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密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创新务实,奋发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06年,完成全市生产总值108.2亿元,财政收入8.76亿元,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1.8%和27.3%;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财政贡献率分别提高6.9个、13.7个、1.5个和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6.9:32.8:30.3调整到33.2:46.5:20.3,以二产比重超过一产为标志,我市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总体看,经济发展稳中趋快、快中趋好。2006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奶牛、生猪、蔬菜、花木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菜、肉、蛋、奶总产稳中有增,肉类和油料总产入围全国百强。制定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产地认证35个,产品认证17个,培育农业品牌48个,黄家葡萄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32家,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市、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市和粮食生产先进市。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投资6.41亿元,新改建公路744.1公里,107国道定州段拓宽改造、定魏路定州段改建及沙河特大桥等重点工程竣工通车,道路完好率由2003年的26%提高到61%,对200多个村的街道进行了硬化,被命名为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2.5万农户用上了沼气,被评为全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先进市。发展“万村千乡”工程连锁店206个。新增节水灌溉9.7万亩,解决了3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安置工作。农村客运、通信实现“村村通”。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涌现出钮店村、大辛庄镇等全国文明村和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全市有112个文明生态村达到省定标准。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2006年,入统工业完成增加值20.98亿元,利税9.93亿元,分别占全保定市的7.48%和10.21%,在保定市总量排位由2002年的第8位和第14位均跃居第一,2家企业入围保定市纳税10强,其中定洲电厂进入全国纳税500强。电厂、长安、旭阳三大企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占全市入统工业的76.9%和72%,重工业化进程加快。实施改革攻坚,企业改制进一步规范,完成改制166家,进入程序48家,占市属企业的80%。铸造、钢网、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双天民营工业基地入驻企业达到21家。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2.3亿元,税金2.79亿元,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9.5%和33.3%。

  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8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近亿元,开行贷款2亿元,项目专项资金1.98亿元,实施超千万元项目104个。突出把“四大工业基地”作为经济增长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155亩,保证了重点项目实施。定洲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基本完成。汽车工业超常规发展,河北长安整车生产由2002年的3000辆猛增到14.6万辆。保定长客去年完成改制重组,当年扭亏为盈,产销增长40%。长安基地被确定为全省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入园企业达到12家。总投资47.5亿元的煤化工基地开工,10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开始设备安装,产能130万吨的旭阳焦化成为河北省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成功引进伊利液态奶项目,一、二期工程竣工投产,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500吨。规划建设铁西工业集中区,为扩大招商提供了新的平台。

  城镇容貌逐步改观。着眼中等城市建设,聘请中规院编制占地44平方公里的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街街通、巷巷硬”工程,先后完成兴华路、自来佛街等20多条街道改造及排水工程,硬化道路44.3万平方米、人行道27.7万平方米、街巷221条,打通街道4条,城区主次干道全部铺设管网并亮化,缓解了城市交通、排水不畅的问题。全长2402米的护城河清淤护砌工程竣工,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先后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城市容貌“燕赵杯”竞赛金奖。宝塔、通达等一批住宅小区投用,集中供水率达到35%,天然气普及率达到33%,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时代广场、大世界购物中心等商贸设施相继竣工,服务业日益繁荣,辐射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李亲顾镇、清风店镇分别被确定为全省50个重点镇、80个综合改革发展重点镇之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种直补、补贴资金6253万元,农民人均受益61.6元。积极促进城乡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201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96人,安置“4050”人员1120人,劳务输出18万人次,外派劳务3020人次,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前列。积极落实增资政策,全市公教人员四年人均月增资380元。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5元,四年年均分别增长9.6%和6.8%,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0.1%。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2006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总数达到12.5万人次,发放、支付保险金9958万元,分别是四年前的1.5倍和2.4倍。去年在财政开支人员中全部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1.15亿元,发放贷款4300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启动农民低保,保障面达到1.2%;城镇低保比2002年增加5389人,保障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30元;救助贫困人员8.6万人次。改革重点工业项目征地办法,对失地农民给予长期生活补贴。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参合率达到82.5%,为15.08万人次报销了医疗费,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民教师奖和政府特别奖,对高中教师实行公开招聘,提升教育质量,去年高考本二以上上线增加148人,中考成绩、职业教育位于保定市前列,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省级达标,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独立大专院校、保定市唯一拥有3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县级市。加强文化保护,4处文物升格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定州秧歌、子位吹歌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市称号,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建立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狠抓动物疫病防控,未发生重大疫情。推进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人口文化研讨会在我市成功召开。粮改、征兵、统计、双拥、土地管理、老龄工作、残疾人工作等被评为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省级以上文艺、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奖,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巩固基层组织,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社区建设荣获全省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64件,政协委员提案412件,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建治安巡防大队,去年刑事发案率、治安发案率分别下降26%和14%,“打抓破”战果位居保定市前列。安全生产、市场秩序、食品安全、民族宗教等领域整体形势平稳,依法信访、矛盾纠纷排调和解决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政治局面更加稳定。

