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泊头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六届人民政府工作是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四年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不断深入、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任务,我们在沧州市委、市政府和泊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不仅圆满完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而且在部分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以令人瞩目的业绩书写了泊头发展新的辉煌。
   
    过去的四年是泊头建市以来发展最迅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四年。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8.8亿元,是2002年的1.74倍,年均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08亿元,是2002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6.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19:45.7:35.3调整为13.4:52.2:3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8亿元,是2002年的1.95倍,年均增长18.2%。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30元,比2002年增加2617元,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比2002年增加1118元,年均增长8.5%。全市人民在深切感受生活巨大变化的同时,更加焕发出忘我的发展热情。据第六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显示,2006年,我市在全国2008个县(市、旗)中名列第357位,较2002年跃升251位,竞争力等级由D级跨越至B级。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曾批示:“泊头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在黑龙港流域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推广”。
   
    过去的四年是全面加快工业强市步伐,泊头逐步占据环渤海装备制造业高地的四年。强化宏观指导,营造发展环境。我们先后聘请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编制了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了特色产业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开全国之先河,于2004、2005年连续两年举办国家级汽车模具论坛,并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汽车模具之乡”。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0家,比2002年增加107家;销售收入五千万元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分别比2002年多9家、1家;利税五百万元以上企业21家,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分别比2002年多17家、2家。京泊模具、兴达模具、新科环保、宏业集团、中泊防爆等一大批优强企业成为全国汽车模具、环保设备、汽车加热器、防爆工具等行业龙头企业,兴林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汽车模具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创新扶持资金,引导企业与清华大学等20余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到20个。围绕新材料生产、制造业信息化等科研课题,申报沧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1个。在全省率先开发成功烟气脱硫技术。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泊头汽车模具产品获得“精模奖”一等奖。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建河北省名优产品8个、著名商标6个,在沧州名列前茅。实施技工培训工程。在加强职教中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年技工培训能力达5000人。截至2006年底,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三大产业企业已发展到900余家,较2002年翻了一番;年产值66亿元,是2002年的5倍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0.8%;三大产业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8%、4.6%、16%。泊头成为河北省唯一的“环保产业试点市”,铸件及汽车模具产业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为省“十一五”重点扶
   
    过去的四年是工业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对全市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的四年。我们把工业区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全力打造。2003年,在工业区建区十年累计引进企业21家,投资额不足5亿元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经省政府批准,调整出1500亩建设用地规划,实施了工业区二期建设。举全市之力,强化充实工业区领导班子及工作机构,赋予工业区封闭式管理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制定了工业区12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6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投资1亿元用于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面积6平方公里,全部实现“八通一平”。四年来,工业区先后引进项目153个,总投资达45.45亿元,年实现利税2.5亿元,引进项目个数、投资总额分别是2003年前十年总和的7倍、9倍。昔日沉寂的土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泊头开放窗口和投资热土。工业区被评为“全国30强势汽车工业园区”,并得到中央巡视组、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郭庚茂等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交河镇、四营乡、富镇等特色乡镇工业小区发展迅速,累计引进项目240个,总投资25亿元。以市工业区为龙头的正港公路园区经济带迅速崛起。
   
    过去的四年是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四年。我们强化对项目建设的扶持、服务、督导力度,成立了项目办和重大项目办,将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出台了鼓励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以创新的思维破解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成立了项目建设代理中心,先后为项目建设解决用地3615亩、融资6000余万元,土地复垦置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四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年均37.8%的增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一大批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在人民群众的关注中顺利投产。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578个,计划总投资142.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78倍、9.16倍。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129.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7倍、14倍;亿元以上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79.9亿元。5个项目挤入省重点项目计划,在沧州市首屈一指。200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是2002年的3.6倍。
   
