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谢瑞霞

摘 要:在对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行比较,对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探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传统信息服务的主要部分,图书馆曾经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Internet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服务的格局,引发了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和获取方式的根本改变,知识交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接收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传统图书馆如何正视这种趋势并跟上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其服务模式又是如何?成为当今急需探讨的课题。      1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主要结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条件。从狭义上来看只是馆藏文献资源,而且大都局限于印刷型信息。广义地说包括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及在此基础上由图书馆开发组织的目录等参考资源、建筑设备等。二是服务对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读者,但只有具有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条件的社会成员才可以成为读者,图书馆才能为其提供服务。三是服务方式。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全天候即24小时的服务。读者服务方式虽然看起来也有几十来种,但却一直没有脱离馆藏文献的物理查检和传递的态势。四是服务人员。图书馆的服务是面向资源的利用而不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其服务人员的角色职能是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相重叠并附着于其中,并没有单独自成一体。五是时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一般都是有限制的,从而也就不能为读者提供随时的服务,读者只有在图书馆开放的范围时间内才可以获得服务。六是空间。读者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图书馆这一个建筑范围内的,读者服务活动也是仅限于图书馆建筑这一实体的。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模式也必然围绕着纸质文献和图书馆馆舍展开。其读者服务模式的特点是一种面向资源的,以资源提供为主要方式的,以一馆的文献资源为主要基础条件的阵地式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受约束的被动的服务,其缺陷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服务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2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比较      按照1975年国际图联的提法,现代图书馆的4项基本职能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总称为读者服务。     

 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包含有或深或浅的信息服务内容,传统的信息服务隐含于其中。但读者服务与信息服务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社会目的和功能、服务对象方面有着不同之处: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多元的,它可以满足人们阅读、欣赏、娱乐、接受教育及信息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相应地起到娱乐、教育、信息服务等功能,而信息服务的目的和功能则是单一而专指的,它就是用以满足用户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以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为前提条件的服务,而信息服务是面向一切有信息需求的用户开展的社会化信息开发、组织、提供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再局限于图书馆一馆所藏而融入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中。      比照传统图书馆对于传统社会的知识交流功能,数字图书馆当仁不让应该是信息社会的枢纽和核心。它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文献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等,创造出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境界。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特色、服务人员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以电子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服务比馆藏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网络为依托的数字图书馆,一方面摆脱了传统图书馆机制中信息资源的物理学组织与逻辑组织相互制约的影响,摆脱了传统图书馆机制中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的物理联系,使信息服务不再如传统图书馆机制那样受到资源的严格限制,为信息服务实现从面向信息资源向面向用户信息活动的转变提供了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它可在逻辑上将信息资源、用户及其信息活动与信息服务都聚合于同一数字空间中,使三者可随机、动态适应、配合,不再由于物理制约而相对隔绝,这进一步为面向用户信息活动的信息服务的实现提供了运转机制上的条件。     

3 数字图书馆服务机制      随着数字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机制有一个从基于特定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服务,到基于分布式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集成服务,再到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演变过程。     

3.1 基于特定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机制      数字化的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在数字图书馆的完整来源体系中,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从传统图书馆机制向数字图书馆机制演变的过程中,特定的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这种基于特定数字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机制以特定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为基础,提供跨越时空的检索和传递特定数字化信息的服务。目前,美国LC的American Memory系统、NASA的Astrophysics Data System及我国实验数字图书馆项目等就是基于这种服务机制的。      3.2 基于分布数字信息资源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      集成化信息服务是指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用户得到面向主题需求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拥有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是以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形式存在的,它们有着不同的用户界面,要求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这就为用户的检索使用造成了困难。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集成是指将分布的资源和分散的服务按照一定的知识管理规则和服务目的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灵活无缝地整合不同系统的资源和服务。这种集成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信息资源的集成。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既包括本地馆藏,又包括虚拟馆藏,两者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信息内容的集成。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文摘数据库而获得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综合,为读者提供增值信息产品。三是信息技术的集成。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一整套工具,实现检索、采集、分析、加工和提供无缝链接,实现各种服务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服务集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数字图书馆集成信息服务系统,将各种信息服务(包括虚拟资源体系建设、跨系统跨数据库检索、个性化定制服务、分布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联合采购、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进行整合,构造统一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用户通过一次性用户认证,在统一检索平台上进行集成检索,实现不同系统和服务的无缝链接,建立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     

 3.3 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      信息服务的内在机理要求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用户信息活动,而不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应基于用户信息活动而不是信息资源来开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增加,信息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应运而生。个性化的实质是针对性,即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按照用户的需求来组织信息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或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个性、习惯的分析来进行资源组织开发,充分挖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二是按照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组织与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和资源更新情况,动态地更新信息和服务,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构建个人馆藏,并主动开展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这种服务机制打破了信息系统与用户信息利用过程之间的隔绝,动态适应性地聚合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及用户信息利用活动,致力于通过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知识、信息体系不再是信息服务的要点,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体系结构形态,而是成为可动态组合、变化的有机体,以适应和支持基于用户利用而随机聚合的信息服务。     

上述3种服务机制的发展演变,充分反映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服务日益趋近其内在规律要求而走向合理化、成熟化发展的表现。在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环境发生了变化,应运而生的数字图书馆机制不仅将信息服务重点转向数字化信息,开展基于特定数字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而且正在和将继续向基于分布数字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和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个性化服务转变。      

4 数字图书馆建设探索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点、体系形式和所解决的关键任务等,可以将数字图书馆分为不断递进和深化的三种类型:资源主导型、技术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基本对应于所谓的数字图书馆“三代范式”: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和基于面向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主导型数字图书馆的重点是在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技术主导型数字图书馆的重点是解决数字信息环境中分布式、多样化和异构的数字信息资源有效利用,致力于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强调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集成,将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技术和信息服务融为一体。     

 目前大多数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处于资源主导型数字图书馆阶段,这一时期将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化检索作为主要任务,强调的是在特定文献资源数字化基础上,建立起数字化信息资源系统。    

  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不再以文献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库建设为核心,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分布和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通过服务集成,构造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 它是目前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应用试验的主要趋势。      基于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因为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最终目的。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图书馆组织和交流为核心,围绕用户信息活动组织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以此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 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和进取,但不论怎么样求新求变,图书馆不变的主题就是“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人所应坚持的信念。从图书馆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无论图书馆以何种模式出现,都将秉承收集并传播文献信息的基本职能和采用各种手段为社会提供最大限度服务的宗旨。数字图书馆拓展和优化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单一、被动的服务模式,使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服务模式即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 卢共平.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集成[J].图书馆,2004(5):47-51.      [2] 夏年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6):74-76.      [3] 张志美,董建成.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9-40.      [4] 牛根义.数字图书馆的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10):88-90.

第一作者简介:谢瑞霞,女,1973年生,现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馆员,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山东省临沂市,27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