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雪梅
走过了5年沉寂的熊市,中国股市迎来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资金入市风潮,大牛市格局震撼世界。作为千万股民唯一的交易平台,证券行业飞速发展,柜台交易与网上交易并行,以核心业务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为牛市再添一把火。
走出牛市格局
今天,中国股民或者说投资人已经达到了一亿一千万户;今天,A股上市公司达到1468家,在短短的两年间上证股指就从1000点飙升超过了5000点;今天,沪市日均交易量已与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看齐,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股市;……种种数据表明,中国股市正在经历着百年难遇的“大牛市”。作为股市交易的平台,证券业直接受益于大牛市的成长,同样走出了大牛行情,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线性增长。
河北财达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达证券)就是一例。作为在河北财达证券公司基础上成立的具有网上交易资格的证券专营机构,财达证券包含代理买卖,代理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等多项业务。2006年7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第7号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公告,公告财达证券通过规范类评审。此时的财达证券,作为一家设立年头不多的地方性经纪类券商,不仅经受住了证券行业持续5年低迷的严峻考验,同时还顺利跻身22家规范类证券公司之一。
据了解,截至2006年底,财达证券拥有唐钢集团公司等12家股东,在石家庄、北京、上海、天津、佳木斯等地证券营业部16家、服务部25家,而到2007年6月底,财达证券实现股票基金交易量272亿元,实现净利润2132.6万元,公司盈利能力在规范类券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据悉,财达证券将与河北证券合并,走向更为宽广的平台。
而对于“天生具有信息属性”的证券业而言,高速成长的业绩之后是信息架构的支持,是种种困难的考验。
网上交易突飞猛进
“金融行业天生就具有信息属性”。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的一句话诠释了金融与信息产业中水乳交融的关系。而在这个架设在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产业中,证券业尤为如此。从最初的柜台交易到电话交易再到网上证券,网络、带宽、安全、稳定几乎就是证券业的代名词。
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证券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路上更是起起伏伏。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经历了四年的孕育,1992年,中国的证券业步入了信息化建设的成长之路。以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证券交易规则决定了交易通道的速度和数量的特点,使得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时间比较晚,但相对于众多传统行业来说,起点更高。从通过手写报盘到自动报盘再到电话委托,证券业经历了第一个成长过程。而到了1996年,中国股市发展越发成熟,电信运营商质量愈加提升,证券业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络建设期。特别是受益于1999年5.19股市行情,广大的证券公司业绩得以大规模提升,以DDN专网为主线的服务遍地开花。于此同时,电子商务开始在国内盛行,网上交易系统、集中交易系统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旋律。步入2001年,允许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对券商的网络集中交易提出了新挑战,集中清算业务被普遍使用,信息化建设开始了信息沟通向业务运行的转变。
财达证券显然抓住了这个时机。这家创建于1995年的证券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网上交易比例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为后期转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这个时期网上证券的信息化建设,已在证券业拥有8年工作经验的财达证券工程师康永健印象深刻。在他看来:“电子商务概念的诞生和普及为网上证券业务的开展提供基础,2000年左右,财达证券网上交易量就已经占据了公司总交易量的13%左右。两年后,近于28%。”
风生水起的证券信息化建设在遭遇5年的熊市后戛然而止。在整个行业市场呈疲态的环境下,各个券商的营业部都在减场地、减成本,将维持生存放到了第一位目标。“熊市的低迷使得证券业一度并不景气,网上证券业虽然开始时建设力度并不小,但是并没有产生持续的投入”。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康永健感慨颇深。
