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就看到政府一组密集的惠民举措。
首先是我们的支出少了。今年“两会”期间,市长许宗衡向市民承诺的“适当降低公交票价,减轻市民出行负担”有了结果,市政府四届七十四次常务会议决定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行公交降价方案。根据新方案,深圳市民通过“深圳通”的出行费用平均下降25%以上,政府将为此支付每年5亿~10亿元的财政补贴。
与此同时,我们的收入却多了。广为关注的深圳2007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也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后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4.89元/小时、850元/月,比2006年度增长了4.9%;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为4.31元/小时、750元/月,比2006年度增长了7.1%。
两个调整,皆利民生。一降支出,一升收入,升降之间,意味深长。
值得关注的是,与降低公交票价相配合,将以政府财政“买单”的方式一次性全面实现“深圳通”通全市的目标,使群众多年的愿望一朝得以实现,也使深圳的信息化水平有一个与深圳的现代化水平相称的大幅度提升。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相配套,市政府把适当缩小特区内外最低工资的差距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体现了大力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的战略意图。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调控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新提升。
一升一降之间,还有着不能忽视的大背景。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全国的CPI指数连创十余年来的新高,政府以财政承担绝大多数降价成本的方式大幅度降低公交票价,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对于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实不乏质疑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在深圳显性营商成本渐渐走高的情况下被刻意放大。但是,市政府果断决定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这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只有将最低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才会更稳固。
再看一次“一升一降”,不难发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上的苦心。降低公交票价,是用提供公共服务体现二次分配的公平性;提升工资标准,则是直接在一次分配环节体现公正性。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上更多地出手。
如果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观察这“一升一降”,还会发现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民生“指挥棒”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作用,广大深圳市民所享受的民生福利水平正在踏踏实实地稳步提升:全市少年儿童纳入医保,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探索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正在提升深圳人的生活质量,工资与票价的升降只是一个生动的注脚而已。
作者:米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