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来源:诸暨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一组专题报道,从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回顾展示我市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敬请读者关注。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走进基层破解难题

    从2005年1月开始,我市全面启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有3批共62251名党员参加,涉及基层党组织1366个。在历时一年半的教育活动中,全市先后开展“十百千万”、“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和“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近20万名,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1万人次,落实帮扶资金1704万元,帮助基层解决792个实际问题,群众对意见建议整改落实和反馈的满意度达到98.6%。

    在今年的领导班子主题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结对帮扶1581人,慰问困难群众2801人,落实帮扶资金725万元,化解矛盾625件,确定为民办实事417件。5月下旬全面启动 “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梳理汇总出8大类768个难题,一些难题得以破解,一批长效机制出台,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我市坚持选拔任用与教育管理同步,努力建设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去年以来,相继开展镇乡(街道)、部门换届,优化了班子结构。此外,我市通过开展新任领导干部上岗培训、选派干部赴外培训研修、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等,大规模培训干部。通过实施后备干部“321”工程、“三个一批”活动(党校培训一批、实践锻炼一批、压担使用一批)、“三五”人才跟踪培养工程等,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成效明显。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出干部任前公示制、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制、常委会审议票决制、干部考察资格认证制、科局级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等一系列举措。今年又结合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和“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调研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制度。

    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我市突出一个“硬”字,做到敢于碰硬、敢于监督、敢于亮相;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帮忙不添乱,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服务全局、服务中心;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及有关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等一系列文件,优化了拴心留人的环境。到2006年底,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92065名,占总人口的8.7%,比2003年增长了49.7%。

    我市着力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培养,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全省率先创办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学校,积极推动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以“引万名英才,筑人才高地”活动为核心,拓宽外向招才渠道;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先后建立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坚持关爱人才、服务人才,通过企业家协会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协会抓人才工作的做法,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肯定并作专题报道;通过开展“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十佳引进人才”和“十佳高技能人才”等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争先创优的人才工作氛围。

    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我市全面开展农村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通过设立基层组织建设观察点和村级班子动态评估制度,实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和专职驻村制度,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等措施,镇村运行机制更加规范有效。通过推进农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村干部新农村建设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我市以“党建全覆盖、管理网格化、手段信息化”为目标,探索实行社区和企事业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深入开展以“双育双强”为重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和“333”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创新中小企业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推行企业党群工作一体化模式,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今年5月,我市67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并培育了一批省、绍兴和市级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同时,继续深化特色示范社区、星级社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双进共建”,探索实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形成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共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