  2006年,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生产总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财政收入增长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入统工业增加值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1%。

  各位代表,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监督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的结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饱含着各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定州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人均GDP、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和保定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增速在河北省、保定市排位靠后;企业改革任务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传统产业升级较慢,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财政紧张状况还不能有效缓解;城市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形势与群众愿望还有差距,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优化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群众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作风需进一步改进,全市上下抓开放、促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任务目标

  新的一届政府,承担着实现“十一五”规划、衔接“十二五”规划的重任。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三个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城区人口达到30万以上,城市功能比较完善,社会保障、国民教育、科技创新、全民健身、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体系基本健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公平正义充分体现,社会局面更加稳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古城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备、市容环境优美、产业基础雄厚、开放程度较高的中等城市。

  围绕上述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围绕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定州“两大任务”,做强立市项目、民营经济、城乡建设“三大支撑”,推进工业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四大战略”,扩张能源、汽车、煤化工、乳品、无公害农产品“五大基地”,更加注重民计民生、社会事业、文教建设、优化环境、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六方面工作”,实现综合实力提升,城乡面貌改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全面打造实力定州、魅力定州、活力定州、和谐定州。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浪潮,让我们面临着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难得机遇;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南企北扩、东资西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保定打造“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重大举措,使我们成为全省“十一五”重点培育的12个中等城市之一,保定市培育经济次中心的重点,面临着直接受益、借力提升的机遇;我市四大工业基地三年内将投入100亿元以上,必将对今后提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的市四大班子团结有力,各级干部精神振奋,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只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攻破不了的难关,就一定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2007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达到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3.8%和3%;财政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2%,分别达到10.1亿元、2.73亿元;入统工业增加值增长19%,达到25亿元;出口创汇增长10%,达到1.1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分别达到7909元和4225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经济,建设新环境,培育新农民,落实新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着眼“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突出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积极推进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从农田到餐桌的一体化经营,以工业化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年内,重点争取双汇肉食、花旗参啤酒等大项目,扶持现有32家农业龙头企业扩张发展,谋划建设果品、蔬菜、肉类、酿造等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突出“设施、良种、基地”三个环节,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要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品质,提升亩产值。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实施“草牛奶”工程,推广青贮玉米及饲草种植,完成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奶牛品种改良项目,新建3个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存栏增长20%以上。完成果品提质增效1万亩,大辛庄苗木花卉基地要强辐射、扩规模、提档次,使其尽快建成北方苗木花卉集散基地。实施“种子工程”,优种覆盖率达到98%,大力推广特质粮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寻求粮食深加工项目,增加农民的产粮收入。健全农业标准、检验监测和产地认证三大体系,抓好6个标准化实验示范村建设,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22.5万亩,产品认证新增5个以上,加快畜禽养殖退村入区步伐,加强动物疫病及植物病虫害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技服务体系,新建科技传播站1个,农业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逐步实现家家有技术能手,人人有一技之长。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大鹿庄农技推广协会等做大做强,新增行业协会3个、经纪人1000人以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对由农业向非农和城镇化转移的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对返乡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劳动力转移培训8万人次,劳务输出新增2万人次,切实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1小时交通圈”(1小时从市区到各村),开展公路养护年活动,方便农民出行。完成新增节水灌溉1.5万亩,节本保优工程5万亩,修建桥梁5座,退耕还林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提高农业产出率。力争完成100个村排灌低压线路改造,达到井井通电、户户持卡,降低灌溉成本。新建沼气池5900个,实施秸秆还田62万亩,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发展农村数字电视3万户,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连锁店100家,让农民在家门口放心购物。新建集中供水点2个,解决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编制完成李亲顾、清风店、大辛庄和高蓬4个镇及60个村的规划,推进2个乡镇和29个村的新农村试点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面达到30%。

