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陶利波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在黑龙江省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快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工业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工业化的定义是:“工业化是一种过程。首先,一般来说,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
工业化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在很长一段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阶段,劳动主要是为解决生活需要,农业是经济的命脉。随着农业的发展,当吃饭、穿衣问题基本解决后,住、行问题便成为主要矛盾,这又大大促进了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当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对服务业的需求成为主要需求,导致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业化本身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阶段不同,在工业化过程中各有特点,完成过渡的途径和时间也各有差别,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客观的必然规律,任何人不能违背。在当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人们可以采取加速科技进步等各种政策措施加快这一进程,但却不能跨越这一阶段。根据国际上划分工业化的指标,我国现处于工业化中期。
为实现工业化我们已奋斗了几十年。党的十六大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即我国要用70年时间,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度走完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历程,可见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
实现工业化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与现代化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工业化是以科技为主的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所谓现代化是指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科技、人民生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现代化要比工业化包括的范围更宽泛。
我国所要实现的工业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因此,必须立足工业化,不能跨越工业化这一生产力发展阶段,但绝不能置信息化于不顾,必须着眼于信息化、全球化,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首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欧美发达国家走的是靠殖民掠夺,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决不能仿效的。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是在实现了工业化后,才发展信息化的,这与我国工业化所处时代不同,我国这些年信息化已有一定发展,完全可以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
其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总结我国工业化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自“一五”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前苏联和早期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方面功不可没。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目标,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个成绩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反思走过的道路,重新选择和设计新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如果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很难在2020年实现基本工业化。所以,必须实现转型,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清醒审视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科技革命推动工业化发展的世界性大潮,至今已有三次。第一次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推动了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大发展,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第二次是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把工业的发展推进到电气化时代,前后经历了不足100年;第三次则是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涌现为标志,表明了信息化已成为新的发展大趋势。在信息化的推波助澜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若不能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采取措施,力争迎头赶上,将会再次坐失良机,拉大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国情有两大特点:一是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贫乏;二是人口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处理好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关系,解决好就业问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第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打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循序渐进的常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过一五、二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建设,建成了我国基础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一大批骨干企业,为建设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贡献。然而,改革开放后,由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又由于哈尔滨市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过大,改革步伐相对缓慢,与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差距使人警醒。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新一轮经济周期到来之际,哈市若再不奋起直追,就可能在全国打造“世界工厂”的分工中被淘汰。
另外,哈尔滨市完整的工业体系、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基础,也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是哈市工业总量增长迅速,且已具有相当规模。2006年哈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89.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94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35.8%。
二是工业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哈尔滨市工业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一些主要部门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三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如哈尔滨市的机械、医药、食品、石化等产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四是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基础。全市现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31个,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3万人。普通高校36所,成人高校15所。综合科技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这些为哈尔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哈市要抓住省委作出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的机遇,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形势,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