“五年河东五年河西”。时间推到2006年,这个注定将是证券业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记录。大盘于2006年1月从1200点开始启动,目前已经站到5000点以上,股市人潮涌动,牛市格局一览无余。熬过了五年寒冬的证券业迎来了“井喷”期。“牛市到来,高额的用户增长数量和网络交易需求为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原有系统急需升级,各方面的IT资源都告急”,康永健说:“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网上交易”。
事实上,随着网络日益深入到生活,互联网行情与交易、网上证券已经被绝大多数股民所接受。牛市的爆发更加催生了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以年轻人为主的股民快速加入炒股大军,这些股民对于电脑应用程度较高,对通过互联网进行行情察看和交易的需求增长极为迅速。康永健表示:“就财达证券的交易量来看,散户大厅的柜台交易量日益减少,网上交易量突飞猛进。保守估计,网上交易已经占据公司总交易量的60%强。”
诉求“被动”建设
由于证券行业低迷时间较长,以至于券商的信息化建设几乎可以称为是停滞不前的,待到牛市到来的时候,设备已经陈旧。于是,2007年,几乎所有的券商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采购潮声一片。
而与众多追求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行业不同的是,券商态度更加保守。康永健表示:“股市每天开市仅有四小时,在这四小时中,券商必须保证系统是绝对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在IT产品采购方面,稳定为王,是落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是被动接受新技术和产品的。”
对财达证券来信息系统而言,软件方面主要是恒生、金正等比较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硬件方面最早是使用HP 两台HP Proliant580G2是做数据库服务,HP Proliant360、140等机器用在外围业务方面。在2000年后的发展中,机架式产品逐步取代塔式产品,考虑到配套服务,仍是大批量选择了HP的产品。同时,由于目前财达证券核心业务平台的访问流量剧增,原有的防火墙不堪重负,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出现频繁的丢包的故障,显然需要扩容相关防火墙产品。
康永健表示:“一方面,国有防火墙品牌经过了多年发展,在技术方面已经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是响应政府提出的采购国有品牌产品的号召,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财达证券网络部门经过相应测试,最终选择了1台天融信和1台曙光防火墙天罗1000H防火墙产品。”
据了解,曙光防火墙配备“双墙热备”系统,当一台防火墙出现故障,另一台防火墙将在一秒内自动接管,确保网络的始终畅通。同时,天罗1000H使用了三口网桥模式,其中两个千兆口做为外网口,分别接电信和网通的专线;另一个千兆口为内网口,接主干交换机接入内部局域网和服务网。
对未来,康永健表示:“对财达来说,目前虽然仍是PC Server+ SQL的中小券商的架构模式,但是随着财达与河北证券的整合,系统将提上到更高的平台,IBM小型机+Oracle的大券商架构将是最终目标。同时,备份也会从最初分钟级单位升级到以秒为单位,现有的灾备机房将撤除,现有的机房成为灾备机房,并将重建主机房。未来网络业务方面,预期在2007年底资源将翻一番,现容量为10万人同时在线,年底达到20万人同时在线交易。这个目标在大牛市趋势不变的情况下,相信会很容易实现。”
四小时
交易的严峻考验
环境成熟、份额增长、整合在即,对于财达证券的网上证券系统来说,似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然而康永健却感到压力更重。
一方面是安全。
网上证券和网上银行不同,首先网上证券的实时性要比银行要求更多,银行白天的8小时工作时间可以进行存取业务,网上交易不能用可以去营业部,但证券只有4小时交易时间,过了这四个小时就没有地方能交易;其次是用户群体的技术性,股民不比网银的用户,网银用户比较熟悉网络安全和计算机操作,通过USB Key或者是用电子证书下载能自主完成用户端的安全防护,但对于一般股民来说,部分用户仅简单浏览网页,没有办法做到自主下载和软件安装的工作。
“刚开始财达证券网上系统也进行了试用,当时还是采取了选用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服务中心的电话也都打爆了,”谈到当时的情况,康永健仍心有余悸,“从现实层面来看,很多股民只会开关机等简单操作,对这样的用户而言,证书下载等操作难度系数很高,难以电话支持,而对于十余万的客户,财达也无法做到上门服务,所以只能并轨操作,选择应用。”
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木马程序监视键盘敲击盗取密码等安全问题,财达证券通过和相应软件开发商沟通,采用了诸如软键盘、“键盘钩子”等多种方法,对系统进行安全屏蔽设置,为用户的网络交易提供新的安全防护。
对他来说,另一方面重任就是开发和完善功能模块。
“随着交易需求的不断提升,系统也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挂单的功能,股民希望能够在10元附近预埋一个单子,当天该支股票一旦碰到10元,系统能够自动进行买卖交易,而不需要股民实时在线才能成交。但是现在的系统是通道的功能,虽然也有预埋功能,但是单子是在客户端存储,不能放到网上系统、服务器的后端,只有股民在线才能交易。这些需求,都要求后端网络系统的功能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 康永健说。
此外还有容量提升、峰值运算能力要更强等,在他的头脑中,还有很多的规划和设想。
需求不止,技术不止,安全和发展就不止。信息化建设将伴随财达证券始终,也将是所有信息部门人员永远的任务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