    过去的四年是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凸显的四年。打响了市属工商企业改革攻坚战。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复杂的遗留问题,我们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克服超乎想象的困难,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调整、充实了市推进市属工商企业改革委员会,制订了基金管理、职工安置等一系列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厂一策、灵活多样;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国退民进;一个明晰,两个斩断;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等五条改制原则。市财政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出资6000万元支持企业改革。截止到2006年底,历时近四年的市属工商企业改革已基本结束。全市115家未改制的市属工商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程序,其中,破产83家,股份制改造22家,通过改革共盘活资产6.7亿元,核销呆坏帐2.6亿元,补缴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5300万元,补发工资和离退休金4300万元,安置职工2万人。市属工商企业改革取得全面胜利,在泊头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满完成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泊头已成为河北省级以上粮储库最密集的地区。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了19家单位事改企工作,精简事业编制955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进行。构建并完善了以“票款分离、综合预算、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在沧州市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的四年是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四年。我们对开放工作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精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确定了“三外并举、外资为重”和“以外贸引外资、以外资促外贸”的总体思路。营造开放氛围。引入网站、彩铃等现代宣传理念,举办了城市名片评选、文学泊头梨园笔会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完善了开放考核、奖惩机制,先后出资500万元重奖招商功臣,全社会开放氛围进一步浓厚。创新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在上海、昆山、广州、青岛等地开展小组团招商活动60多次。组织90余家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铸造、锻造及工业炉展览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商贸洽谈会52次。英国工具和量具协会、吉利集团等300余家国内外组织和企业慕名来我市参观考察。四年来,直接利用外资1911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21.5亿元。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新增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54家。与日本本田、法国家乐福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四年来,出口创汇1.48亿美元,具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98个。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专门组建了优化发展环境委员会、服务和保护外来客商领导小组和投诉中心。从政策上给予外来企业特殊待遇,设定了企业无干扰期,严格实施职能部门与企业对话制度。坚决处理了一批干扰和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开放步伐,已成为全市上下坚定不移的共识。
   
    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推动泊头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十一五”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入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4%。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小麦、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完成果品改良2万亩,果品产量达到54万吨以上;完成果品出口7.8万吨以上。积极推广小区养殖模式,年内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抓好用材林建设,全年植树造林3万亩,“四旁”植树160万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4万人次,劳务输出3.7万人次。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新建标准化果园5万亩,完成无公害果园认证4万亩,鸭梨优等果率提高到85%以上。积极培育泊头鸭梨地理证明商标。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良种覆盖面。创新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模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项目,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国家级优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完善农业防疫体系,抓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及基层动物防疫、检验监督分站建设项目。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下大气力培育一批销售型、加工型、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抓好投资4.5亿元的国家级鸭梨批发市场、投资1.05亿元的东方果品公司1万吨气调库、投资7600万元的亚丰果品深加工、投资4600万元的万雉园无公害生产基地等产业化项目。年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力争6家企业通过沧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认证。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产业,争创“国家级仓储管理试点单位”和省级物流项目,完成富镇4000万斤仓容期货交割库扩建工程。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咸淡水混浇、万亩方田、改水降氟等项目。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投资5700万元,抓好大周路新建工程和洼里王东桥等7座桥梁建设工程,完成涉及48个村、82公里的村级道路改造工程。大力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年内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提高到60%。继续推进“生态富民”工程,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2400个。抓住我市成为“2007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联系县”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以“万村千乡”工程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商贸体系建设。
   
    (二)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为重点,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加速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把产业升级作为当前泊头工业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重点推进铸造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大工业整机成套铸造,继续搞好对扣件、工量具等传统产业的帮扶,彰显特色优势,加快泊头由“铸造之乡”向“铸造名城”的转变步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围绕铸造技术升级、汽车模具制造信息化管理、环保新科技等领域进行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突破,推动“泊头制造”向“泊头创造”转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帮助企业做好以品牌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争创河北省名优产品2个、著名商标2个,力争“桥防”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校企联合、与外地大专院校合作等形式,强化对急需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缓解高技能人才稀缺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的制约。
   
    着力壮大集群规模。抓住铸造及汽车模具产业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并引起省主要领导重视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取扶持政策。加大跑办力度,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的汽车模具及零部件产业园区项目批复立项工作。继续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争取更多企业跻身国内同行业领军团队。年内全市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10家,超五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8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达到135家,超五百万元的企业达到30家,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家。加强行业管理与协作,发挥特色产业办公室和行业协会职能,规范行业竞争行为。加强产业预警,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产业信息,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年内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
   
    (三)以战略支撑项目为重点,实现项目建设工作新突破
   
    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泊头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投入不足,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缺少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支撑。要大力实施“三、五、八、十”工程,集中精力抓好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战略支撑项目。重点抓好投资3.5亿元的天纶集团新型纤维及高档面料、投资1.78亿元的兴达公司年产3000套中高档汽车模具等4个省重点项目,新增省重点项目2个。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严禁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建设。年内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580个,总投资140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45个,总投资13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7个,总投资86亿元。
   
