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农业科技110是我省叫响全国的一块品牌,从2002年创建以来,先后有500多万人次农民受益于农业科技110,它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110”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农务,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根据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省科技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农业科技110,为海南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助推器的作用。
实施专项技术培训
澄迈县永发镇农民梁学青从1993年开始种瓜菜,凭经验种菜产量总是不高。“病虫害多,产量低,种出来的瓜菜卖相不好,很难卖出好价钱。”今年5月-6月,梁学青两次参加了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种了几十年地的他恍然大悟,原来土地也要因“土”施肥,并不是肥料越多就越好。改变了施肥方式后,梁学青种的茄子产量大大提高,每亩产量可达8000斤。
从今年5月初开始,省科技厅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30多位副研究员以上的热农专家,围绕海南主要作物和支柱产业,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新肥料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作物高产栽培、植保新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专项行动。计划自今年起3年内,培训农业科技110系统技术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20万人次。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农民像梁学青一样接受过农业技术专项培训。省科技厅在海口、儋州、澄迈等13个市县21个乡镇,培训市县农业科技110专家团专家、服务站技术人员和农村骨干1万多人次;全省农业科技110系统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讲座、远程视频培训等1146班(期),培训人数14万多人次;举办科技下乡732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94万册,受益农民近90万人次。
建设农业科技110龙头服务站
7月3日上午,省农业科技110水产服务站挂牌成立,这是我省拟建20个农业科技110龙头服务站之一。农业科技110龙头服务站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很受农民欢迎。澄迈县永发镇美玉村果农王东种植的龙眼产量一直没法提高,省农科院农业科技110果树服务站的专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派专家上门指导王东采取反季节催花生产等技术。7月中旬,记者前去采访时,看到王东龙眼园里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王东说:“现在一株龙眼最高产量200多斤,是过去的10倍。”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建立了省、市县(区)二级指挥中心23个,服务站98个和服务点283个。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110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示范作用?省科技厅决定,结合我省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建设科技示范村,同时启动农业科技110龙头服务站建设计划,在今后两年里,围绕产业重点培育和扶持20个龙头服务站。今年上半年,我省已建成瓜菜、果树、水产、甜瓜西瓜等4个龙头服务站,花卉、南药等7个龙头服务站正在筹建中。
这些计划的启动,带动全省农业科技110系统加大了投入。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科技110系统新增交通工具、电脑、电子显示屏、视频终端、测土仪器等服务设备223台(套)。省科技厅还筹措资金60万元,支持保亭、琼中、白沙等中西部市县加强农业科技110基础建设。
发展电子农务培育“电子农民”
今年7月,省科技厅与清华大学合作,启动“两网一馆”(海南农业科技110信息网、电子农务网和海南虚拟科技馆)升级改造科技专项,以提高我省农业科技110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农务发展。
此外,省科技厅还与海南电信、海南移动和海南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合作,提升我省农业科技110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在全省范围加快发展电子农务,培育电子农民。
我省农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儒吴村农民吴开茂,就是一位典型的电子农民,他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收集各地荔枝产业管理新技术,荔枝市场价格,并在荔农中及时传递;同时,本地荔枝管理技术、本地优质荔枝品种、采摘信息等,也在互联网上发布,吴开茂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种植的荔枝远销到了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作者:范南虹、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