  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政府各部门要利用国家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年内落实各项农业补贴4000万元以上,支农贷款2亿元以上,并为明年在文化、教育、卫生、道路等方面做好项目储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增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试点村8个,增加流动医院巡诊次数,把医疗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免一补”,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探索被征地农民、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健全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小麦托市收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

  第二,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依托现有产业布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聚集,构筑以立市项目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做强战略支撑产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加快项目向产业的转化。汽车工业大力推进产品创新、规模扩张和产业配套,完成CM10和CM20项目征地,确保CM10开工建设,全年整车产销16.8万辆以上,入园企业达到20家以上,积极推动上汽集团与河北长安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华北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出口基地。煤化工重点做好40万吨醋酸、10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的前期工作,100万吨甲醇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及2×55万吨焦化项目投产,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独立焦化生产基地。乳品加工谋划以冷饮为主的定州伊利三期工程,规划建设伊利工业园,积极吸纳配套企业,加快建设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能源产业确保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河北重要的能源基地。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提层次、扩规模、增效益。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对民营骨干企业给予特殊奖励政策,支持研发、技改、扩建和治污,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桥南钢网、城西体品、清风店铸造、明月店纺织、赵村建材、砖路肉食等工贸小区规划建设,年内新增入区企业20家以上,双天和喜丰收两个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5家和20家。加大技改力度,加强商标注册,年内新增入统企业5家以上,争创省级名优产品4个以上。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服务,筹建信用担保机构,加强省级信用优良企业认定和诚信经理评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创优信用环境。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强化培训服务,壮大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才、技能职工三支队伍,增强人才支撑能力。要下大力破解占地、资金、技术等难题,完善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利用骨干企业和骨干行业优势,延长扩大产业链,培植一批民营企业群体。

  实施企业改革攻坚。企业改制要注重规范运作,市政府将组织专门班子,认真研究政策,完善改制办法,规范改制方案,坚持依法、公开、透明、有序运作,全过程接受职工监督。实行国有企业资产处置事前报告制度,经市政府审批后依法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正常生产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改革新上工业项目,对城区内企业“退二进三”(改工业为服务业)给予政策优惠。要维护企业稳定,做到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解除职工的思想顾虑,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广大职工成为推进改革的主体。要加大攻坚力度,实行市领导和部门领导分包企业责任制,逐企业深入调研,做到底数清楚,改得彻底,一次办结。年内力争48家进入程序的企业终结,53家未改制企业进入程序,通过两年努力,全部完成企业改制任务。

  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节能降耗,以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实行节能目标管理,确保如期达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抓好太阳能应用、建筑节能试点和煤化工基地循环经济工程,实现增产、降耗、节能、增效目标。新上工业项目要注重节约集约占地,坚决查处农村乱批乱建住宅问题,抓好“空心村”、“砖瓦窑”治理,实施5000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编制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开工项目严把环保关口,对现有污染企业规范改造,治理无望的依法取缔。规划电镀、危化工、塑料加工等工业小区,限期入区,集中治理。加大城市黑烟、小区噪声、城乡垃圾、水源污染等治理力度,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入统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聘请技术顾问,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培育后续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平衡税赋,规范秩序,堵塞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实现应缴尽缴,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严格控制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压一般保重点,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

  第三,聚力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用市场手段经营城市的理念,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发展方向上,围绕建设文化型、开放型、宜居型、现代化城市,强力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南城门、晏阳初旧居为重点的文物旅游核心景区,规划以黄家葡萄酒庄及大辛庄花木、东旺桃花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线路,开辟以清风店战役纪念馆、北疃惨案烈士陵园为重点的红色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定州“一日游”。积极创建物流商贸中心,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加快汽车、煤炭、乳品三大物流集团规划建设,中山新天地、安佳家俱城、农资配送中心等项目竣工,规范改造南关集贸、劳动力、旧家俱、火车站果品市场及105医院门前市场,加快培育蔬菜、苗木花卉集散市场,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手段增强辐射能力。加快构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占地172亩,集人文景观、活动广场、休闲娱乐、水上活动、湿地科普于一体,城市首选休闲游览地和景观标志区的综合公园,不断加大城区绿化密度,逐步营造“人在绿中、房在树中、城在林中”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新兴现代城市,突出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抓紧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加大规划控制和土地储备力度,推进“功能按区片、社区成建制”改造,年内每个城区建成一个试点,尽快改变“大村”形象。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年内80%以上社区达标,稳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争创“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市”。要突出区位优势,积极配合京郑高速铁路定州段建设,为发展陆、空、港城市奠定基础,逐步建成一个实力更强、人气更旺、形象更美、辐射更广的新定州。

