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并不是都市的专属品,正像现代化同样应该属于农村。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各省(区、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 的41%。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站体系基本形成。所有这一切中更重要的,是农民正在自觉地运用网络发家致富奔小康。
今年7月,陕西西安灞桥区新筑街办余家村村民张根堂种植的4亩合欢树成材了,可是由于信息不畅,销售成了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西安市电子农务推广办公室向订制电子 农务信息的用户发布了此条信息。很快,就有10多个客户来到张根堂家现场预购树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根堂就以每株40元的价格,卖出了1万多株合欢树。看着鼓起的 腰包,他逢人就说:“一条电子农务信息就让我赚了几万元,这信息可真灵!”
如果张根堂在7月26日当晚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社区”栏目,其中报道了江苏省通州市实施江苏省农民上网“致福工程”培训日,张根堂一定会对江苏的农民以 网络为平台发展种养业的典型事例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面对的已经不只是黄土和农具,也包括了鼠标和键盘,利用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选择。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信息 不畅,部分农村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窘境,“卖瓜难”、“卖菜难”一度令丰收的农民长长叹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 法。如今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在政府与农民、科技与农民、市场与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张根堂所在的西安市在2005年开展电子农务工作,市农业局与联通公司合作,主要以手机短信、专家咨询热线、登陆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用户传递科技致富信息、农副 产品价格行情和农副产品供求信息,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电子农务和通信服务。两年来,为了推广电子农务工作,西安市专门成立了电子农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 建了9个电子农务专家顾问团,聘用农业技术干部166人,聘用500名基层一线人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建成电子农务推广站47个。周至、阎良、临潼等专业乡村建立起各具特 色的“电子农务服务示范基地”,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新增添的“农业综合信息”栏目向农民发布务工、医疗、天气等信息,并为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个重点 村和农业协会免费制作宣传彩铃,免费订制电子农务信息,并实现村民之间接打手机费用全免。
跨越城乡“信息鸿沟”
当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农业部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新阶段具有新特点:一是政府主导。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 是公益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具有需求迫切、基础薄弱、覆盖面广、受益民众多的特点,是当前政府优先、重点支持的公益事业;三是需求复杂。不 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四是渠道多样。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 同。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手段综合、多模式共用;五是渗透交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 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环节,与农业各产业紧密地交织结合在一起。
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卓有成效。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后,农业部随即提出了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想。 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围绕实施“‘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狠抓信息服务网络延伸、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发布(服务)三个着力点,信息体系建设 和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信息服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农业行政部门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立体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体系逐步形成。
农业部以农业影视中心、农民日报、农村杂志社、农广校、中国农业信息网“五个一”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媒体,通过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网上展厅、全国农业 网站信息联播、“三电合一”等应用系统纵向贯通全国。各地农业部门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面向“三农”、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三电合 一”、“电波入户”、“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和“信息进村入企”等信息服务模式。一个以农业部门为主体、多种方式服务的信息网络已经开始形成。在农业部门的组织和带 动下,各涉农部门、各类农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也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信息服务多元化主旋律已经唱响。
“这电脑真没有白买啊!”
农业网站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信息传播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 站。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 个,占乡镇总数的41%。许多涉农部门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的网站。一些中介组织、大的涉农企业集团、甚至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业务,也开 设了具有特色的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站。
据统计,目前涉农网站约有6389个,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4372家。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站体系基本形成,正快速向中介组 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为用户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主要方面,成为农业信息 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工作抓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目前,农业网站已经走过了自发发展、数量急剧扩张、以设施建设为主的起步阶段,进入了一个自觉发展、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以服务效果导向的新阶段。
江西上犹县油石乡花园村村民朱咸辉新承包了100亩地种植“美少女”西瓜。通过上网,他学会了西瓜微灌技术,采用优质高产西瓜新品种,去年亩纯收入达到1600元。他 还利用网上学到的技术开始改良土壤。新田村村民胡三洋从网上学习了农机服务技术和土壤增肥技术后,不仅自己用,而且还传授给其他农民,让其他人和他一起共享“资 源”。
据了解,其他乡不少农民建起了蔬菜大棚,通过上网取经试种反季节蔬菜获得丰收。围绕良种搞种植、养殖,只是上犹农民上网的第一步,不少农民还以自己独特的目光, 从网上找来了农业订单,拓宽了养殖销路。
近两年来,该县农业部门也为农民发布农经信息800余条,其中引进蔬菜、林果、畜牧等方面名优特品种38个,推广应用新技术68项,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今天上没上网,有什么好品种,市场价格怎样……如今,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民见面时的话题正起着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