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吉林市发改委 更新时间:2012-04-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这为吉林市发展信息产业指明了方向。《吉林市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指导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的文件。
   
    一、信息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我市来看,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个产业,对我市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自“十五”以来,以年均34.8%的速度增长,是我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系统框架基本形成。
    ——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信息化已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信息产业“十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情况
    ——“十五”末,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含营业收入)49.9亿元;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出口交货值1.1亿元。
    ­——电子产品年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4.63亿元,到2005年的20亿元,5年增长了4.3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市电子产品正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企业结构得到优化,国有参股、民营、中外合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
    ——全市拥有软件企业150家,已开发和应用的软件产品240种,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4倍。
    ——电信业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2005年营业收入达到15.6亿元;从事信息服务的机构与企业约2000家。
    ——初步形成了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格局,各领域信息化逐步深入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信息产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国内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表现为:
    1、信息产业总体规模比较小。
    2、电信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3、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4、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人才矛盾突出
    5、全社会积极推进信息化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为动力,高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旗,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顺应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立足改革开放,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产用结合,加强协调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我市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到2010年,产业规模将在2005年49.9亿元销售收入基础上再翻两番,达到200亿元,成为带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和优势产业。
    (一)经济增长目标
    1、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含业务总量)达到209亿元,约为2005年的4倍,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29亿元,约为2005年的6倍;软件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约为2005年的7.5倍;电信业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约为2005年的2.8倍;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约为2005年的2倍。
    2、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30亿元规模。
    3、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约为2005年的4.3倍。
    (二)其它发展目标
    1、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5%。
    2、技术创新目标。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自有知识产权电子信息产品比例达到50%以上。
    3、投资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为60亿元。
    4、效益目标。预计2010年全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比约为1:3.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全员工业增加值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年左右。
    5、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显著增强,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设计管理信息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推广电子信息技术。
    6、推进信息化水平目标。初步建成吉林市信息化发展体系,建立全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库;建成全市综合信息平台等政府门户网站,形成全市信息化网络平台;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在社会环境具备条件下力争初步开展企业对企业方式的电子商务;大力推进企业对消费者方式的电子支付系统。
    五、发展重点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1、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电力电子等优势特色产业
    2、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电力电子产业园区、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等)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3、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加快产业的发展
    4、实施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5、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二)软件业
    1、把吉林软件园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软件园区之一
    2、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加速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
    3、以人为本,建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抓住机遇,逐步开展软件外包业务
    5、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三)通信业
    “十一五”时期,着眼于满足信息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市将继续加大公众电话网、数据及多媒体网(DDN网、帧中继网、IP网、ATM网)等通信业务的覆盖面,重点加强移动电话网(GSM网络、GPRS网络、VOIP业务、WAP移动上网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增值业务开发。搞好现有网络向新一代网络的演进,逐步形成一个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宽带信息网络。
    (四)信息服务业
    1、结合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扶持和培育一批有规模和前景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2、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快速推进社会信息化
    3、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数据处理业
    4、积极推动网络信息服务,开拓信息增值服务新领域
    5、促进传统信息咨询服务业向新型信息咨询服务业的转变
    (五)信息化
    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推进信息化涉及到全市各行各业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工作。
    1、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3、积极推进行业领域信息化
    4、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5、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6、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7、推进社区信息化发展
    8、促进家庭信息化建设
    六、对策措施
    我市信息产业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长远发展目标,要适应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要解决好行业内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职能,形成依法行政、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
    (二)明确信息产业优先地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三)以电力电子为突破口,打造信息产业新特色
    (四)大力开展技术合作,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推进大公司战略,构建产业发展主体
    (六)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合资合作
    七、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
    到2020年,吉林市进入信息社会,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技术先进的信息化体系。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含营业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亿元,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全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