经上网开展商务活动。

  美国的农业电子商务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商品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方兴未艾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美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性系统近300家。在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美国还建有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向育种专家提供服务。美国的物流服务也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化体系,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

  2、日本

  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12月制订了关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战略,总的战略目标是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化差距,使农村充满活力。其特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根本变革。日本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综合性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等。

  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如在日本网上市场中实力位居第一的“乐天市场”,可通过购买、出售、拍卖等方式交易水产品、肉类、蔬菜、面类、大米等众多商品;综合性网上超市数量在日本呈剧增之势;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各类农产品信息公开,价格透明,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实时交易,削减了中间流通费用;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通过和生产者之间直接签订合同,节约了成本,降低了价格,且从农户直接进货,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因此,这种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颇具竞争力。

  此外,日本政府为加强电子交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了通用的农产品定货、发送、结算标准,并对批发市场的电子交易进行了改造。

  3、韩国

  进入新世纪,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负责具体实施的机构是韩国农林水产信息中心,于2000年开发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到2004年,韩国已建立了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由于电子商务的多种益处,韩国政府积极提倡、鼓励和奖励农民参与电子商务。韩国农林水产信息中心免费帮助农民制作产品推介主页,提供软件,并培训农民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目前,韩国有农户主页8000多个。农民在主页上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与需求方直接洽谈交易。过去因为有中间商,农民的产品不能卖到正常价格,而通过因特网,供需直接见面,解决了类似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益。据介绍,通过农业电子商务,韩国农民比利用传统销售渠道(如批发市场等)增加收益18%,韩国消费者减少支出18%。2006年,韩国依靠农业电子商务的成交额达20亿韩元。

  (二)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特点

  1、网络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是发达国家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这些国家,农村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计算机网络也随之发达。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能更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2、专业化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其市场和用户定位不同,可以分为信息咨询和电子交易两大主要类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以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咨询信息等内容为主;后者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服务的网上交易等内容为主。农业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过程日益精细,操作方式也大大改进,促使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3、全程化

  随着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生产过程或单一的经营环节,而是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企业或农户对商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电子商务的全程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使发达国家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启示

  1、政府要改善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软环境

  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从国家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其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逐步完善信息服务市场的法制法规、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保护知识产权等。

  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较缓慢,东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网络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应以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金农工程”、“三电合一”等项目建设,尽快改善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为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3、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

  农村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多种多样,要求有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已迈向专业化,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并结合农业生产比较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状,鼓励在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倡由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明确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4、完善农产品信息标准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信息标准化,我国农产品在信息标准化建设上相对滞后,制约了农产品网上流通的发展。为了适应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引导我国农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政府或行业机构应联合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等部门,完善农产品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交易结算等信息标准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

  5、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体系,能够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不仅有专业化的电子服务平台,而且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很高。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小,流通效率低,应逐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五、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有关行为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

  由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有效的需求市场尚未成熟,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介入与扶持,促进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健康发展。

  1、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要确保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权利、防假冒、增强透明度、增进贸易、促进争端的解决等,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制订相关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还要制定法律、法规,为开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府上网,开展G2B、G2C和设立咨询网站,特别是要以G2B、G2C带动B2B、B2C,作为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切入点。

  另外,根据国家《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的文件精神,政府要发挥其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示范作用。“十一五”期间政府要投资或引导性投资六个重点电子商务工程,即政府采购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工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程、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工程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实现政府信息化和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示范作用,必将推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研发

  信息基础设施是网上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发展信息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宏观调控。

  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服务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大、风险较高的特点。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在相关技术方面一定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如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模式,使网上商务信息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能全部依赖进口。因此,必须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构筑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应用需求的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平台。

  4、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

  企业信息化是商务信息服务的基础,但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速度十分缓慢。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企业对商务信息服务的认识,加快其信息化进程,以促进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

  5、加强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

  人才是网上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关键。要加强教育与培训,积极培养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鼓励农民上网。

  (二)社会中介组织[1]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考虑其实施的社会基础,这就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起着良好的沟通作用,帮助政府和企业互相沟通,更好地合作,促进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顺利进行。由于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涉及到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相关工程建设,政府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另外,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第三方组织,起着维持公正、保护双方利益的作用,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因此,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是否发挥得好,直接关系到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能否顺利进行。

  农业部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农业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 从1987年3月正式成立,至今已满20周年。她在见证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业农村信息化迅速推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负责运维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在中央国家部委级网站中最早上线运行,目前已成为国家农业门户网站。为贯彻落实部领导关于积极利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信息中心经研究、论证、并最终确定推出“中国农业信息网商务服务版”。

  为此,信息中心将依托我国农业行政监管和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为核心、开发利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市场动态相关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建设运营团队、建立经营机制,改造完善系统平台、集成系统资源,计划用3-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拥有独家权威信息资源、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国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动态、市场价格走势、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加工经营主体诚信等方面最权威的信息,开展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并力争注册会员达到100万家,日访问量1000万次,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上台阶。籍此平台信息中心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切实的信息服务而不断努力。

  (三)企业要积极推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应用

  我国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汇聚了全国7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左右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他们是我国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最重要的应用主体,对信息服务有巨大需求,要通过他们将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向纵深普及。

  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是要深化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应用。要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其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促进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和网络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形成,增强企业群体的精准生产和市场反应等综合竞争能力。

  中小型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重点是要普及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应用。通过积极运用第三方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外包,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力争在“十一五”末,经常性应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占总数的比重提高到30%。同时,要鼓励发展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新型服务,重点是发展包括有关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移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应用的渗透性。  


  [1]社会中介组织,是指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总称。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是资源控制权由政府部门高度集中向社会和市场分散转变的产物,同时促成多元化、社会化的资源控制体制和配置体制的形成。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职能转变顺利实行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