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
来源:吉林市发改委 更新时间:2012-04-14

 

   
    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吉林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和推进改革,特编制我市“十一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规划。
   
    一、“十五”成就和“十一五”背景(略)
   
    二、改革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实现“十一五”各项发展目标、富民强市和在全省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二)总体目标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重点在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加快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一)以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清理和削减审批事项力度。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继续推进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和风险约束机制。放宽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
   
    (二)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
    “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关键环节。形成我市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翼双飞”的经济格局。
    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在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扩大经营规模与市场份额。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及其他领域。培育区域性专业市场,消除体制性障碍。严禁向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激发全社会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支持群众自主创业。鼓励社会各行业人员创办企业,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加快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公有财产权,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形成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新优势。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统筹发展机制,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探索农村社区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等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业。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允许以入股、租赁和联营方式流转,使农民从中获得长久的收益。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建立与税费改革配套的农民负担监管机制,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管理,化解乡村债务,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创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相应的政府扶持补贴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化小城镇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
   
    (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国企改革改制收尾工作,加快改制、破产企业的遗留问题清理和资产处置、重组工作。推进非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改制,加快国有资本从这些领域退出。积极引导未改制和已改制的大型企业继续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搞好内部资源整合,发展核心业务,把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集团化改造,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规范上市。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度及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加快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通过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深化公用事业行业改革,在国有资本控股基础上,重点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推进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五)以发展资本市场为着力点,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推进资本等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推动更多的优势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大集团大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进信托投资、租赁投资、风险投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完善土地市场,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强化国有土地所有权的约束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鼓励各类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生产企业之间实行联合、重组与兼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推进流通领域的信息化。积极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建立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重要商品调控制度,保证市场稳定。
   
    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完善市政共用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政府价格决策制度。建立由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价格协调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体系。继续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健全专家评审价格制度。推进供热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
   
    加快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改革。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改革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现有行业协会的“政会脱钩”和结构调整,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办会,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行业协会依法设立、自主运作、自筹经费、政会分开的运行机制。在重要行业和新兴产业中,组建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发起的新型行业协会。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推行服务承诺制,行政赔偿制。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探索个人信用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息的开放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推进经济法律建设。加快地方经济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完善市场主体、中介组织以及市场交易等法规制度。维护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
   
    (六)以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为目标,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创新涉外经济体制。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建立贸易促进体系、指导服务体系和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预测监控,完善服务和监管职能,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
   
    进一步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大项目,形成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重视引进研发机构,加强合作,增强我市产业、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把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管理与人才本土化、自主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施市场多元化、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从事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赋予境外投资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着力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形成我市海外生产、研发、投资和商贸基地。
   
    (七)以加快富民为根本,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就业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实现再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企业用工执法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一体化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进城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向沿海发达地区、国外的劳务输出。
   
    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收入渠道,形成职工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提高的机制。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收入随财力增长而增长的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八)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科技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巩固和完善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加快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初步实现我市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到2010年,构建较完善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财政投入机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和所有制结构,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创办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改革力度,面向市场,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壮大实力。加快文化市场建设,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加快体育事业改革,完善体育产业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产业,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健全竞技体育体制,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和体育现代化进程。
   
    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加大政府投入,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重新界定,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供给,严禁以罚代养。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监管体制。
   
    四、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实施保障(略)