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探讨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毛有桂

摘 要:以扬州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介绍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思路,重点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因特网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载体日趋数字化,信息传播逐步网络化。数字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的机构,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因此,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 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通过网络向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系统。其基本特征是以信息数字化和传输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它具有3个基本特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文献传递的网络化和文献资源的共享化。所谓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指文献资源的载体形式数字化,能对数字文献收集、加工、整理、保存。所谓文献传递的网络化,则是专指利用网络传播数字化的文献。所谓文献资源共享化,是指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到世界各地,用户只要点击相关超链接,就可以从一个数字图书馆跳到另一个数字图书馆,从而共享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2 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          

 扬州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一个基于网络面向用户的、应用最新技术符合国际标准的、整合各种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较高的起点上建设一个地区性的信息资源中心,为江苏省特别是苏中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提高图书馆对用户的整体服务能力,力争使扬州大学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提供能力上、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上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为学校营造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和科研环境,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以便尽快提升学校的水平和地位。          

3 建设的内容          

3.1 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在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的过程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丰富而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围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科学、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可持续支持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系统。因此,必须加强与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积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1)中外文大型数据库的引进。直接购买数据库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主要途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要以学科建设作为数字化资源的主体。近年来,我们以动物疫病、作物基因、界面化学、跨流域调水、扬泰文化等我校五大重点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建设为中心,在对国内外商用性学术电子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和追踪的基础上,有选择、有计划地购买引进高品质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医学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36种。基本做到了中外文书目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覆盖本校所有学科与专业,中文电子期刊覆盖本校所有学科专业,外文电子期刊覆盖本校重点学科和专业,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自有资源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本馆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建立各种全文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形成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自有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及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建设两个方面。首先,自2001年我馆引进汇文系统以来,图书馆组织精干力量,对全校6个校区的馆藏图书进行回溯建库,完成馆藏中外文图书、报刊、光盘、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以及音像制品等非书资料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其次是特色馆藏或专题数据库建设,建立了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扬州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数据库、扬州大学图书馆古籍图书书目等数据库并上网,并拟建扬州文化数据库等,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积极主动的服务。          

(3)开发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围绕本校重点学科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也是我们建设数字化资源的另一重要途径。建设符合自己学校专业特色的学科导航库对于本校的教学科研发展至关重要,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本馆所拥有的特色信息资源,更多的是网上的信息,由网上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的虚拟馆藏是图书馆实现数字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02年我们组织人力对收集的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整序与组织,并根据我校重点学科将其以主题树的形式建立了重点学科导航库并上网,充分开发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补充、扩展图书馆的电子馆藏,引导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校内引起广泛的反响。          

3.2 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建设          

2001年,我馆引进“汇文”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在图书采购、编目、流通、阅览等方面全部实现了全流程计算机管理,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打下了基础。2003—2004年我们在省“211”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费的资助下,加快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引进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异构资源整合系统,数字化资源创建应用系统。          

通过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建设,将改变目前图书馆单一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让用户可通过FAQ,MAIL,实时文字互动,多途径地与参考馆员接触,实时解决问题。通过网络为异地读者办理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原文传递服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海量数据的搜索效率和速度是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通过异构资源整合系统建设,可通过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帮助用户在多个数据库搜索平台中实现一站式访问,大大减轻了用户的操作负担,提高了用户的检索速度,节省了用户的宝贵时间。引进异构资源整合系统对图书馆现有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引进了数字化资源创建应用系统,为图书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扬州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扬州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数据库、扬州大学图书馆古籍图书书目数据库,提供了高效、方便的制作系统。通过数字化资源创建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特色资源,并将我们的信息资源加入到“CALIS”“JALIS”系统中去,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用户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3.3 支撑平台的建设           (1)图书馆网络建设。在学校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借助于“211”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费,在网络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我馆以逸夫图书馆为中心,充分利用核心交换机CISCO Catalyst 6509所具有的系统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结构进行了规划和调整,实现了逸夫中心馆与各校区分馆的光纤互联。按不同应用需求,把图书馆内部网络划分为5个子网:查询网、业务网、办公网、VOD网、网络应用服务专网。目前我馆各计算机业务节点均能独享100 Mb带宽。          