  在综合管理上,突出加大执法力度,严审严督,严查严惩。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地位,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干道、绿地等专项规划及223公顷控制性详规。进一步完善审批内容,规范审批程序,任何工程都必须按规划执行,施工单位精心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层次,营造优美的中等城市形象。要深入开展“洁、美、亮、绿、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树立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思想,下大力、不间断地查处垃圾乱扔乱倒、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贴乱挂、摊点乱摆乱设、建筑乱占乱建等问题,杜绝监管真空,消除死角死面,确保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要筹建综合执法机构,强化城区、社区职能,实行权力、责任、资金捆绑下放,组建基层环卫所站,重点治理背街小巷乱堆垃圾,让群众身边的卫生环境更清洁。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着力解决供暖、供水、供电、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安全。

  要运用市场经济思维,搞活市区建筑市场,按照控制外延、深入挖潜、板块式改造、组团式发展的思路,通过盘活国有土地、项目招商、争取贷款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要抓好街道贯通和排水管网建设,谋划实施供水、供热、供气企业扩建及网管改造工程,提高集中供水、供热率和天然气入户率;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新改建35个垃圾中转站,增设300个果皮箱,垃圾处理场三期工程投用,为根治“脏乱差”创造条件;建设一批中小户型住宅,扩大服务设施规模,增加城市人口;规划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和休闲、健身场所,使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活便民、生态文明的新容貌。

  要完善城镇体系,对李亲顾、清风店等重点镇给予政策支持,增强带动能力。各乡镇办也要确定自己的城镇发展规划,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第四,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一要搭建新的招商平台。抓住国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机遇,启动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并把分散用地指标调整到工业区集中使用,留足空间,做大规模,推进“一城三区”建设,培育四大领航性经济板块。进一步完善市区功能分区,合理安排项目,以吸纳旅游、商贸等服务业为重点,以产业兴旺带动城市繁荣;以长安汽车工业基地、煤化工基地为基础,以吸纳大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工业集中区;以双天民营工业基地和桥南钢网小区为基础,以吸纳传统产业为重点,规划建设南部民营工业基地;以伊利项目为基础,以吸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北部食品工业园区,为提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整合土地、资产、人力、品牌等项目资源,统一制作招商目录和宣传画册、音像资料,充实完善定州信息港,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全方位、大力度宣传定州,推介项目。以与拉脱维亚斯克伦达市缔结友好交流城市为契机,走出国门,直接交流,扩大影响。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加大以企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资本运作招商力度,适时举办长安园区、双天基地、城市开发、食品加工等专项招商活动。鼓励铸造、体品、蜡烛等外向型企业以贸易促合作,提高自营出口水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谋划推介一批教育、卫生、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招商项目,推进经济、技术、项目、人才合作。要特别注重品牌影响力大的项目,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以市场引项目。进一步完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我市在外人才多、本地能人多的优势,完善人才库,建立“关系网”,发挥桥梁作用,搞好项目中介。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跑部进厅,争取专项资金,发动全民招商,最大限度地把项目、资金引进来。年内,重点抓好华烨液晶电视、生物质发电、压缩天然气等一批大项目,力争实现开放工作新突破。

  三要完善项目储备和项目承办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承推制”和部门“帮办制”,加大项目建设的考核权重,鼓励各级干部积极上项目、引资金、搞服务。年内,谋划和实施投资超千万元项目75个,其中谋划项目20个,前期项目20个,建设项目35个,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左右,重点抓好电厂二期、长安扩建等四大工业基地项目,力争城市供水工程、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项目不断档、投入不停步。