    破解项目建设瓶颈。紧跟国家政策动态,谋划国家政策扶持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盘活闲置土地,在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的同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搞好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建设。全方位做好银企对接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辅助作用,把有限的财力向战略支撑项目倾斜。全力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环评率和环保审批率达到100%。
   
    拓展项目建设平台。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市工业区南区。占地2000亩的市工业区南区不仅是泊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在泊头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的希望所在。要着眼提高市工业区南区的核心竞争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完成东大窑土地平整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3号路延接线为主干线的“两横四纵”公路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部实现“八通一平”。要充分发挥市工业区南区对战略支撑项目建设的推动作用,年内引进项目15个,计划投资额10亿元以上。科学指导乡镇工业小区发展。完成沿正港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投资方向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重点抓好交河铸造和工量具、四营环保设备、富镇汽车配件等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四)以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为重点,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抓住国内外资本加速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突出欧美、韩台、京津等重点招商区域,积极做好针对战略支撑项目和世界500强、知名大企业的对接工作,吸引含金量高、拉动力强、生命力旺的投资向我市流动。强力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以积极的姿态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高层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有的放矢地推进我市的三大特色产业、运输业、劳务业与之对接。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加大产业链项目谋划和包装力度,重点筛选和策划一批产业链核心项目向外推介。针对重点招商区域,灵活运用小组团招商、代理招商、活动招商等方式,扩大招商成果。组织开展“网络招商年”活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年内力争引进内资7亿元、外资900万美元。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创汇型企业,力争外贸出口总额达到6500万美元。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善始善终地做好市属工商企业改革扫尾工作,为企业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在抓好规范化试点和推行全员聘用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新进人员聘用制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卫生、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按照上级部署,抓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大对投资环境的治理力度,重点解决行政效能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严格岗位督查和执法监察制度,努力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和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投诉受理、处理、督查制度,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对干扰和损害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和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件。
   
    (五)以加强征管为重点,在强化财力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培植财源。把财源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植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的新财源。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积极搞好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工作,促进企业效益和税金缴纳双增长,夯实财源基础。
   
    强化税收征管。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确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下大力清理欠税,加大对偷税、逃税、骗税、抗税和不按规定纳入预算,私自截留、挪用预算外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各项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监控,坚决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保稳定、保运转、保安全、保改革、保重点。反对铺张浪费,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严格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继续实行一般性支出零增长的政策。加强公用经费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
   
    (六)以内涵式发展为重点,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围绕“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高起点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空中、地面、地下规划有效衔接,城乡规划有机统一。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大力推行“一书两证”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大手笔抓好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胜利街旧城拆迁改造、新世纪花园二期等旧城改造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设路、新开街、安顺街、建设北街等街路新改建工程以及龙华街、建设北街等便道硬化工程,改造供排水管网9公里、小街小巷10条,完成胜利桥改建工程。启动2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力争西环路建设工程立项开工,西部客运站完成立项并施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结合旧城改造,完成部分路段运河景观带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以治理市区“五乱”、维护交通秩序、整顿建筑市场为重点,开展深入、持久的城市综合整治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继续搞好土地储备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工作,调整城市基准地价。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
   
    此外,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各种要素向城镇聚集,搞好交河、富镇等区域中心城镇建设。
   
    (七)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重点,实现“和谐泊头”建设新突破
   
    解决民生之本,强化社会保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人员再就业1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规范城镇低保管理,适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完成市区中心敬老院建设,落实1—6级残疾军人医疗费保障机制。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繁荣社会事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加快文体中心建设步伐,丰富群众文娱生活。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以提高人文素质和理顺管理体制为重点,加强社区建设。健全环保准入制度,落实治污减排、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深入开展环保“利剑”行动,严防环境违法事件。统计、审计、物价、气象、妇女儿童、侨务等各项工作也要有新进步。
   
    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城乡一体化”打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持命案侦破率100%,重特大刑事案件侦破率达到80%以上。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预防和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搞好应急体系、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加强市场秩序整顿,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活动。保持打击邪教高压态势,继续搞好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八)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实现政府自身建设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增强政府的凝聚力。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诉中心和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听民声、虑民计,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扩大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戴。
   
    坚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坚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加强重大决策事项督查,完善政府部门沟通、协调、配合机制,确保政令畅通。转变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分解目标,强化责任,抓好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增强政府的感召力。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自觉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职能,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积极构建防范、惩治和自律机制,从源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辉煌,我们深受鼓舞;展望未来,蓝图宏伟,我们信心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沧州市委、市政府及泊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开拓进取中去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景,在不懈奋斗中去创造泊头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