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防史将写下中国公安消防官兵这一令国际消防专家们钦佩不已的灭火救援战例。
2007年8月14日16时35分,上海浦东陆家嘴即将封顶的环球金融大厦第26层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83层以下六个楼层多火点同时燃烧,滚滚浓烟顷刻笼罩了400多米高的世界第二摩天大楼。
在71分钟时间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官兵将大火彻底扑灭,大厦内近3000名工人和参战的200多名公安消防官兵无一伤亡。迄今为止,超高层建筑火灾一直是国际消防领域最大的难题。
一个多月前发生的这一令人瞩目的战例,与近年来公安消防官兵完成大量急、难、险、重灭火救援战斗一样,真实地展示了“三基”工程建设带来的显著而深刻的变化。
2004年5月,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安部党委作出了实施“161”工程的重要部署。“两个标准”(《公安消防中队建设标准》和《公安消防大队(消防科)建设标准》)达标活动全面展开。
2005年岁末,公安部党委作出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公安部消防局党委在认真学习贯彻中,认识到“三基”工程建设对消防工作而言,是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消防工作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必须以更深刻的认识、更过硬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从更高的起点上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2007年2月,公安部党委部署的“三抓三树”(抓班子、树正气,抓执法、树形象,抓落实、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把方兴未艾的公安消防部队“三基”工程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二十公”以来,持续推进的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基础建设,为消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火灾因素与风险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火灾形势的基本好转与持续稳定。2005年,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火灾势头出现拐点,火灾次数、死人、伤人、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全面下降,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全国四项火灾指数大幅度下降,实现了火灾总量5年来最低、亡人37年来最低、伤人建国以来最低、损失14年来首次低于10亿元。2007年1至9月,全国火灾四项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消防安全环境像气温、风雨一样是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大的安全感,为社会增添了更多的和谐因素。
基层第一 重心下移
“二十公”后不久,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同志在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精简机关警力下沉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推广山西总队的经验,给全国公安消防官兵以巨大的激励和鞭策。做精机关、做强基层、做实一线,成为公安消防部队始终坚持的重要准则。2004年以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下沉警力8589人的基础上,将新增的两万多个现役编制员额和近万名院校毕业生全部充实到防、灭火第一线。
公安消防部队实施了消防大队、中队危旧营房改造三年规划达标活动,公安部消防局每年都安排3亿多元专项经费,各级配套10多亿元,用于基层营房、文化和生活设施建设,解决基层官兵医疗保险、饮食保障、执勤补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04年以来,共投入50多亿元,新建、改建大队、中队营房1000多个,支队指挥中心135个,总队指挥中心9个;消防装备经费以年均69%的速度增长,总额达48.6亿元,一线5万多名消防官兵全部配齐了3项基本防护装备,86%配齐了11项防护装备,年均增加执勤消防车1400多辆,大大提升了消防装备现代化水平。
“三个必训”、“三考”和实战练兵成为素质强警的加速器。仅今年,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对所有干部全部轮训了一遍。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队伍的专业化和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探索创新 突破瓶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公共消防安全不确定和非传统性因素增多,消防力量、经费保障、基础设施、科技手段发展滞后等瓶颈问题凸显。公安部消防局党委认为,必须在“二十公”精神指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消防基层基础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增加350个消防站,由于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到2005年,全国已有近500个消防站无兵派驻,创新消防力量增长方式成为迫切的课题。公安部消防局研究提出了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补充的中国特色消防力量体系的发展思路。2006年9月,公安部在山东召开全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山东等地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的经验。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批准征招合同制消防员和消防文职雇员60755人,全国共建有地方专职消防队8771个。其中,政府专职消防队4244个、公安专职消防队433个、企业专职消防队2750个,配备各种消防车1.4万辆,作为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重要补充,在防控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扑救火灾15.4万多起,抢救遇险群众1.5万多人。
消防经费保障能力不强,是长期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重大难题。在公安部、财政部领导的重视下,消防经费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所有总队、地市以上支队和98%的大队消防业务经费实现了同级财政预算单列。国家和地方消防投入持续增长,近三年来消防经费年均增长超过22亿元,在2005年突破100亿元的基础上,2006年达到150亿元。青海全省消防业务经费预算多年来不足200万元,2006年增加到了3000万元。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积极探索动态社会环境下的消防警务机制改革。针对商场、宾馆、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夜间营业和群死群伤火灾夜间多发的规律,实行“错时”工作制,把消防监督警力部署到火灾高发时段和部位,部署到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
公安部消防局针对现代火灾和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特点,加快推进战训改革。各总队、支队普遍建立24小时遂行部队战斗行动的专业化灭火救援指挥部,实行“指挥长”制度;突出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合成训练、指挥员训练和实战演练,建立指挥统一、平战结合、联勤保障、反应快速、协调有序的战勤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了灭火救援指挥水平和灭火成功率。与2003年相比,2006年平均每百起火灾人员伤亡数由2.2人下降为1.3人,平均每起火灾损失由6265元下降为3711元。
以信息化为牵引的科技强警战略不断推进,出台了《公安消防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火灾预防、消防执法和灭火救援领域中的应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消防信息网络覆盖了全部基层大队和中队,研发应用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火灾隐患追踪、重大危险源和灭火救援专家指挥系统等9大信息系统,涵盖主要业务工作、信息互享互通的警务信息平台正在形成。完成了37万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采集入库,建立了信息研判机制,积极开展网上执法、网上服务、网上练兵。
人民生命至上 火灾隐患必除
周永康部长关于“坚决把火灾隐患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的重要指示,为消防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指明了方向。全国公安消防部门把不断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防控火灾能力,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全力减少火灾伤亡与火灾损失总量,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仅2006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门以人员密集和易燃易爆场所为重点,检查单位480多万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20多万处,并提请各地政府对8258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了挂牌督办。
保障公共消防安全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政府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努力促进“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工作新格局的形成。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将消防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政府决定在2006年至2008年筹资近25亿元用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省政府颁布施行了《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过程问责与结果问责并重、对两次重特大火灾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负责人实行引咎辞职。
2006年、2007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强调“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公安部等有关部委联合下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公安消防部门大力推动建立由村委会负责,农村警务室实施监督,以治安消防联防队伍为骨干、村民普遍参与的火灾防范工作机制。目前,19个省份制定了农村消防工作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农村消防设施、消防队伍建设、消防宣传等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全国范围持续开展了“城中村”、“三合一”建筑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06年,全国农村火灾起数、亡人、伤人、损失四项指数分别下降11%、31%、40.9%、20.8%。
“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是全体公安消防官兵万众一心的坚定信念。几年来,全国每年都有8万多名公安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探亲。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统一进入战备状态,每天都有10万余名公安消防官兵进行消防检查、宣传和执勤备战,确保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