(2)存储系统建设。我馆原有存储设备容量不够大,速度不能满足大量数据顺序读写的需求;存储服务器的可扩充性和兼容性较差,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复杂,不能充分利用各服务器功能。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我校当前教学科研发展的需求,增强扬州大学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2004年我们又建设了光纤磁盘列阵系统,采用了新兴的SAN(Storage Area Network)架构,将磁盘存储介质合理分配、数据快速恢复及降低服务器宕机时间等综合贯穿起来,提供一个跨越总馆和各分馆,各系统安全连接的大型存储空间,突破空间阻隔,实现数据的即时交换与更新。          

(3)网络防火墙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的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等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防止数据库被黑客破坏和窃取网络信息资源。2003年我馆引进了网络硬件防火墙设备、防毒杀毒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采取了一套较为完备可行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策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4 服务环境建设          

(1)数字图书馆门户的建设。图书馆网站不仅是用户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的重要媒介,而且也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是图书馆借以向用户推销自己的工具。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和用户沟通,影响到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我馆专门成立了图书馆网站建设小组,组织精干力量建设图书馆网站,充分利用图形、语音及其融合技术,设计了一个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的友好、直观、方便的接口,力求做到使网站的内容丰富,具有特色,能适应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实现了图书馆网站的检索功能、导航功能以及与用户交互功能和对用户咨询快速反应的功能,并根据需要经常更新页面。          

(2)网上用户教育中心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的中心,是大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极为重要的场所。数字图书馆应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对用户进行宣传教育,介绍本馆集成系统、目录查询系统、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等,向学生传授馆内的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开展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我馆集中人力建成了新生入馆教育视频,数据库使用方法演示系统等,并收集大量与本校学科有关的教学课件,形成了一个网上的教育中心,为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和学科专业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尽管国内已经实施了多项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工程,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研发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图书馆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结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我们觉得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中,必须严格遵循其标准,避免出现不按规范和标准建立非标准数据库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组织与传递的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共享信息的可利用率。而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项目前就感到无“标”可依,无“规”好循。因此,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时,相关技术标准工作的研究尤为重要。          

 (2)加强引导与协调。应成立类似Calis和Jalis全国及地方性的数字图书馆领导机构,一是负责对国内现有网络技术、信息人才、信息资源、经费与设施等力量进行疏理和合理的配置,协调安排全国各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以避免项目投资、建设的重复和浪费,推动资源的全面共享。二是要组织对全国各地正在试验的项目进行调查总结,推广试点单位建设经验,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引导。          

(3)加强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版权问题一直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大的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版权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赋予图书馆、科研及教学单位所特有的法定许可权,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4)加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关系的研究。解决数字图书馆性质定位问题、运营模式问题、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问题。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和试验,加强对传统图书馆的改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5)加强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种多媒体信息数据库成几何级数增加,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各种类型的、海量的数据,这对网络和服务器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据库运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数据量的加大,检索和传输速度将会越来越慢。因此,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保存在数据库中,以降低数据库的成本,保证数据库检索效果。          

(6)加强人才建设。数字图书馆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和发展高素质队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在图书馆原有人员结构中,除文献筛选有现成的人员外,其他都要通过引进或培训而获得。因此,各图书馆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应引进一批既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又能开展研究和开发各种软件的高层次人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7)加强资源的整合。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库的开放性和扩展性的特点,许多市场上的数据库以整合的面貌出现,不再单纯是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通常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集成了一次文献的内容,因此应特别注重引进这种整合型的高质量数据库,将已有资源及引进资源整合上网,使得用户通过校园网络可以直接得到文献线索和全文资料,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8)加强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教育。知识价值只有通过用户的利用才能实现,提高用户利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更高的效益,也成为数字图书馆提高自身服务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通过用户培训、继续教育、提供在线自习和在线帮助等方式,向用户介绍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的方式方法,帮助用户掌握检索、获取、利用有用信息的方法,提高用户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冰.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政策建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15-17.          

 [2] 郭淑芳.有关数字图书馆的一点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4(1):78-80;86.          

[3] 胡敏.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J].情报杂志,2003(4):65-66;69.          

 [4] 陆娜,李纲.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科学,2004,22(2):204-206.          

[5] 罗春荣.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3):16-20.          

[6] 吕珩.关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1):68-70.          

[7] 姚兰.深圳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J].图书馆,2004(4):98-100.

第一作者简介:毛有桂,男,1969年生,1994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硕士),馆员,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省扬州市,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