  四要创优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和谐发展、提速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综合竞争力、社会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发展要素的资本,因此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在服务环境上,全力办好行政服务中心,继续削减行政审批项目,把所有涉批、涉费、涉证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真正做到“进一个门办好、在承诺日办结”。在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坚决实行“一次查实一票否决”制度和窗口单位执法人员“一次下岗”制度,在政府公务员队伍中,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企业发展,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刁难企业,绝不允许影响政府形象。谁敢砸定州经济发展这个“锅”,就先砸掉他吃饭的“碗”。

  在政策环境上,实行进企检查准入、收费执行下限等制度,对立市项目落实“一卡通”(业主持卡直接到部门办理各项手续,限期办结),对入统企业全部挂牌保护,对超千万元工程全部封闭运行,对超亿元项目和有品牌影响力的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做到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数额最低。  在人文环境上,加强法制教育,优化民风社风,对外商有礼有节,真心实意,让外商感受到定州人的温情和诚信,全方位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实行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责任制,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组建专门服务机构,对入园企业生产经营以外的事项全程帮办。

  在企业周边环境上,一方面加大对四大立市企业周边环境秩序的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加大“清渣除痞”力度,对扰乱生产、欺负外商的不法分子从重惩处,真正让客商投资放心,企业经营安心,群众生活舒心。

  五要全党动员,全民招商。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抓发展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就是抓项目,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抓项目是硬功夫。各级领导干部抓发展的成效,关键是看能不能抓成项目,这是衡量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把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第一政绩”、“第一能力”的观念灌输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在全社会形成言必说商、行必抓招商、全面发动促招商的浓厚氛围。招商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审视发展环境的过程,也是改进工作的过程。要细化工作举措,以焕发真抓实干的工作激情,让热爱定州、建设定州、奉献定州的真挚情怀,转化为对项目工作的敏感性和亲近感。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深入,作风才能顽强,项目建设才能育成。

  第五,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把社会事业作为贴近百姓、促进和谐的重要载体,加大投入,整体推进。

  打造教育强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充实师资队伍,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支持民办教育,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实施“名校名师工程”,新华中学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职教中心力争列入全国100所重点扶持的职中,建成教师进修学校,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小学校,完成1.2万平方米校舍改造,净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考成绩继续保持保定市前列,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突破2000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文化大市。深入开展“中山文化”研究,规划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张寒晖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定州秧歌、子位吹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千年古县”品牌,开展魅力定州系列宣传活动,谋划反映定州文化的影视及图书作品,让文化形成产业,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让文化存遗成为发展竞争力。

  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医院管理评价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医疗不正之风,加强医务人员医风医德教育,努力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道德水平。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设惠民门诊4个,惠民病床32张,建成护理工培训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传染病、职业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依法管理与利益导向相结合,提高计生服务水平,落实优生奖励政策。加强综合治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遏制超生现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确保公共安全。把公共安全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扎实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抓好特色食品专项整治,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让群众买着放心、吃着安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大力开展“安全村、安全社区、安全企业”创建活动,突出对民爆器材、锅容管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统筹抓好科技、统计、物价、保险、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双拥”优抚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第六,积极构建和谐定州。坚持执政为民,切实把群众的难事当作政府的大事,把弱势群体作为关爱的重点,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扩大城乡就业。研究制定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对职业培训、吸纳就业、劳务输出的组织及个人,按成效给予补贴奖励。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和中介机构,探索建立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规范劳动用工关系,严格最低工资制度,及时办理劳动争议、劳动监察案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加强对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困难就业群体的培训与指导,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4050”人员安置比例大幅增长,确保“零就业”家庭随时归零。

  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均月补差额城镇提高到72元,农村提高到18元。市中心敬老院建成投用,改扩建3所高标准敬老院。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境内免费乘车、百岁老人生活保健金等制度。实施“成建制、全覆盖”扩面计划,“五险”参保总数增加1.6万人。免费为12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加强残疾人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慈善会作用,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网络,及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让全市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救、贫有所济。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保障体系建设,整合警力资源,合理划分警区,增强站前和市场派出所力量,推动派出所向沿107国道、河龙公路等主干道聚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坚持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向农村、社区延伸,从群众、企业身边的治安环境抓起,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巡逻密度,严厉打击村霸乡霸、地痞流氓等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持续打击街头抢包、偷盗自行车、入室盗窃等犯罪行为,让群众感到警察就在眼前、平安就在身边。全面推进依法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严格落实“双向规范”和“双向追究”制度,保证有访必接、接访必果,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社区基层自治体系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诉讼、维权提供有效帮助。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展示良好的定州人形象。

