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村官" 大渡口建起信息化示范村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全靠‘陈大学’,不然我哪里成得了‘网络高手’嘛!”5日上午10点,大渡口区八桥镇八一村的电子阅览室,67岁的周德政一边飞快地敲击键盘,一边得意地说,自从“陈大学”来村里以后,以前无人光顾的电子阅览室现在得排轮子,其中,像他这样的老年人占到了一半左右。

    老农民成了网络高手

    周德政所指的“陈大学”是“村官”陈宇。去年10月,刚从湖北大学毕业的他被公招到该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此之前,该区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每个村配备了二三十台上网电脑,建起了电子阅览室,但因多数人不会用,电脑成了摆设,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周德政更是连上网是咋回事都不知道。

    大学本科毕业的陈宇却对电脑十分精通,他上岗后经常举行电脑培训班。就这样,周德政走进了电子阅览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他铁定泡在网上,节假日也不例外。“上网不仅可轻松查找饮食、健康等各种我所需要的知识,还可以下棋、聊天、看新闻,充实得很!”在周德政之后,村里又有20多个老年人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忠实读者。

    村委会实现电子办公

    因为陈宇的到来,村委会办公室也“鸟枪换炮”,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办公。村支部书记赵文汉说,早在几年前,政府就给村里配了一台电脑,但村干部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没人懂电脑,那台电脑也就被锁进了柜子。

    陈宇来后,电脑发挥出了神奇作用,村委会的工作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赵文汉说,以前的文件、会议记录等满柜子都是,每次用时,都要满柜子找,常常忙了半天也找不到。向政府报材料时完全靠手写,还要派人去送,麻烦得很。

    现在,陈宇将所有文件搬进了电脑,分类存档,要用时随时从电脑里调,政府要材料,则直接发邮件过去,省事得很。

    值得在郊区农村推广

    去年,大渡口区公招的“大学生村官”还有跳蹬镇跳蹬村的秦玲、建胜镇群胜村的谭智,他们与陈宇一样,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将所在村变成了全区的信息化建设示范村。

    据了解,“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制度与一般的村干部、公务员都不同,他们是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招聘的,任期3年,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负担。任期满后,若考试合格,他们可连选连任,表现优秀的,可选拔为区管后备干部和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不愿继续留任的大学生,则根据业绩考核情况,一次性给予1万至2万元补助。

    该区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用人机制既可调动 “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将优秀人才引进农村,有利于优秀人才在农村发挥作用。而他们掌握的知识,则可帮助村级组织提高管理水平,这在郊区农村尤其值得推广。(记者 周 雨 实习生崔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