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玉新
摘 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的论述,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服务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探索的一个热点。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知识水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实践中起骨干作用的高级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的这种人才培养责任,决定了其素质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图书馆作为图书文献资料的保藏机构、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如何配合高校的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服务,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服务,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关于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科学素质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广义地说也包含了社会科学的教育、美学艺术的教育,通常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整个20世纪,科学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体,人文教育则逐渐衰落,时至今日,人文教育的薄弱状况以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现实。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危机,诸如霸权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色情暴力问题和恐怖活动问题等等无不与人文精神衰落有关,在现代物质文明如此丰富和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和精神文明的堕落却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在我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虽然有着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传统,但同样也存在着人文教育薄弱以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的问题。例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着文理分班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很长时间是文、理、工、农、医分校,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农医类的大学生成为有知识没文化的“瘸腿”人才。在国际科技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为迅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不能不对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给予极大的重视,使得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得已改观。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予以极大的重视,在教育领域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在高校领域,提出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表层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但是学科背后的理与道是相通的,其根源就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科学求真,真中涵美,文艺唯美,美不离真。目前,我们面临的状况是:一方面科学思维匮乏,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理智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应当与自然、与人、与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从教育着手,让我们的莘莘学子能够有清澈的理性。只有自然科学一翼,而没有人文科学的另一翼,要展翅高飞是不可能的,科学需要人文来导航,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 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 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高校图书馆以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成为与教师、实验设备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之一。
2.2 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长期扮演着“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的角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学校里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传授,二是通过自学从文献信息中得到。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相关文献。 一个大学生在校的时间里,每年约有1 600个小时(不包括周末及节假日),除去上课时间约600小时,则应有1 000小时是自学时间,如果将业余时间的50%用于图书馆资料的学习,对其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
2.3 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优越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气氛,丰富全面的文献信息,对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图书馆开展的虽然是无声教育,但却是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大学生走进图书馆,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对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智力,开拓他们的视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 图书馆提高素质教育的服务途径
3.1 加大对人文科学类图书的收藏 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人文科学类图书的收藏。教育部2002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农科类的院校的图书馆,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求,调整馆藏结构,加大人文科学类图书文献信息的收藏。
3.2 全方位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全方位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通过举办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书展等活动引导大学生阅读倾向、提供阅读方法。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角度来讲,需要阅读以下几类图书: (1)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要解决的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哲学修养是文化素质修养的制高点,除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外,还应了解中国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些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应当有所了解,以便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2)读科学大师的人物传记,可以让他们了解科学家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将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知道人类文化整合的必要性,从而润物无声地为开拓科学与人文的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健康格局去努力。 (3)艺术类的图书能增强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人能更好地欣赏美、创造美,在学习和工作中追求尽善尽美,提高工作质量。 (4)优秀的文学类图书以其高尚、先进的思想性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性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力,寓思想教育于阅读之中,寓情感教育于具体形象之中,学生通过阅读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使精神品质得到升华。优秀的书籍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图书馆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滴滴渗入青年学子的心田。 (5)读历史,从朝代的兴衰更迭理解人类社会变化规律,认识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民众的力量,可以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3.3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包括阅览区、欣赏区和读者园地的文化素质教育专题资料阅览室。阅览区提供纸本文献,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精品图书和期刊杂志藏书数量可以不是很多,但种类要广泛;欣赏区提供电子读物,面向读者免费开放,通过最为直观的视听,使读者欣赏到高雅的影视艺术、优美的音乐舞蹈,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读者园地可以展示学生们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活动图片。利用藏书优势,开展名著导读活动,组织大学生读者写读后感,邀请文学教授评奖,优秀的文章在阅览室展出。 丰富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是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诸如开展赋有特点的读书、评书活动;邀请学者、专家做学术研究及学术报告会,张贴各种宣传画、名人名言、建设文明阅览室等。总之,图书馆自身的文化活动,是图书馆以至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托特色馆藏资源发挥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 总之,高校能否培养出精神境界高尚、人格完美、技术过硬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高校图书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图书馆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更好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革.推进教育新理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蔚蓝的思维选编组.蔚蓝色的思维:科学人文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第一作者简介:汪玉新,女,1966年4月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馆员,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泰安市,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