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炮火穿越复杂电磁空间准确摧毁目标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科尔沁草原腹地,硝烟弥漫,电磁密布。沈阳炮兵学院在某综合训练基地上演了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实装战术综合演练。该院领导介绍说,这既是他们对近年来炮兵信息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将炮兵信息化作战训练运用于实战的一次有益尝试。

    构建特殊的“未来战场”

    今年初,一份年度综合实弹演练方案摆到学院党委的面前。面对与往年如出一辙的演练方案,党委成员坐不住了。近年来,学院装备了新型炮兵雷达、声测、气象以及电子对抗等装备,积极探索炮兵作战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的新路,取得了一批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为什么一搞演练又“穿新鞋走老路”呢?

    不能守着新装备无所作为,要让信息化研究成果走出课堂。学院党委推翻了原有的方案,明确提出:演练要着眼未来战场的实际,突出信息化条件下炮兵作战特点。于是,一个以探索炮兵信息化作战训练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主要特点的演练方案——“强电磁环境下炮兵作战训练研究”很快出台。演练一改过去的“空对空”为“红蓝”对抗,“蓝军”由装备先进电子对抗装备的对抗分队担任。设定的雷达抗干扰抗瘫痪、远程压制火炮射击指挥保障、声测分队侦察等11个演练课目,全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为此,学院把150余套炮兵信息化装备投入到预设的“未来战场”。

    特殊的战场环境、复杂的课目设置、先进的信息化装备,让战场变得诡异难料。参演官兵感叹:今年演练不一样了,进了演练场就像进了战场。

    隐真示假更显“弹道无痕”

    演练一开始,担任目标侦察任务的某型雷达就遇到了“克星”,遭到来自“蓝军”电子干扰分队强大的电磁干扰。荧光屏上“雪花”一片,昔日的“千里眼”顿时成了“睁眼瞎”。战场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缺失了目标诸元,“红军”已经上膛的炮弹迟迟不能发射。

    面对这一意外情况,电子系雷达教研室的几名教员沉着应对,迅速判明:侦察雷达之所以被干扰,是因为被“蓝军”捕捉到发射波段。经过简短研究后,教研室主任夏宏森果断下令,启动雷达组网侦察。配置在不同位置不同型号的5部雷达同时开机,并不断变换波段,轮流担任目标侦察任务。很快,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击“蓝军”目标。对此,“蓝军”干扰分队不知所措,真是弹道无痕,明明显示干扰成功,怎么目标还是一个个被准确摧毁?此时的“蓝军”还不知道,“红军”巧妙运用多部雷达,已经织起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天网,“蓝军”干扰的只是一个诱饵。事后得知真相,“蓝军”直呼上当,不少官兵感叹:雷达组网侦察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后说啥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可不能再上当受骗了。


  新技术让“三剑客”联手

    炮兵雷达、声测和气象分队在炮兵作战训练中地位突出,被官兵们誉为战场上的“三剑客”。这次演练中,它们唱主角打头阵,首次上演了联手出击的精彩一幕。

    演练关键时段,“蓝军”电子侦察分队实施了连续不间断侦察,让“红军”雷达不敢轻易开机。因为一旦开机,阵地位置就会暴露。随着第一发炮弹炸响,声测、气象分队的数据同时传来,担任炸点偏差量射击修正任务的“红军”雷达精确调整方位,火速开机。结果,“蓝军”还来不及反应,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数据,并通过网络平台传送到火炮终端。

    作为炮兵信息化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兵雷达、声测、气象3个专业受地形和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以往,作为独立的3门学科和专业,由于组训方式复杂,平时教学训练都是各自为战。能否将各种炮兵信息化装备集中起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网络指挥平台,实现资源融合、信息共享?该院领导认真研究后,抽调骨干成立了攻关小组。经过刻苦攻关,他们采用先进的数据接口技术,将多种型号的雷达、电子对抗装备、火炮声测系统等联成了网络平台,实现了精确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这一技术在炮兵群指挥、雷达组网侦察、远距离气象保障等课目中一显身手,显示出良好的作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