  树立群众观点,多做贴近群众的工作,多做群众身边的工作,重点实施10项民心工程。

  ①交通干线畅通工程。启动定曲路至电厂路连接线和定深路沙河桥建设,桥北路段改建工程开工。

  ②推进乡村公路会战。完成8条乡道建设,继续加快村道建设。

  ③加快城区路网改造。兴定东路、公园路、明月南街等贯通改造及排水工程竣工。

  ④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铁西、市区2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启动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实行财政补贴,推进数字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宽带接入实现无缝隙全覆盖。

  ⑤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实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改造工程,建成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⑥改善卫生医疗条件。启动人民医院新址综合楼一期、市二院搬迁工程,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新改建工程,新建2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⑦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实施定州中学分校建设、定州二中搬迁扩建工程。

  ⑧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宝塔文化广场、人民公园开工建设,谋划定州贡院、车站、杨庄子等区片旧城改造工程。

  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总建筑面积62.1万平方米的天成花园等11个住宅小区建设。

  ⑩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完成清风店110千伏、北庞村35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容改造4座35千伏变电站。各级各部门要尽力而为,谋划实施一批利民便民的大事实事。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发展,造福人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以身作则,从严治政,管好队伍,树好形象,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努力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封闭政府向阳光政府转变,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执政能力。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评议考核、错案追究、行政复议、法律顾问等制度,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转变政府职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加注重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该管的事必须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放权。提高执政水平,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把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把事业当成学问来研究,实现素质与时代对接,本领与工作对接,不断提高科学理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严肃工作纪律,修订落实《政府工作规则》,强化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组织观念和规范意识,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对说一套、做一套,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掀起责任风暴,推进效能革命。坚决杜绝一件事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久拖难决的现象,下大力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反对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反对推诿扯皮、互相掣肘,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倡导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观念,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下大力解决责任不清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经人大审议通过后,对各项工作分类排队,逐项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人,事事跟踪要账,难事一线办公,对社会、对群众做出的承诺,说了就做,做就做好,真正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做文章,在实抓、实干、求实效上下功夫。下大力解决落实不力的问题,把明责、履责和问责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危机导向”,抓住不落实的事,处理不作为的人,对缺乏职业操守、漠视百姓疾苦、失职失责的公务人员,一定严肃追究,有责必负。

  加强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阳光是腐败的克星。要坚持公开透明,对土地流转征收、国有资产拍卖、重点工程招标等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都要让群众充分参与,让公众的眼睛监督我们,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民主决策,利用市长短信平台、政府网站等多种媒介,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工程预算审核和项目建设审计,对各项捐款、集资款定期审计,对财政拨付各种款项跟踪审计,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效益审计,坚决杜绝财政资金体外循环。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建立农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严禁发生新的乡村债务。

  切实改进政风,树立良好形象。深入开展“两个务必”教育,大力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决反对和制止庸俗作风在政府机关滋长。倡导勤奋实干,坚决整治精神萎靡、得过且过的不正之风,克服做“太平官”和“清闲官”的思想,给推推动动的“上满弦”,给懒懒散散的“定满点”,给见事就躲的“套夹板”,大力发扬积极主动、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把分管的事情管实管严,把自己的工作抓实抓好,上为组织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倡导清正廉洁,坚决遏制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倾向,从严查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案件,堵住不顾大局、损害大局的歪门邪道,刹住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歪风邪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要探索研究有利于增强节约意识,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之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群众生活上,用在加快发展上,用我们的苦和累,换来群众的喜与乐。倡导团队精神,把团结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和提高,作为一种文化来继承和弘扬,作为一条纪律来遵守和执行,做到上下一心,凝聚强大合力,推进定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各位代表,当前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我们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前进中找差距,以更加宽广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推进工作,努力破除墨守陈规的思想束缚,树立大开放、立新业、建强市、创名城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着眼长远,立足眼前,多做夯实基础的工作,多做贴近群众的工作,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为今后发展铺平道路,努力使定州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我们一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一定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一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一定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主动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履行好政府职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各位代表,定州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全市人民,鼓足干劲,凝聚力量,负重自强,奋发进取,为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定州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定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