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区张南芬:创新型城区建设关键在人才
来源:浙江在线 更新时间:2012-04-14

 


江北区区长张南芬

  2007年9月4日上午,江北区区长与网民互动谈“创新创业”。

以下是现场实录:

  网友深山树: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体是企业,那江北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呢?

  张南芬:首先是加强企业研发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们突出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一是深入实施“双三十工程”,着力培育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双三十工程”实施,我们分别培育了3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0家重点企业研发机构,2002-2006年五年中,我们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拥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市级21家,区级7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业提升。五年来,我们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0余项,区级科技项目110项,累计投入项目扶持资金3119.6万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超过5亿元,项目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产出。五年来,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02年的13.8亿元增加到06年的58.1亿元,年均增长35%,位列全市前茅。三是实行高新企业研发补助,促进区域科技投入的大幅增长。2004年开始,我们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补助专项资金,三年来,累计安排研发补助专项资金700万元,带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 30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去年增长了99.7%,当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9亿元,占全区研发投入总和的70%,研发补助直接带动了高新企业科技投入的大幅增长。

  其次政是府增强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增强企业科技意识。近年来,我们共组织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财务单列、科技形势及发展趋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专利商标及知识产权等100余场次。三是开展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抽调区、镇两级干部组成49个工作组,走访了我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和部分近两年来新引进的重点企业共1030家,共收集了532家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809个(条),都给予了解决或解释答复,这为我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网友COCO:科技合作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重要一环,江北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南芬::针对区域内科技资源相对短缺,我们在创新型城区建设上坚持开放原则,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一是以“科技专家江北行”系列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院企科技合作。从2004年开始,我们针对大型对接活动的不足,创造性的提出了以“科技专家江北行”系列活动为平台,针对江北区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广泛开展针对特色行业与产业的小型专业化的校企科技对接,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三年来,共举办了‘磁性材料’、‘金属表面处理’、‘电机制造与控制’、‘知识产权’、‘刀模具’、‘汽车及零配件’、‘上海交通大学’、‘农产品深加工’等21个专场的“科技专家江北行”系列活动,共有800余人次企业负责人参加,行业专家直接面对面地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以此为平台,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达成合作项目30余项,为推进我区集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撑。二是加强高层互访,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最近三年,先后组织100余家企业进行科技人才考察对接活动,走访了37家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达成合作项目20余项,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为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合作,拓宽合作范围,搭起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逐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兵科院、航材院和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院三校”为重点的合作体系。以此为基础,我们每年都举行有关的大型科技(人才)合作活动,先后举行了“百名浙江大学研究所所长江北行活动”,“双百联动”等大型科技(人才)对接,三是设立科技合作专项基金,鼓励校企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从05年起,区政府专门设立500万元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基金,用于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攻关与成果转化我们给予20%比例的补助(最高50万元)。专项基金的设立,为推动校企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区已与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国内11家知名高校院所签订全面科技(人才)合作协议,科技合作逐步由一般项目合作向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发展,由单纯人才引进向“柔性引才”与人力资源培训合作发展,由以点为主向点面结合发展,由技术项目合作向制度化的全面合作发展。科技人才合作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友蒋同学:江北在创新建设中,是怎样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

  张南芬: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关键在人才。为促进人才集聚,激发人才的创造力,我们不断加大引进、激励的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制定出台了《江北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及《江北区青年科技创业奖评选办法》,加大对科技人才、科学技术转化的奖励。在去年创新型城区建设动员大会上,我们对区科技创新特别奖、区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创业奖、专业技术能手、优秀科技人员等进行表彰奖励,下发奖励资金70余万元,在全区营造了科技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人才科技服务月”活动,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以每年一次的“科技人才服务月”活动为平台,举办科技交流、人才招聘、校企合作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大投入,设立科技人才发展补助资金,对引进人才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和房租补助,对博士和副高以上职称的企业人才引进给予年薪补助。三是努力搭建发展平台,增强人才创新能力。以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市“4321人才工程”为抓手,资助培养人选主持或参与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等重大科研活动,打造一支拔尖人才队伍。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三年来共选送了31人。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启动千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培训工程,建立江北区智力服务中心,促进人才柔性流动。

  网友nannan:江北在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有什么打算?

  张南芬:我区去年召开了全区创新型城区建设暨科技人才工作大会,会上提出了到2007年创建省科技强区;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进入创新型城区行列的发展目标。

  网友nikauile:针对以上目标,江北在创新方面又有什么样的发展举措呢?

  张南芬:这几年,我区创新型城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离创新型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更好的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速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第一项是产业升级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启动建设科技孵化器,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春苗计划,筛选30家成长性高的科技型企业,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培育40家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产值年均30%增幅、“十一五”末期达到150亿,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30%。

  第二项是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技术创新投入。“十一五”末,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政府科技投入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达5%,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力争超过60%。每十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0件,争取300项市级新产品、培育30家区级以上研发机构、区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30项以上,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第三项是金桥合作工程:大力开展科技合作,与中科院、兵科院、北京航材院三所研究院,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四所高校,上海、合肥、西安、长沙、武汉、东北六个区域开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冶炼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合作。第四项是数字信息工程:加快数字江北建设,编制江北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整合信息化资源,推进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十一五”末,争取电子政务在全市范围名列三甲,20家企业成为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

  第五项是人才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加大紧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高级技工队伍建设。力争到2010年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达到1万名左右。

  第六项是全民素养工程:加大科技知识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科普培训、宣传活动,逐步建立提高农民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体系。实施全民学习计划,深入实施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创建学习型城区,全民科学素养提高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